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品里读出别样人生 --记松花江美术馆馆长康义江

来源:搜狐    作者:李云贞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29    

采编 :李云贞

有幸结识了北国江城吉林的收 藏家康义江先生,听他聊起中国收藏史可谓如数家珍,令人惊叹于他的博学和睿智。他最景仰的收藏家当属老前辈张伯驹,这位倔强的学者,宁肯卖地卖房卖首饰也要购买 我国最早的山水画之一《游春图》, 献给国家。这幅画的作者展子虔, 是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 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张伯驹这样执着的收藏家,正是康义江心中的楷模,他既敬重张先生 慧眼识珍宝,更敬重张先生绝不让 祖国文物流落海外的爱国之情。

张伯驹老先生在担任吉林省 博物馆副馆长时,曾把 33 件价值 连城的珍贵文物捐献出来,使吉林省馆藏文物跃升了档次。当我们回眸松花江畔新崛起的一座典雅别致的美术馆时,才明白康义江在追随收藏先贤的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和艰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松花江美术馆就是他与夫人张云用多年的心血、汗水和所有收入为家乡吉林市打造的一座文化宝藏。 松花江美术馆设计典雅,藏品 丰富,精品琳琅满目,高端大气而又古韵悠长,堪称吉林收藏界的扛 鼎之作。然而很多人并不知晓,这 座顷刻之间便聚集各路收藏家、鉴 赏家、文化学者目光的艺术馆,竟 向所有参观者免费开放。个人斥资 建设美术馆,展示自己的藏品,有 此魄力和实力者,并不多见。逾万 件的馆藏文物,其服务于社会、促 进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作用,不言而 喻。正是由于创造了这一收藏界传

奇,颇具豪侠之气、久副盛名的古 玩字画收藏家、鉴赏家康义江先生 备受关注,成为颇受业界追捧而又 当之无愧的明星。

松花江美术馆在松花江畔文 庙广场对面横空出世的情景,令吉 林书画家和众多收藏家兴奋和难 忘。门前长长的一条街,摆满庆贺 的花蓝,彩带随风飘舞,空气中弥 漫着喜庆温馨气氛;当嘉宾走上主 席台并由主持人依次介绍给众人 时,大家都被出席庆典的书画大师、 收藏鉴定大咖、艺术界大腕所震惊, 这些贵宾都是康义江的良师益友。

段成桂、吴玉珩、袁武、于水、 孙维国、张宏宇、张运成、韩戾军、 董国强等书画大家纷纷前来祝贺, 还有来自北京、山东、浙江、上海 等多个美术馆的领导和专家,以及 四面八方的收藏家、鉴赏家。他们 对松花江美术馆给予高度评价,为 江城拥有了一个展示吉林文化和 富藏品的靓丽窗口而感到喜悦。

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书法家 段成桂在开幕式上致词,他说家乡 诞生如此高品位的美术馆,他感到 由衷的喜悦,馆名也让人感到亲切, 因为自己生长在松花江畔,受到这条江的滋养。松花江美术馆收藏了很多大师的作品,档次很高,每件 精美的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真情实 感。收藏者也是充满感情、如视珍 宝一般去对待藏品,鉴赏者在品鉴 过程中,也同样能找到情感的共鸣。 正是这样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完成 了一种文化基因的传承,这也是康 义江所追求的境界。

当康义江带着自己的藏品, 在上海、杭州、深圳、重庆等地一 站一站展示时,吉林市收藏界的风 采,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藏家刮目 相看。每次展出,康义江都极力推 崇富有吉林文化概念的藏品。浓重 的家乡情怀,促使他竭尽全力去收 集吉林本地的藏品,对具有代表性 的书画作品视为珍宝,看成与生命 一样重要。他认为这是家乡的文化 传承,不能让它流失,不能让这个 文化链条断裂、残缺。为此他不惜 付出更多的心血,投入更多的金钱。

与吉林有渊源的藏品,收来之 后,别人出再多的钱康义江也坚决 不卖。妻子说,家里就是印钱也供 不上他去收购藏品。即使汽车没钱 加油了,他也不会卖掉藏品。他认 为一个城市的文化是不是厚重,从 这些馆藏作品中就可见一斑。许多 展馆零散作品比较多,形成系列的 很少,松花江美术馆恰恰突出了吉 林文化系列的特点。凡是能够承载、 体现吉林地方政治、经济、文化、 历史发展水平和印迹的各种民俗器 物、文玩书画、货币证券、奇石、 酒茶、手工艺品如吉林清代银币、 货币,吉林历代名贤书画,松花江 长白奇石,吉林各时期出产的老酒, “满铁”旧物,吉林民俗生产、生 活用具、器物、服饰,吉林缸窑历 史陶器和原吉林市陶瓷厂各种陶瓷 制品,吉林“文革”遗物等等,他 都不惜工本,悉心搜集,成果丰厚, 被收藏界同仁誉为“独步天下”的 爱国爱乡吉林地方文物收藏专家。

康义江判断真假作品有独到 之处。行家里手夸他很有天分,名 家字画过目不忘,上面的款、跋、 印,他都会刻在脑海里,再见到其 他藏品,通过比较甄别,能迅速判 断真伪。他以丰富的学识和实战经 验,成为业界的旗手。在吉林省乃至东北收藏界提起康义江,也是首屈一指。

康义江的朋友很多,他从这 些人的手里收藏好些带有题款的作品。康义江接受媒体采访 收藏家王绪龙、《吉林名人》主编 与康义江欣赏启功手迹 康义江与爱子在一起-2- 品。写给谁的、画给谁的标得清 楚,这点很重要。如徐悲鸿及其他 名人的信札,他收集了好多,都是 价值连城。他把收集到的大量展品 分门归类,以便展出。收藏界行家 认为松花江美术馆把江城文化宣传 出去,把外地的文化气息引进来, 同时把外地的文化大儒吸引到吉林 市来。这是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可谓功德无量。靠民间资本做到这一 点实属不易,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 究的“松花江美术馆现象”。

有人说,谁想成为大收藏家, 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有文化、 有财富、有情怀、有机遇。这话说 得非常有道理,文化底蕴决定着藏家的眼力和水准,财富影响着事业规模的大小:最重要的当属情怀, 它决定了沿着这条路能走多远、最 终能否成功的问题:有了前三项基础,寻找和创造机遇都不是难事了。

康义江夫妇对收藏的一往情深令人感动。他们夫妻二人曾在一 周内至少三次飞杭州、上海、北 京、广州等地;康义江曾在一个月 内 21 次让司机送他去飞机场。一 次在拍卖场上,妻子身体也不舒服, 需要休息。康义江吃了一些汉堡, 喝矿泉水,忍着胃痛,参加拍卖会。 胃疼难忍,他只好用书顶着。妻子 心疼丈夫,对他说:“你去休息吧, 相中哪件东西,画上杠就行。别管 多少钱,我给你拍回来就是了。” 他感动得连声说:“媳妇太像样 了,有你大力支持,没有干不成的 事业!” 康义江说的是心里话.

每当他 遇到难处时,妻子张云都想方设法 让他达成心愿。他看好一件报价近 二百万的藏品,当时家里资金正紧 张。他长叹一声,无精打采地躺在 床上茶不思饭不想,为一件宝贝即 将失之交臂而痛心。 妻子悄悄抵押了房照,卖掉了 首饰,又从亲友那里借来一些钱, 将银行卡放到丈夫的手里。康义江 顿时精神焕发,念叨着“还得有贤 内助啊”,风风火火地把那件藏品 拍了回来。妻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 说:“你呀,喜欢书画像疯子一样, 自己的日子过得像乞丐一样。”

库房里,名家字画层层叠叠, 架上地下墙壁上琳琅满目,令人叹 为观止。慕名而来的藏家,起初都 以为这对夫妇年龄得在60岁以上, 见面看到他们如此年轻,却倾心于 收藏事业并做得风生水起,感到十 分惊讶。

一次康义江夫妇参加一场拍 卖会,有一件法器,是用犀牛角做 成的大刀,镶着珊瑚等装饰品,样 式极其精美,报价 7 万多元。康义 江去卫生间时,这边还在反复研究 价格,他回来时爽快地说:“别费 时间了,这件东西我出 10 万元留 下。”交易成功,皆大欢喜。时至 今日,这个法器至少值 300 万元。 当初他想的是别让卖家觉得委屈, 而善心竟得到出乎意料的回报。

康义江夫妇的善良,还体现 在救灾和帮助困难群众的时候,他 们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奉献爱 心。一天,儿子回到家告诉父母, 有一个成绩特别好的同学患了白血 病,做手术钱不够用。那位同学经 常住院治疗,不能坚持上课,考试 成绩却很优秀。儿子流着泪求父亲 帮帮自己的同学。康义江问,手术 还差多少钱?儿子说,差 10 万块 钱。康义江夫妇那时在收藏之路上 刚刚起步,手里并没有太多的钱。 为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他和妻子 毫不犹豫,要来患者的卡号,打过 去 10 万多元钱。 儿子的同学最后还是离去了, 康义江夫妇说,我们的努力最起码 给孩子心里留下了世间的温暖,这 对生者与逝者都是莫大的安慰。当 时新闻媒体报道了社会各界帮助病 患

儿童的事迹,康义江却不同意把 自己做的善事宣传出去,当了一次 无名英雄。

其实,康义江和妻子痴迷收 藏,已经淡去了功利色彩,考虑更 多的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投入大量资金做件事,就是想为后 人留下宝贵财富。康义江在接受记 者采访时说出自己心里话:“这些 文物能增加城市的文化含量,提升 城市的文化品位,对江城建设和发 展大有益处。家乡山清水秀,既有 文化积淀和传承,又有现代化大都 市气息,这样的城市才会让人感到 骄傲和自豪。” 收藏这件事,说着容易,做起 来却极难。光是保管这个任务就特 别繁重,要防火防盗防水,所有的 一切都必须在监控之下,场馆包括自己家卧室都跟警方联网。投入巨 大和不停歇忙碌,给生活和身心 带来很大压力。可是康义江说,人 一辈子就应该做点儿有意义的事, 我会用一生的精力和金钱从事收藏 事业。他常常以张伯驹先生的话自 勉:“老祖宗的东西 , 是留给中国 后代子孙欣赏的。”

康义江这种“咬定青山不放 松”的执念,令人由衷敬佩。这需 要极大的气魄和实力,更要付出很 多精力。松花江美术馆有书画作品 一千多件,共有上万件藏品,绝大 多数是精品。他不会轻易卖掉任何 一件藏品,妻子说他捧着金饭碗要 饭吃。在吉林省乃至东北,康义江 收藏的一大批名家册页及信札,都 是极为珍贵的作品,记载着当时的 文化学者、书画大家的生活、思想、 友情和亲情。有林纾、宋伯鲁、郑 孝胥、叶公绰、郭崇熙、张博永、 傅增湘等一大批近现代名流的作 品,八大山人、吴昌硕、黄宾虹、 张大千、齐白石、黄胄、傅抱石、 李可染、陆俨少等大家的精品力作 皆有收藏和展示。

康义江的收藏也带动一批藏 友一起致富了。他的豪爽大气远近 闻名,从不让藏友吃亏,好的藏品 他肯出好价钱,因此他入手藏品极 其慎重,几乎是件件精品,没有假货。松花江美术馆免费向市民开放, 他做成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业,这是最难能可贵之处。恰如张 伯驹当年所袒露心声:“予所收蓄, 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 土,世传有绪,则是予所愿也!今 还珠于民,乃终吾夙愿!”怀有“无 我”心境,收藏的是文物,展现出 来的,一定是厚重的文化、高尚的境界、深刻的内涵。

康义江认为,收藏过程也是一 种学习过程,复杂的收藏学问需要 日积月累。把藏品展示出来,让收 藏爱好者免费参观,让学者观摩研 究,也是知识传播的方式。在展现 吉林文化底蕴的同时,把外地厚重 文化引进来,促进文化的沟通和交 流,这也是藏家应尽的义务。 康义江先生以渊博的学识、豪 爽的性格,以北方人的善良、诙谐、 幽默和极强的包容性,成为国内收 藏同行中的佼佼者。他精心打造的 吉林第一家私人美术馆,是历史文 化的进程中一个闪光的结点。到松 花江美术馆多次参观、反复浏览研 究后,我们会深切感受到,一座优 秀的美术馆真的可以改变一个城市 甚至是地域的文化气质和风貌,从 众多藏品中能学到古人的神韵和真 谛。每件藏品背后都有一个传奇故 事,从每位收藏家的藏品里,也能 读出他们的别样人生和家国情怀。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