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献友海拔735米的高山养黄牛 走出一条致富路

来源:搜狐    作者:王东方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9-17    

武义县桃溪镇红四村山徐自然村位于一座海拔735米,名叫“窑铺背”的山顶上,从该镇陶村村红绿灯往右沿盘山公路驱车约40分钟才能到达。一路上树林密布、绿竹蔢娑,山水淙淙、鸟鸣翠谷,空气清新,群峰连绵,风景美不胜收。

今年49岁的邹献友土生土长于山徐自然村,近几年,除了几个老人,大部分村民陆续搬下了山。6年前,邹献友却从缙云买了8头小黄牛,重新回到山上当起了“牛魔王”,以养牛为业,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叮噹、叮噹、叮噹”,9月13日,在“窑铺背”山的一条山路上,听到铃铛的声音,邹献友说:“你要找的牛就在前面了。”转过一个弯,果然看到10多头黄牛有的悠闲散步,有的相互抵着角,有的津津有味地摇尾吃着路边的草。有几头牛的脖子上挂着个铃铛,头一动便会发出“叮噹”声。

邹献友说,平时他都把牛散养在山上,到天将黑时“头牛”便会带着牛群自动地回到牛栏里,不用去管。因他平时还做“移动酒家”的生意,有时下山两三天,也不用担心牛会丢掉。

邹献友介绍,以前村里常住人口有100多人,每户人家都养有黄牛,不过那时是作为劳力用来耕田、犁田的。他六七岁的时候就帮着家里放牛了,15岁时就已学习犁田,对牛的习性了然于胸。随着村民的搬迁下山,村里的田、水塘都已荒废,长满了杂草,成为高山草甸,给他现在的黄牛提供了充足而极佳的饲料。并且当时因田间劳动、外出等,村民修出了数条山路,牛就在这些山路、原来的田野里奔跑、觅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非常利于黄牛的健康成长。

由于邹献友养的牛品质好,不用拿到酒店出售,在亲朋之间销售就已供不应求,而一位永康的老板,每年都向他预定2000斤的牛肉。邹献友一边捊着一头牛的细毛一边高兴地说:“通过6年的发展,黄牛从原来的8头,近几年每年保证存栏20头左右的数量,去年一共卖出成品牛16头,获毛利20多万元,今年,母牛又生下8头牛仔,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掌握了一定的养牛经验后,从去年开始,爱动脑子的邹献友毫无保留地把经验分享给乡亲们,把一部分小牛两头、三头地委托邻近山区村庄的村民养,当达到成品牛后,再从委托人手里收回来,在自己获利的同时,也使一些村民增加了收入。这样除了自己养牛基地里的,三三两两的牛加起来还有30多头。

“作为高海拔山区自然村,这里生态环境良好,草料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发展养牛产业。牛放养在山上不用饲料,成本小,用工少,效益不错,明年我还将扩大养牛规模。”说起养牛前景,邹献友信心满满。(王东方)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