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自何来?人文之美并非来自华丽之表,而是来自笔墨难以描绘的无形之中。人性之美,如气质美,心灵美,道德美,情操美,个性美,淑情美,自然美等等,实难言出,我们能觉处处丽达庄秀,却难以在笔墨文图中令美显出真形。
天下事物大观有二,一者内观于心,二者外观于形,内观者,大爱心所生,外观者,真美凝于形。是故人当学会博爱天下之众,学会欣赏身外大美之灵,然此者非人人皆可,乃为人之功夫。我们从对镜自赏“粉面含春威不露”之芳到远睹他人“丹唇未启笑先闻”之容,从“山重水复”之阻到“柳岸花明”之开,只要驻心大观天下,人文之美、自然之美、神秀之美实则无处不在!
记得某位物理学家在一次演讲中言,“我们五官感受的美是有限的,在微观世界里,由微粒子的不同组合排列而形成的物理结构美,是常人难以相像的”。真美它永远在不同的排列组合以及变化过程之中,由此浮出一念:大美无形。正因大美无相无形,才构成美的无限无际的想像空间,才生发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雕琢与创作,也许最爱之情、最恋之物、最美之景,只能永远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之中,虽然无形无相无来无去,但它却可以化现万缘万状万思万状,以是造化出人间千古奇缘的相思之美、离别之美、梦幻之美、博爱之美、灵犀共鸣之美,这就是东方之美的朦胧虚拟与风光无限。
我们能看到的美仅仅是美的外表!美的光彩!真正的美永远隐藏在灵魂深处。然而,有人常常强制令美具体化、形象化、狭隘化,这实为对大美的一种亵渎,是一种努力实践后的难以期及,是一种观之欣然、藏之厌然的少闻短视,美是什么?美犹如天际飘逸的彩色流云,因为变幻莫测所以才藯然壮观,美犹如生命中涌动的非凡气质,因为活水源源所以光茫灿烂纷呈。
人间大美不是有形的物理美、容泽美、外观美、自然美,而是从灵魂深处透出外溢的人性本然,那是一种没有私情私欲只有慈悲朴敦的大爱之光,那是灵与肉在天人合一之后的慈爱之光。有时我们很难用言辞去刻画去定格去绘制那些无形真美的绵丽柔柔,因为它的内秀与无情,故文字苍白无力,因为它的外光与胸怀,故精神丰富多彩。人生百态所凝练出的每一种风景,每一种灵姿,每一层轩昂气宇,每一次善意的奉献,谁说又不是兀来天成的道法自然呢?
我们懂得向外欣赏,美无处不在,只要拥有一颗不落纤尘的心,日月山川都会为你奉献出最美的流动,只要你放下一切琐细的恩怨,心灵将会感受到真美无形的天地灵风,不去占有故有缘得求。身外之美不光源于遥远自然之丽,出自于周围一切人事物象,而是因你而和谐,因你而有序,因你而双嬴,因为而含章叠真。
我们欣赏无形之美需要有一颗无住之心,抛开一切私情杂念,放下一切大小细碎,打开一牖仁性的心扉,眼前的山云林海、空旷宁静、曦雾柔风以及人清气爽时的灵魂感应,一切洋溢出心奥神奇的无形之美、大慈之爱、无悔之歌。这种神奇风景犹如脑海浮图,可赏但不可渎,可意但不可书,可观但不可触。笔锋所及,实难细详解之,也许这是大美无形的魅力所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