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和悦 谗语莫信
清风弦乐富贵殊
缘逢千里共歌舞
九霄云外心荡荡
莫信戚戚谗语俗
万象之美在于在共荣中达致和谐,万物之理在于循循中行之中庸,万类之道在于运动中追求平衡。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何谓圣人?庄子诠释曰:“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因之万象之理皆为大同一理,故而万道不悖,万理相融。但中国的古典哲学之阴阳之理与西方哲学的辨证之理,从形式与内理上观,似乎大同小异,实则天地之别!西方哲学尚处于术数之囿限中,难以超越!中国古典哲学从太极本质走向阴阳辨证,而西方哲学辨证是从两和现象(物质与精神)走向辨证,具体而言中国哲学是道学,而西方哲学属于术学,道学成就了中国哲学的基础,术学成就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东西方这种哲学思想差异对各自文化、政治、军事、艺木、建设等皆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道是本体代表永恒,而术现象代表变化。东方古老之思想自伏羲画卦、文王演绎、孔子作传、京房纳甲、南宋理学以及阳明心学至今,中华文明一脉相承,脉络清晰,中华民族自古对其文化高度认同!从中国古典太极哲学中延伸出的阴阳文化、五行文化、干支文化构筑了中国道学、中国儒学、中国历法、中国医学、中国兵学、中国风水建筑学以及中国农耕文化等除佛学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文化之基础。中国历法的二十节气已被申遗成功,中国医学被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广泛接纳,孔子学院全球开花,这都说明太极文化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一阴一阳之谓道,大千世界的运动规律其实就包含在阴阳和合、刚柔并济的动态平衡之中,这就是中庸之道.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是什么?性是宇宙本体,佛教称之佛性,道教称之曰道,儒家称之谓无极。“道”是什么?道是大千万象的由生至灭、由无到有运动规律。“教”是什么?是教化!圣贤悟达宇宙本体及其规律后,告诉人们依道而行的学问就是教化!所以性是宇宙的本原,道是宇宙的规则,教是“文以载道,大化天下”。中国文化自古重道不重术,政治遵循王道,商业遵循商道,用兵讲究兵道,为人处事依托中庸之道。自古世界最顶级文人不是建功立业或造福一方,而是善修道果教化百姓,印度的佛祖,犹太人耶稣,阿拉伯人穆汗莫德,以及中国的伏羲、文王、周公、孔子、老子、孟子等莫不如是,由术达道而万道触类旁通,然后文以载道去教化天下矣。
兑卦。兑011011,兑者,兑为泽,兑上兑下。兑:“兑。亨,利,贞”。彖曰:“兑,悦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悦以先民,民忘其劳,悦以犯难,民忘其死,悦之大,民劝矣哉”。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兑为双泽,相互附丽,相互滋益,相互浸润,相互欣和,所以,兑卦,亨通,有利,贞固。只要语言优美,动机纯正,面色喜悦,自然亨通有利。
初九爻辞:初九。和兑,吉。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初九,得正居刚,不应九四,内刚外柔,自信和悦,一派吉祥之象。
九二爻辞:九二。孚兑,吉,悔亡。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九二,刚居柔中,敌应九五,以诚信之心悦待他人,吉祥,悔恨消失。
六三爻辞:六三。来兑,凶。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六三,阴居刚位,不中不正,又敌应上六,周围强者环绕,即使来讨好别人,也有危险。
九四爻辞: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九四,阳居阴位,敌应初九, 上承九五之尊,下乘六三小人,上承下乘之时,心中不宁,犹如得了小病,终获喜庆。
九五爻辞:九五。孚于剥,有厉。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九五,刚居尊中,但被上六小人引诱而悦,有危险临身。
上六爻辞:上六。引兑。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上六,阴居悦终,兑卦为阴卦,敌应六三,故上六为本卦之主,上六小人,不择手段引诱九五之尊,是吉是凶,要看九五定力及应对措施,才能定夺。
在八卦家族中,兑卦正应八口之家的窈窕少女。她性情柔和,天真烂漫,端庄羞涩,惹人喜爱。少女时代,是妇德妇言的扎根习练期,少女应全面修养,以期未来相夫教子,内贤以助。《序卦传》曰:“入而后悦之,故受之以兑,兑者悦也”。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兑乃泽泽相连丽丽共和之象,朋友由此得到启示,应当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映衬,相互捧场,共同营造美丽和谐的外部环境。兑除了喜悦之外,另一重含义就是代表言语交流,坚守正道,心口如一,就会吉祥,如果以口造业,诼谣惑众,拨非生事,则失诚无信,下场可知。兑者悦也,悦而忌口!本卦相对单纯,兑义亦落简单矣。(本文摘自世界大同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