东园新圩——被历史遗忘的海丝遗迹

来源:新华在线网    作者:王月凡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2-28    

新华在线网 王月凡 通讯员 胡智勤

明代中末,15世纪末期至17世纪中期,随着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发展,九龙江下游的海澄月港悄然兴起,成为“海舶鳞集,商贾咸聚”的外贸商港。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称明代 “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亦有人诗赞月港:“东接诸倭国,南连百奥疆,货物通行旅,资财聚富商。” 当时,九龙江水域的船运是何等发达!月港的兴起,带动了包含南溪在内九龙江水系船运的繁荣,到处都是帆樯林立、船来舟往的兴旺景象。这种状况,至月港衰落后虽有所减弱,却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贯穿整个清代。以致有学者认为,东园埭尾的清代古厝群,也是月港“海丝”的一部分。

位于九龙江水系的那些市镇,诸如漳州、石码、海澄、浮宫、白水,乃至卓港,因为和海澄月港同源同脉,从而与“海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铭记。但是南溪湾北岸的新圩社,则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地方,它形成于清康熙年间,那时驶入南溪湾的货船队伍在三个地方靠岸——白水、卓港、新圩,造就了繁华的商业之地,于是市镇诞生,新圩成了南溪湾的一个新的集市,与更早成市白水卓港平起平坐。如今南溪湾一半成为陆地,新圩繁华落尽,古码头被掩埋在岁月的尘埃中,但新圩那两排老街——前街和后街,仍顽强地诉说着曾经非凡的过去,提醒后人不应遗忘它。

新圩碑石

新圩社口

从码头方向进入古街的大门

大门往外看,通往古码头的路进入眼帘。

前街。因为它靠近码头所以为“前”。

居民旧屋改造破坏了原貌,左前房屋的现代瓷砖与老街风貌格格不入。

前街的建筑多为红砖建造,呈现骑楼风格。

前街的街头有座庙——仁和宫

后街街头的房子,沉寂如山。

后街。因为离码头远所以为“后”。


 

后街的楼

旧时做生意的“店窗”,感觉年代久远,村里老人说是清代所建。

这种用木头建成的清代建筑已所剩无几

大埕

后街的另一出口

落寞“牵牛”

古码头所在地,是一条令人怅然的路。

古码头所在地成了陆地,附近村民挖了一口池塘养鱼虾。

南溪湾,被淤泥吞噬,站在北岸上,已经看不到流水,所见的,是萋萋芳草。河对岸是白水镇。

本文图片由胡智勤先生亲自拍摄。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