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凤:自南山采菊谈起

来源:搜狐    作者:三木秉凤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7-31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昔时陶公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躬耕于南山麓畔,以清茶粗食之浪漫生活诠释着文人之心志高洁。伤春悲秋,失得之间,张良范蠡之智,在于功成身退,韩信李斯之丧,在于难舍尘芳。韩信少年,因跨下之辱,志成威武大丈夫,统兵布阵攻城略地,为刘汉江山立下汉马功劳,垓下十里埋伏,四面楚歌败羽,却依然被主子兔卒狗烹。而张良勇流急退远离朝庭,闲暇余生荫庇子孙。故未来之命,常系一念之间。

自古及今皆言伴君如虎,人知其憋,名利离难,人之兽性所致,何恶而不为矣?难舍名利乃欲望使然矣。读史者常有斯慨,前人后人如是相似,前史后史如是相似,天律地律如是相似。

昔类陶公之人,举家老小远离尘嚣,或埋姓掩名,脱世而居,或退出官场,悠恋茶风,或竹林贤达,芳华自然。然我倒欣赏陶公渊明,竹林,篱笆,菊香,南山,夜睹悬月,晨观朝霞,与天地为伴,与诗笔为友。陶公灵之高洁,已无名利可浸,心之泰坦,寡居少媚俗来扰。不知陶公当时之状,只从”采菊东籬下,悠悠见南山”之中,油然而知南山采菊之乐。

清爽之人,活于自我,活于自然,活于自信,活于无缰无束,确为生生快事。忆自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旧精神世界被打烂,新文化秩序迟迟摸索之中,百年之途尽在摸石过河中了,常言衣食丰富容易,搞治乱得失容易,而立大道文化难矣!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治富者多极,治国者多极,然能以文大化天下者,少之少矣,尧舜之治,周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无为之治和有为之治,大治者大多文政并治,国强民壮,文风朴实,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此乃天下大治之标志。

自“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迁徙,直到“夜色阑珊处”又逢“采菊人”,也许人皆难脱此境,但愿心居篱下,梦采南山罢矣。春夜不能寐,独闻窗风鸣,几言深浅处,晓重温斯情。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