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逸洒脱,气格雍容——我看王清杰书画

来源:搜狐网    作者:王建力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4    

(作者:傅德锋)书画圈我比较欣赏一类人,那就是不仅修养全面,造诣独到,还生活得洒脱、达观,总是一种阳光灿烂的样子,给身边的人带来启发的同时也带来欢乐。而在我看来,书画家王清杰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和王清杰先生是微信好友,彼此虽未谋面,然已是多年神交。我在微信朋友圈时常关注他的动态,这也是职业习惯所致。但凡遇见自己值得关注和欣赏的人和事,总不免要多看几眼。从中往往会获得一些有益的讯息和启迪。而王清杰清俊的外表和隽逸的书画作品总是能够撩拨起我关注的兴趣。

王清杰在北京书画圈很活跃,以至于很多人都知道他。特别是北京的那些全国有名的大腕级书画家,王清杰大多都和他们有所交往。而从一个人的朋友圈的品位高低也能见出这个人自身的品位和水平。我从很多名家对王清杰及其画作的评价,便越发觉得王清杰的“活跃”自然是与他的自身水平和良好的人脉关系分不开的。

王清杰的画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清逸,清新秀逸,爽爽然自有一种风气。其次是洒脱,不拘谨,能够放得开,不受过多的规矩法度之束缚。但这并不是说王清杰不注重、不遵守法度,恰恰相反,他是一个非常注重从传统当中汲取营养的人。他的花鸟师法徐渭、八大、石涛、齐白石等,山水师法“清四王”、龚贤、黄宾虹等,经过大量临摹,而得其规矩法度,在获其形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追其魂魄,体味其精神气象。

王清杰的画,就技法层面而言,他有着扎实的全面系统的训练,无论是临古还是写生,他都是在超逸中下过实际功夫的。中国画的技法之实质就是笔墨,学习和讲究技法,其实就是学习和善于运用笔墨。尤其是自元代以后,随着文人画的介入,中国画的写意性、抒情性越来越得到了强化。因此,笔墨到了这一步,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法问题,而是上升到了国画的本质精神。因此,全面深入解决技法问题就成为了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王清杰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因此他不仅对技法问题的解决十分注重,还特别注意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修炼。一个人的生活阅历、胸次、见识、学养等等都将决定着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到底能够走多远。王清杰在努力研习技法技巧以外,广于游历,勤于读书,通过游历来丰富自身阅历,通过读书来开拓艺术视野。尤其是在书意和诗性的涵养方面他着力较多。

所谓书意,就是指书法意味。一个在书法上有较高造诣的人,他在国画上肯定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所谓诗性,就是指诗文性情,一个真正懂诗的人,再加上他的书法修养,将更会有利于其国画境界的提升。而书法也好,诗歌也罢,它们与绘画一样,都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脱俗的思想,即对技与道的深层关系的体悟。

我从王清杰的国画作品(包括其山水和花鸟)中,分明能够感受得到书意和诗性的融入。这是他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良好的综合素养所导致的,因此,他的笔墨是鲜活的、跃动的,有着书法的节奏感和诗歌的韵律美。

艺术讲求“由技进道”,表面上看,似乎是分两步走的。但实质上“技”与“道”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初学时可能不太明显,但越往后就越会体会到技道相生、技道并进的道理。因此,王清杰学画从一开始就打开了格局,不仅刻苦向古代的大家经典学习,同时虚心向当代的大家名家诚恳求教。从画里画外,全方位切入,因此,他的作品就具备了一种雍容而脱俗的艺术品格。

谢赫所讲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其中气韵生动是“六法”中最重要之一法,是上千年以来我国绘画创作和绘画批评的重要准则。凡称得上优秀的绘画作品,必须塑造出动人的形象,有巧妙的结构、高超的笔墨和幽远的意境。我虽不敢说王清杰的画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要求,但他绝对是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而且他目前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这也是他的画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李可染先生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从王清杰的众多作品来看,他都特别注重画作气氛的渲染和意境的营造。从技术上,他尽可能将书法的笔法进行娴熟的驾驭和运用,使画作中那些点、线和块面具备书法的韵味,让笔法、墨法都尽可能服务于作品意境的营造。

如果要将王清杰的花鸟和山水分开来谈的画,我认为他的花鸟注重简约、清逸,更为突出写意精神。在这一点上,显然是受徐渭、八大、郑板桥、齐白石影响较大,在构图上多有巧思,用笔用墨删繁就简,大疏大密,稀稀落落,逸笔草草,轻灵洒脱。观其画,有笔墨处形象生动,无笔墨处令人遐想。无疑正是文人画之格调的体现。

王清杰的山水画更多追求一种磅礴的气势,幽远的意境,笔墨讲求厚重大气,注重疏密、虚实等各种矛盾因素的和谐统一。亦体现清逸,这是他整体上的风格追求,这与他画山水画的朴厚并不矛盾。而在朴厚的基础上体现清逸脱俗之情境,恰恰是其审美精神之所在。观其山水画作,山峦耸峙,草木葱茏,云烟渺渺,流水潺潺,仿佛如昔日所见,然却是经过其思想和笔墨改造过的景象。画意诗情,一片氤氲。悠悠远远,如临仙境。

对于王清杰的画,我没有必要按部就班地逐一从一点一线、一笔一画进行那些细致入微的技法层面的分析评价。更多地是从道的层面来梳理品评。概括起来而言,他的画具备清逸、秀隽、淡雅、脱俗的艺术品格。他的书法我虽不多见,但从其众多画作题款可以看出,其行草书亦当属于古今结合,巧拙相生,行云流水,灵动自然一路。看得出来他对传统汉碑和行草书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书法的提、按、转、折和绘画的点、染、皴、擦道理都是一样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书法基础,才使得他的画多了更多耐人寻味处。

王清杰作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墨分五色:浓淡枯湿焦,运用巧妙,则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奇效。或其设色,亦趋向淡雅,得“秋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意蕴。

当然,也并非是说王清杰的画已经无可挑剔了。我们所能看出的不足,也恰恰是他今后努力弥补的地方。他还比较年轻,还有很大的未来开拓空间。

创作以外,王清杰多从事美术教学,将自己的所学所想向更多的热爱书画的人分享传授。他在教学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保守,有担当。这正是一个从事美术教学者所应有的素质。

王清杰偶有短文,亦有巧思,或谈古或论今,皆能信手拈来,直抒胸臆。由此可见,他无疑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王清杰有诗曰:“晨起步苇间,时闻马鹿鸣。林中吐清气,人性返本真。”愿其不断吐故纳新,抒写自然和人性的本真之美,为自己赢得一个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2019年5月8日醉墨先生于古风堂北窗下

王清杰:

北京国艺美术馆馆长

中国书法展览馆执行馆长

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

中国书法出版传媒联谊会副秘书长

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北京东城文联顾问

艺术作品被海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等重要机构收藏。

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重要展览。

荣获中华慈善协会授予“爱心慈善人士”、“慈善爱心书画家”称号等!

王清杰作品: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