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与热血沸腾,秋水共长天一色

来源:搜狐    作者:大河上下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3-09    
- 记当涂民歌省级传承人陈月兰奇人奇事
 
  文/大河上下
      从小喝姑溪河水长大的我,不仅以当涂为骄傲,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倍感亲切,而且对当涂民歌情有独钟。 在我童年的时候,我跟着大人坐在小船上观看石臼湖畔捕鱼的景象,远处不时地传来悠扬悦耳的渔歌,让我神往遐想。每当枯水季节来临,老家的男男女女总是筑坝修堤,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绵延数里。最让我震撼的是男人们打夯的号子声,有时候夯队还选出一位漂亮的少妇领唱。他们的才智实在令人钦佩,不仅声音雄壮有力委婉动听,口中的唱词更是五花八门随心所欲。他们能把一年四季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和家长里短用夯歌号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甚至触景生情,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而且押韵。劳动大军一排几里路,每隔百米就有一组打夯队,没有女声领唱的夯队就互相扯高嗓门揶揄逗趣。我们同龄人每当见到这样的场面总是情不自禁的偷懒围观一番。记得一回,我站在一个夯歌队旁边看热闹。忽然,不对劲了,打夯的歌词冲着我来了:“对面的少郎别犯傻,盯着少妇你想干嘛?该做的活计你丢下,扣了工分你吃啥?”我害臊的撒腿就跑......
 
       记忆渐渐远去。我也渐渐长大。后来,我考取了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再后来到南方工作至今。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老家一个微信好友传来的一首当涂民歌,是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听罢让我兴奋不已。这是陈月兰老师的唱腔,原汁原味,婉转动人,如泣如诉,仿佛将一对恋人的相思之情托于江水之上,随波激荡。
       我初识陈月兰是在六年之前。我从深圳回老家探亲,凤山影视基地的张国强导演设宴招待。在座的多半是当地文艺界的精英。酒过三巡有人提议请在座的歌唱家献歌。刚开始有的歌手婉拒,有的率真坦言不愿在这样的场合丢身份献歌作乐。此刻,陈月兰落落大方站起来打破了僵局:“今天有朋自远方来,又是家乡人不忘家乡情。我抛砖引玉唱一首当涂民歌《粑粑好吃磨难挨》,给大家助兴吧。” 顿时间气氛活跃起来。我们不知不觉地随着歌声打起拍子,身子也跟着节奏动了起来。这首歌堪称当涂民歌中的经典,上个世纪七十年就有人将它改编成新歌《唱得绿海泛金波》,广为传唱。陈老师深得经典之精髓,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意发展,大胆地将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填入当涂民歌曲调,率先传唱,深得海内外好评。进而,陈老师又将唐诗宋词的名家之作植入到当涂民歌的曲调进行演唱,效果独特,浑然天成,把当涂民歌的疆域拓展的更为宽广。陈月兰认为:“北宋词人李之仪在当涂生活了十年,他的诗词浅显易懂非常平民化大众化,深得当涂民歌和当地民俗的滋养;毫不夸张地说,李之仪的词句植入当涂民歌的曲调简直就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
       陈老师对当涂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我们谈当涂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沉淀和时代的发展,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比如说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当涂留下了将近六十首诗作,都是韵味无穷,宜歌宜舞的大作,取之不尽。基于民歌艺术的发展,我不反对用普通话演唱当涂民歌,因为普通话可以突破方言的局限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但是讲传承二字就得原汁原味,传承和发展并不矛盾。”

       当涂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代表安徽省唱入中南海受到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当涂民歌的优美旋律也吸引了大批艺术家来采风,当涂民歌由此而广为流传。当涂民歌流行发祥地当涂素有民歌之海的美誉,于201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涂民歌曲调优美,节奏欢快,阴柔委婉,纯真,高亢底回,种类繁多,语言和唱法独特,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音乐语言艺术珍品。当涂民歌因传唱者的方言、文化层次和理解的差异而异彩纷呈。近年来当涂民歌人才辈出享誉全国,涌现了许多优秀民歌传人。陈月兰也有幸在2011年被选定为国家非遗当涂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月兰不辱使命,把全部的经历和积蓄都无私无畏地用于当涂民歌的发掘和传承事业之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陈月兰出生于当涂,儿时在安徽屯溪外婆家度过八年美好的童年时光。就在八岁那一年她又回到当涂新桥乡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她的父亲陈光源曾是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吹拉弹唱样样拿手。她有六个叔叔,两个哥哥。大哥陈月华,二哥陈小红也是多才多艺的民歌手。她从八岁开始听着父亲二胡声长大,每年节假日叔叔们都围在一起唱当涂民歌;她的父亲诲人不倦,一边唱曲调,一边编歌词,一丝不苟。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使幼小的陈月兰心中根植了当涂民歌的种子,日后渐渐地生根开花结果。陈月兰回忆说:“父亲总是端着小板凳坐在后院那棵柳树下,手里拿着跟随他多年的己制胡琴教我唱民歌,教我识简谱。有时候刚吃完饭,他就拿着筷子敲打碗边,用清脆的节拍引领和培养我的节奏感”。
       多年来,陈月兰老师受多家中小学校和大学邀请讲授当涂民歌。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是,她不仅可以传唱200多首民歌,还可以深入浅出地把当涂民歌的历史演变和一套理论方法讲授的有条有理。她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从小就听父亲告诉我,民歌是劳动人民从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行行有歌,要用心和情去唱,要发自内心模拟火热的劳动场面,这样才能身临其境,情感所致,才能打动人心”。陈月兰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酷爱当涂民歌。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校园里,她的父亲总是伴着她练习当涂民歌。晨光中,夕阳下,他们一家人常常围坐在一起唱起民歌,总是会吸引无数路人停下脚步聆听。陈月兰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就从父亲、叔叔那里学会了100多首当涂民歌。

       陈月兰在1983年初中毕业时被解放军第“八六医院”文艺宣传队选中。当时宣传队天天有活动,每天排练异常辛苦,既要练嗓子进行声乐训练,又要压腿下腰做形体培训,她从无怨言。当时主管副院长邓诗超和政治部主任于国建对她十分信任,将她派送到南京军区请专家指导。她在部队里经常为干部战士演唱当涂民歌,还代表“八六医院”赴各地参加文艺调演,得到部队领导和战士们的一致好评。

       她于1987年回乡当了一名小学老师。显然,在乡村文化生活单调,但她却做到了教书育人和唱民歌两不误,均取得可喜成绩。她连续17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对于如何唱好当涂民歌,她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法。她认为传习当涂民歌在教学时要讲普通话,在传承学唱当涂民歌时一定要用方言,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汁原味。陈月兰的舞蹈功底非常扎实,她把当涂民歌编成舞蹈教孩子们表演,让他们从小热爱民俗文化。
       为了将当涂民歌传承并发扬光大,她于2000年创办了兰兰幼儿园、亲任园长,自发地把当涂民歌立为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在兰兰幼儿园,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唱当涂民歌。她在教每一首歌之前,都把作品用故事形式讲给孩子们听,使孩子们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她从幼儿抓起,让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民俗文化,她把对当涂民歌这份痴情和演唱技巧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让更多的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喜爱当涂民歌。

       陈月兰扎根在美丽的姑溪河畔,她为这里灿烂的文化底蕴感到自豪,边劳动边唱当涂民歌,是她生活中不可确少的一部分。歌声融入了她的生命,她不仅自己参加省市县各种大赛,还多次带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演出活动。她于2001年9月荣获保险杯当涂民歌手大赛二等奖;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涂民歌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遗。这个消息让她激动的夜不能寐。由于她对当涂民歌执着的追求和影响力,她于2011年被选定为当涂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应邀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为百名部长百名企业家和百名艺术家世界华人演唱当涂民歌。同年5月份在国家会议中心参加汇报演出演唱当涂民歌深受观念喜爱; 她从2012年由当涂县文体委和文化馆推荐加入“当涂民歌走进校园”活动,在当涂振兴路小学任教传授当涂民歌至今;陈月兰于2013年5月应邀在国家会议中心为全国英模与会代表演唱当涂民歌《唱得绿海泛金波》赢得大家热烈掌声。《中国职工教育》人物风采(时代先锋出版社)于2013年8月第250期刊登专稿“田野里飞出的百灵鸟”,对当涂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陈月兰进行了专题报道。2015年3月24日新华社海外网也转载了《田野里飞出百灵鸟》一文。陈月兰于2016年代表当涂县在颖上参加全国非遗展演,受到省文化厅领导的赞扬;2017年应邀以专家组评委身份出席由省文化厅举办的安徽省市县非遗比赛。
(陈月兰为电影《情与债》演唱主题歌《哥的心思妹都懂》)
 
       陈月兰于2016年至2017年应邀在安徽工业大学为大学生讲授《当涂民歌传承与发展》,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她于2017年为院线电影《情与债》演唱当涂民歌风格的电影主题曲,为该片增强了民俗和地域特色;2016年应北京中国音乐学院邀请,作为主讲嘉宾为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讲授《原生态民歌传承与研究》课程。此次授课由研究生院张天彤处长主持。陈月兰声情并茂的讲解和身临其境的演唱示范让学生大开眼界。她示范并教唱了劳动号子,《打麦歌》、《秧歌》、《薅稻歌》、《丰收歌》、《夯歌》和《山歌好唱口难开》等经典民歌,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也同时引发了同学们对“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即将失传的原生态民歌”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她代表安徽非遗传承人在2018年第二届中国非遗春晚发布会发言并献歌,得到在场的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她于2018年被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聘为应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她不但穿梭在学校传授当涂民歌,平时下乡走村串户采风,向民间艺人学习。迄今为止,她向2万多人传授过当涂民歌。
       进一步了解陈月兰后, 我被她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她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现为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合唱团指挥协会理事、安徽凤山影视基地江东文艺社社长、马鞍山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当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当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她到处呼吁保护和发掘当涂民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为保护,传承和发展当涂民歌是政府和传承人共同的责任,任重道远,十分紧迫。在推动当涂民歌传承和发展的这项工作中,陈月兰具有独天独厚的优势。她出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环境的熏陶,深得其父亲和叔辈们的民歌技艺传承,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识简谱,会改编整理采风得来的素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教学方法。她认为:“当涂民歌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源于人民群众,应该服务于大众,只有根植于人民大众的土壤才能枝繁叶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当涂民歌传承人,她认为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原有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我曾经问她,在自己经济状况不富裕的情况下,面临各种困难,为什么还要坚持全身心传承当涂民歌。她很淡定地告诉我说:“我为当涂民歌生,我为当涂民歌活。当涂民歌就是我的生命。”

       与陈月兰多次交谈,听她唱民歌,见证她神采飞扬地讲解当涂民歌的文化背景和理论,无不让我感到大俗大雅的魅力。当涂民歌对她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爱好,而是一种生命,她时时刻刻都能让她和她周围的人感受到这种生命力量的存在。陈月兰这位奇人,带给我们奇闻和奇事。
(陈月兰为电影《情与债》友情出演)
 
       毫不夸张地说,当涂民歌就像她自己的血液,就像她自己的心跳。她离不开当涂民歌,而当涂民歌也从没有背弃过她。她与当涂民歌已经嬗变成一体,她的歌声与热血沸腾,她的民歌艺术境界犹如石臼湖的秋水共长天一色。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