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名家系列之紫砂大师顾绍培

来源:搜狐    作者:杨永善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31    

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

典雅隽永 古韵淳厚

——谈顾绍培紫砂作品风格

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器,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造,铸就了紫砂工艺优秀的传统。紫砂工艺作为独具品格的工艺美术,植根于深厚的地域文化之中,是宜兴勤劳智慧的人们,用土和火、用汗水和心血凝结而成的。从紫砂成为独立的制陶工艺开始,技术和艺术在传承中发展,每个时期都有著名匠师和优秀作品出现。紫砂工艺发展到当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成长出一批优秀的紫砂陶瓷艺术家,顾绍培就是其中一员,以其独具风格特征的创新设计而称著。

一、

顾绍培出身于陶业世家,早年就学于宜兴紫砂中学,在启蒙老师潘春芳的引导下,开始步入紫砂世界,认识紫砂工艺,学习基础知识和技术。他毕业之后,到紫砂工艺厂学徒,随陈福渊师傅学习制作紫砂盆类与瓶类产品的技艺,出徒后又得到顾景舟诸先生在制壶技艺方面的指导。他从师习艺,敏而好学,锲而不舍,坚持始终。

多年来,顾绍培受益于多位名师的指导,紫砂技艺融会各家流派之长,经过实践的感悟、梳理和拓展,熟练地掌握多种类型紫砂成型技艺的要领,灵活地运用造型形式法则,探索创新之路,逐步形成自己的作品风格。他掌握的造型技艺是多方面的,能适应各种类型的紫砂产品成型制作,从栽花揖景的深浅与大小不同的盆类,到品茶欣赏的茶壶和相关用器,以及陈设装饰的瓶、尊、壁挂等类制品,可谓无所不通,无所不能,应规入矩,游刃有余。

由于他熟练地掌握紫砂工艺多种制作技术,涉及领域比较宽泛,技艺运用方式和表现手法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可以说,他的创新设计和造型表现能力都是比较全面的,为他在紫砂工艺领域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顾绍培之所以能够创造多种类型优秀的紫砂工艺作品,是和他的技术和艺术多方面的学习和磨练分不开的,技术与艺术均达到了应有的高度。宜兴紫砂陶器作为典型的手工艺制陶,优秀作品所蕴含的“技”与“艺”如水乳交融,成型技术和造型艺术二为一体,相互交融构成作品的存在形式,没有熟练而精湛的工艺技术,艺术创造是无法实现的;同样,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其作品只能是平庸乏味的。他充分发挥技术与艺术之所长,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优秀的紫砂艺术作品。

由于顾绍培掌握不同类别的紫砂造型的形式语言,深谙成型技术表现的要义,所以他的紫砂创新设计,不仅适应各种类别制品的属性,而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他的作品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能够适应不同尺度的变化,体量可大可小,形式结构可方可圆;比例关系协调得体。他善于运用各种紫砂造型的整合方法,觅论是盆、瓶、壶等类的器物造型,均能“大小由之”,高低会自然契合,收放则纵横捭阖,总之均能够使所设计制作的紫砂造型取得理想的形式,达到赏心悦目的境地。

顾绍培的“超大型长方紫砂花盆”可谓陶瓷中的特殊产品,这件属浅式花盆的长度为3.2米、宽度为1.2米、高度为0.4米,在陶瓷器物中实属罕见,如此大件制品的完成,充分反映出他技艺功底深厚。他施艺过程心态平和,刻意求工,严密的工艺思维融入造型实践,寓严谨于方正之中。他的大件器物造型处理,整体与细部配合得体,平直沉稳之中显示着秩序感。

他的微型花盒小巧精致,别具一格;造型样式轻灵秀美,变化多样;制作技艺纯熟精致,独具匠心。所谓微型花盆,很少用来栽植花草,主要是供人把玩的,置于伸展开的手掌之上,可容放五、六个小盆,体量虽小却耐人寻味,实则小中见大,玲珑别致,令人爱不释手。

他的代表作品“高风亮节壶”,以同样一个造型样式,用不同的尺度表现出来,大件的气魄宏伟,刚劲凝重;小件的则小中见大,端庄挺秀,都获得了很完美的视觉效果,这是很不容易达到的。体量大的造型表现出大而得体的效果;体量小的造型呈现出小而有致的印象,之所都能获得如此理想的形式美感,是和他把握造型形态变化与比例关系处理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从事大件瓶类和小件壶类研制的经验,是很难取得这样完美效果的。

二、

顾绍培在紫砂陶器造型的形式法则运用方面,显示出独到的功夫和修养,他熟悉多种处理手法,灵活地调整比例关系,应变自如,得心应手,使不同的作品形成各自的特点。前面提到的“高风亮节壶”,就是采取高低对比手法体现的,造型挺拔峻峭,气宇轩昂,形式变化明确而悬殊,不同于传统紫砂壶原有的比例模式。再如他的“松云壶”和“包容提梁壶”,则是运用传统紫砂壶的比例模式,对比变化并不突出,平和而自然地构成造型的基本形态,是具有一定亲切感的。

各种盆景盆造型的比例关系比较特殊,由于功能导致以低矮型为主,虽然盆高的尺寸受到限制,但是精巧而单纯的立面形的展开,构成简洁而别致的造型,与盆中配置的景物结合,整体变化丰富,别有一番韵味。他处理不同类型器物的比例关系,适应造型样式与结构的特殊,因而才会取得完整和谐的形式美感,反映出他对造型分析判断的准确。

顾绍培的紫砂创新设计理念是十分明确的,把功能效用放在首位,为了能比较好的实现设计构思,他重视工艺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处理,充分发挥和运用技艺的优势,赋予器物造型以本原的形式美感。他慎思明辩,从致用到应变,从宜用到悦目,设计思维是周密的,是符合学理的,无论从功能效用、材料技术和形式美感,都符合紫砂工艺的属性与特征。

欣赏顾绍培的紫砂陶器艺术,可以明确地使人感觉到,他的作品不仅蕴含着创造性的构思,还展示出实现设计意图的纯熟技艺,体现着他的造型能力。他的造型基本功扎实,善于把握形体的基本结构,不仅主体与局部的相互关系协调,而且造型的结体严谨,收放有致,开合适度,给人以意态端庄的视觉印象。

正如“高风亮节壶”的造型处理,以垂直线构成方形的壶体,用自由曲线塑造壶嘴、壶把和盖顶,造型整体轮廓线曲直对照,形式感比较强,视觉效果突出。为了进一步丰富造型形象,用竹筒排列之间形成的线角,结合自然形的竹节和枝叶的表现,不只形成装饰效果,而且达到了主体与构件之间相互产生联系,获得一体化的效果。

这件作品造型的空间处理,显示出独具匠心之处,盖顶与足底的虚空间,以及壶把与壶嘴的虚空间,在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条件下,相互对应,彼此关照,与壶体虚实结合,以单纯简练的构成关系,达到丰富而自然的艺术效果。“高风亮节壶”的造型形态丰茂浑朴,仪态遒劲方折,平正端庄中蕴含着超逸之致,寻常手法创造高雅的情调,应该说在当代紫砂工艺中堪称经典之作。

三、

顾绍培的紫砂工艺创新作品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和他尊重传统工艺精神,追求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理念分不开的。他在创新实践中,重视自身的修炼,构建严谨的设计思维,加强工艺技巧的磨砺,探求行之有效的造型方法,从而使作品构思能够达到理想的表现。

他善于驾驭造型的整体效果,注重造型的空间关系处理,在确定造型基本结构的过程中,大处统筹,小处适度,严格把握造型变化的分寸感,关键部分可谓“斤斤计较”,一丝不苟。他对优秀的传统紫砂造型认识和理解是准确和深入的,所以他完成的传统作品“线圆壶”形式表现完美,造型整体与局部的尺寸把握严格得体,形体变化和局部处理恰当适度,壶体中间线带的宽度与厚度恰到好处,构件与主体结合恰如其分,真可谓自然天成,无懈可击。

欣赏顾绍培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丰富多样的,既有宏伟雄健的“百寿瓶”和“十六竹大干筒”,也有小巧玲珑的“顾氏八式小茶壶”和“小段泥抽角四方盆”。他的作品内涵蕴藉,深厚耐看,善于把作品表现的诸种造型因素融合在一起,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他运用造型的形式语言,表现巧思与拙趣相生的意趣,以拙承巧,巧中寓拙,运巧思于手艺之中,拙而不笨,巧而不弱,意味丰富而淳厚,形成了作品的基调,达到质朴典雅的美学境界。

顾绍培设计制作的紫砂瓶堪称佳作,尤其是非圆形的瓶,诸如“双百福寿瓶”和“黑砂方斗瓶”,均远远超越目前公共场合陈设的大而细高的瓷瓶。中国传统的瓶类造型多以圆形为主,瓷器更是如此,非圆形瓶类无论成型和烧成工艺相对有较大难度。他的紫砂瓶造型轮廓以直线为主,局部辅以曲线构成,曲直结合丰富了造型的视觉效果。造型形体以微曲面围合而成,面的转折与相交之处,形成的线角最具表现力;微妯面不同程度的起伏变化可以产生美惑,他皆能自如地把握,同时还可以适应成型和烧成工艺的需要。

顾绍培崇尚紫砂工艺传统,认真地继承传统技艺,但是不拘泥于传统固有的形式和方法,注重发扬传统的创造精神,致力于在传统基础上创新。从他的题名为“翔”的配套茶具设计,可以感到他不排斥对新形式的探索,怀着创新的热情,严肃认真地去尝试。他的这件探索性的作品创意新颖,壶体的基本形式结构,不同于紫砂传统的造型范式,多方面地吸收了其它材料的器物形式特点,也融入了抽象雕塑的观念,用紫砂工艺的造型手法表现,形式独特,意趣盎然,虽然尚未达到完美无瑕的地步,但却可以看到进一步完善的可能性,重要的是对设计思路拓展有所启发的。

四、

顾绍培的紫砂作品之所以能够形成独持的艺术风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紫砂工艺领域里取得优秀的成绩,这是和他在专业领域里多方面积累分不开的,需要的是在长期学习中磨练和积累方可达到的。他善于学习,从年轻时代就养成一心向学的品质,不仅学习多种类型的紫砂成型技艺,而且注重文化修养和艺术理论的学习,分析研究紫砂名家的作品创意,学习前辈作品的精神实质。

他学习紫砂技艺不满足于在复制中学会手艺,更重视理解造型的内涵,注重心得体会的深入思考,所以讲究学习方法,养成作笔记的习惯。他作笔记不是单纯为了记录,主要是为了日后翻看,为了“温故而知新”,在反复重温申,不断加深理解。他在向顾景舟老师学艺期间,所记录的笔记是比较详尽和系统的,成为当时和后来紫砂艺徒们学习传统技艺的“教材”,也是研究紫砂技艺和顾景舟工艺思想的重要资料。如今记笔记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在宜兴紫砂业内还有人坚持记笔记,这是不可多得的,也是难能可贵的,这种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是值得倡导的。

他在学习和研究紫砂工艺过程中,认识到紫砂工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为了提高文化艺术修养,他坚持写书法、画国画,多年来持之以恒,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熏染和陶冶。他注重艺术理论的学习,在设计制作实践中作理论思考,认真学习传统紫砂工艺文化,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写出了《颂先贤壶圣时大彬的创新精神》、《紫砂盆艺造型设计概论》等专业文章,这不仅是个人实践和学习研究的理论探索,也是宜兴紫砂工艺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和解读顾绍培的紫砂艺术作品有所心得,受到启发,获得认识的深入:学贵心悟,实践在于手,创意应于心;循规蹈矩而不为其制约,纵横驰骋且不失却法度;创意在思考中逐渐萌生,技艺在劳作中日趋精湛,从而才可能创造出新的紫砂作品。

顾绍培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杨永善

2013年10月18日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