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在线网特邀总编朱长云先生专访“料器非遗传承人”邢兰香大师
——新华在线网特邀总编朱长云先生专访“料器非遗传承人”邢兰香大师
“料器非遗传承人”邢兰香
上周应邀出席“国潮京典非遗造办”第九届京作文化节活动,与北京特色“料器”非遗传承人邢兰香大师相遇进行了交谈并做专访;从“料器”的起源、发展和北京料器的特点,同时,了解到邢兰香老师对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料器”的贡献!
新华在线网特邀总编朱长云先生(右一)和料器非遗传承人邢兰香女士(右二)、风筝非遗传承人罗焕文先生(左二)、京绣非遗传承人李凤茹女士女士(左一)合影留念;朱总编书写第九届京作文化节活动主题“国潮京典非遗造办”书法作品!
邢兰香大师是老北京人,毕业于工艺美术学校;是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北京市政府专家津贴;也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大师”称号的料器艺术家!
邢兰香大师从事料器行业至今五十余年,创造的料器工艺品突破了传统设计理念,集“观赏与实用性”于一体;具有“造型新颖、风格清秀、做工细腻、配色丰满”的艺术风格。制作出“高、精、尖”的产品,做为“国礼”送给外国元首;邢兰香大师曾经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文化交流,并多次获奖,业绩屡见媒体报导。
邢兰香大师的作品
据邢兰香大师介绍,北京料器是我国传统的“玻璃工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品,历史悠久。
料器制作全靠人的经验和手艺,在喷灯的火焰中即兴加工,通过细腻娴熟的手艺技艺、再加入料器邢兰香大师的巧妙设计,传达中国深遂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玻璃材质的“光泽、多彩、柔美、神秘”的特点;而纯手工的制作工艺也使其制作的作品,具有独一性;更加造就了它的“珍贵”。而高难度的手工制作,也让这种工艺品日渐稀少。
目前,邢兰香大师忙于工作室的创作;同时,也为培训新人忙碌着。
在这里,衷心祝愿邢兰香大师艺术永葆青春!
邢兰香大师的作品
邢兰香大师作品
北京料器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邢兰香大师被业内称为“料器邢”!
据介绍,北京料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久负盛名、极具特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技艺情节的艺术瑰宝。北京料器一直被视为宫廷艺术,是宫廷和民间薪火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
古往今来,我国的传统手工艺行业与民俗风情习尚相融,以至手工艺品大多就是民俗时尚的载体。工艺品依托民族风情习尚而充实、延续、发展,民俗风情习尚依靠工艺品而丰富、传播、沿袭;二者相辅相成。
“料器”只是简称,其全称应该是“玻璃工艺品”; 北京料器也称作“玻璃器”,加工方法被称为“火中的雕塑”! 料器一词自明代时期最先在北京的手艺人中流行,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流行得到扩散和传播;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延续至今;提起“料器”,便知何物。
据了解,历史古籍《淮南子》中记述了一段女蜗 炼石补天的传说故事,远古时称“五彩石”。“五彩石”被认为就是最初的琉璃、玻璃、彩色料器。 最早的“料器”出现在西周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的进入成熟期,出土文物记载较多。 《魏书.西域传》记载,战国时期称为“璆琳”;指出:“多璆琳、琅纤、神龟、白马朱鬣、明珠、夜光璧”;琅纤被解释为“火齐珠”,又有称之为“琉璃”。 明《天工开物》著有:“凡琉璃石,与中国水精、占城火齐,其类相同…………” 东汉班固《汉书.西域传》著有:“出封牛、水木、象、大狗、沐猴、孔爵、珠玑、珊瑚、虎魄、壁琉璃”。 《元史》中有“设瓘玉局” 的记载,这是 烧造“瓘子玉”这一官办作坊及管理机构。“瓘子玉”是一种仿玉玻璃器 。 元代蒋山美景的诗:“石液玻瓈碧,云根玛瑙殷”句,石头化液制作出来的材料称之为“玻璃”。
明代是我国玻璃器大发展的时期,此时琉璃、玻璃、的别名除了药玉、瓘子玉、硝子外,又多了一个名称——“料” 。《陔余丛考》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清代,尤其是康熙时期,是我国料器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康熙35年设立玻璃厂,隶属养心殿造办处,制造玻璃(料)器供奉内廷,时称“宫料”、“御玻璃”。 雍正年间,圆明园六所建立新的玻璃厂;因气候原因,“八月开窑,五月止窖”。 值得一提的是由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创制出“套料”和“珐琅彩”玻璃制品,以鼻烟壶数量最多。 此时期民间玻璃料器作坊得到发展,光绪年间,北京民间料器的生产制作以及销售已经自成体系。 北京料器的历史与中国琉璃、玻璃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而真正的、在灯火中雕塑的北京料器到了明代以后才出现,清晚期以后是北京料器发展的高峰时期。
民国时期北京料器成为独立的行业,完全脱离了玻璃、琉璃的制作工艺,完成了“火中雕塑”的蜕变;形成自己的一套生产体系。花样逐步多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料器得到大发展,大繁荣;建厂规范经营。品种繁多,式样广泛。
2008年北京料器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北京百工坊内“料器邢”工坊诞生,邢兰香大师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非物质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邢兰香大师作品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料器的美尽在诗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料器”也得到了发展,目前,既有磨具加工成型的也有纯手工艺加工的;但是,那个掌握在火中快速塑造艺术品的传承人以及寥寥无几了;只有邢兰香大师在坚持。真心希望热爱手工艺品的年轻人,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手工艺技艺;走进“料器”的世界!
(文图:风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