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春泉|春夏之交的彷徨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书法聚焦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01    

字少游

号留香居主人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出生于安徽阜南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无锡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行草书委员会主任

无锡市国画院画师

江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江阴市书画院画师

书法作品先后入选

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

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

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

春泉待朋友坦诚、率真、仗义,只是有点任性与固执,胆亦大,性情中人也。其平时好个酒,朋友相见,总有“茅”或“郎”酒相佐,兴来“壶”说八道,余常誉为酒中“仙子”。

近些年,春泉痴迷大草艺术,几乎一发不可收。其笔下大草书写的山花烂漫,纵横跌宕。若假以时日,似可渐入佳境。如今,几乎是草书大普及、大比拼的时代。然纵观南北书手,别说知名不知名的,笔下不是张狂,便是乱狂或滥狂。要么便是套上古人的“衣服”,亦步亦趋,像模像样地行走于江湖,总之不入法眼。春泉或与其不同也。也许我太保守,至今未曾涉此一步。就像自己不会开车,羡慕别人开车一样。此乃余愧为人师之故也。

前一阵,唐代草圣张旭忽托梦于我:听说俺的粉丝特多,是真的吗?我说:大约不少于百十万众。旭惭愧地说:俺苦修狂草数十年,仅得古人皮毛,愧对先师也。吾已然如此,后人若再披吾之“皮毛”,岂非皮毛之皮毛?吾大量所书往往醉后,惜多不如意,大多毁去,坊间流传之《古诗四帖》,当属漏网之鱼。一千多年来,耽忧之心时在,恐有贻误后人之虞。我说:如今书坛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名家辈出。今人有包容之心,有市场便无所谓好坏。如今书法市场大的很,恭喜您老狂草风格已跨入时尚行列。旭面生疑色曰:当年东坡贤弟曾对我言,往往得之意外。如今想起,果真令人不胜惭愧!我赶忙对老人说:您老放心,借您的壳上市,是有人在。然而,不排除会有少数青年才俊站在您的“肩”上超越您而能有新的突破。旭问:会吗?我说:有这种可能。据我所知,此子似出江南。旭大惊:何方怪才?吾久闻南方人局促,难成大气。我说:此话未必。早年听说阜南方向时现微弱紫光,近期此光似又游离于江阴黄龙。据闻此人似有点狂放不羁,不拘小节,唯痴迷狂草,往往醉后狂草数十篇,醒来纷纷撕去,大有先生之遗风也。其曾斗胆对我言,旭书亦有缺憾,未臻完美也。旭闻之,大笑而去。

春泉,阜南人氏也。彼地穷乡僻壤,却妖才奇才怪才俱出。如前几年,有人搞了个“婴儿奶粉”,致使多少儿童成为“大头宝宝”,举国上下声讨暂且不说。单就书法而言,先后便出了程风子、王金泉、吕子真及现居江阴的李春泉,吾时以“颍州四子”誉之。其中程风子书、画、印俱别具风貌,誉满京城。王金泉一笔行书精熟老到,颇得乡贤黄宾老之遗韵。吕子真治印另类,似得神授,出手便令人莫名惊异。春泉则早年一手行书写的生动飘逸,虽略显稚嫩,然才气难掩。约莫七八年前,与夏正 如同赴金陵,正式于拓园执弟子礼。几年后,在江阴某文化场见其所书条幅,碑帖兼容,笔意轻松自然,气格不俗。我以为,书能不俗,已很难得,况乎在当下如此浮躁的大环境下,其书风近“逸”。逸分多种说,有山林之逸,有闲适之逸等等,春泉似兼而有之。

此时,他已触摸到一种不易为人察觉的机缘,这是春泉的福气。因为时下能得此机缘者,并不多见,私心以为此子可造也。岁月转瞬,如今春泉转习大草已有年头,其中甘苦与心得,应该说可以装满几箩筐了。然而,这是一条容易上手却是很难超越的艺术之路。不是今人笨,是因为古人写的太高妙。张旭从张芝的大草得法而自创新风,与二王草法渊源有别。古今文人多取法二王一脉,路却越走越窄。旭书奔放不羁,如惊雷激电,倏忽万里,恣纵而不离规矩。道不同不相为谋,狂草自张旭怀素问世,可谓“笔杀中山狼”,其势如黄河决堤惊涛裂岸,一泄千里。之后虽有宋之黄山谷、明之祝枝三、董思白,近有高二适等,如果就狂草而言,除黄山谷外,这些大家则属大而不狂,高二适则狂而不大。王觉斯熟中见俗,傅山、青藤恣肆霸悍而失之于野。近代于髯翁、林散耳散逸跌宕,富于书卷气,但难归狂草之列。如此勉强凑凑,亦不过七八人而已。当然,在这里仅以狂草艺术而言,若将这些人的任何一件作品,与张旭怀素作品放在一起时,不难发现,无论在气势还是那感觉,尤其是那种狂草特有的神性,都离得远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说,这是一门很难超越的艺术。

春泉有此恒毅决心,敢于与古人挑战的胆量,颇为人敬。其实,我知道其内心亦时时充满着彷徨。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从不掩饰自己,他对大草的痴迷完全发自于内心的喜爱。时代毕竟不同了,意外总会有。我相信,春泉年富力强,若能做到不慕时风,甘于寂寞,置身于名利之外,养学兼修,拓宽心量,以天地万物为师,寄豪情,达妙理,凭他的才气与心志,再加上数年不懈的坚守,心血所聚,或可有所突破进而成以大器。史上凡能成大器者,多为大德高士或饱学之士,具备大胸襟,高瞻远瞩,腹中能容天下万物万事,所谓纳万象于一相,笔下自然可驰骋万里而不殆也。然而,这样的人毕竟太少了,若以此标准来要求春泉自然不合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春泉的性格。我相信,所有的准备与发现,都将在过程中验证。

由书法进入对书道精神的追求,简而言之是一个三层叠进的过程。首先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技法,更要注重心法的锤炼,并将心法转化为自然法。后者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机缘。我们只有深入学习和领略了书道的精神与意义,方能在笔墨与线条的世界里自由遨游。有机与和谐不是静止的,它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现象,真正的艺术永远充满生机与创造力,永远处于一种息息相通、生生不灭的状态之中。如今世道虽浮躁,但传统文脉总会有人继承的。只要传统文脉不断,相信春泉的努力便有希望。如果说,我愿寄希望于春泉,不如说是寄希望于这个时代,因为春泉与我都遇上这样一个充满变数与希望的好时代。由春的烂漫过度到夏的浓郁,大自然这一段时空,总是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着期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对于求艺者而言,此时便是一种特殊的待发状态。然而,要在内心永葆这样新鲜的状态,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说这么多,其实也是说给自己听的。所有的历史都是真实的存在,未必如我想的那样,但都已过去。我今天这样对春泉说了一大堆未必有用的话,或许正是另一种形式的纠结。一个人要能真正做到放下,还真不容易。该舍的舍,该放的放,如果真能做得到,那么自己便能把自己“拎”起来。

正是:

若人识得心中法,

山河大地一口吞。

希望在脚下,

愿望在心里,

放下便是。

/

2017年7月2日

兰亭会无锡分会书法雅集

在惠山区文化馆拉开帷幕

李春泉老师在雅集现场

与书友畅谈交流、切磋书艺

/

(来源:书法聚焦)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