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录 字遥路,笔名鑫鑫,1964年12月出生,山西朔州市人,自幼习诗、书、画,当代书画艺术家。书法精隶,兼行楷等多种书体。现为盛世轩高级书画师,香港东方文化中心书画研究部研究员,中国艺术工作者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参赛国内外各种比赛,当代最具潜力的书画艺术家。
艺术特色
身为书法家、美术家、广告设计师和诗人,杨录先生尤以书法见长,其隶书“刚柔相济,端庄大方”,以布局工整、点划精到、格调高逸、韵味深长而富有现代感,成为当今书坛极具代表性的书风典型,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品在全国名家大展赛中获金、银、铜、等奖项五十余次,并被收藏,作品入编《中国书画名家墨迹大观》、《中国书画宝典》《中国书法艺术鉴赏》《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名作博览》《当代中国名家文人书画集》《中国文苑英华大系》《国学十年》等三十多部典籍。个人辞条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曲》《中华名人大典》《世界名人录》等十多部宝典。
翰墨瘦硬方通神 磨砺碑帖悟正诀
—记著名书法家杨录
元代书法大家赵子昂得定武兰亭,被奇妙的笔法所陶醉,于是六十日远行,无一日与兰亭序有分离,日日观临,边临边悟,写题跋数十篇,其中用笔千古不易成为书坛的法度妙句。何为用笔千古不易,赵子昂没有明说,但是后世书法修炼者在书法修炼的过程中,会渐渐体念“不易之法”当属“我本有法”的真谛。书法既要师古,也需要自立面目的创新,此为书法磨砺的“不易”。当代著名书法家杨录先生,在书法磨砺的过程中,与先贤一样,也是通过磨砺碑帖师古风,自立面目建新功的不易雄才!
他有相当精湛的楷书水平。楷书是无欺之法,是不是有碑帖修为,楷书放在眼前一看便知,专家看得出楷书的优劣,老少妇孺也能看得出楷书的优劣。楷书虽然是书法史上最后产生的书体,但是楷书的文化影响力最为着重,千法万法,不可抛弃楷法。但是当代书坛,能像杨录先生这样执有定力修楷书的磨砺者非常少见。他能坐得住冷板凳,能耐下性子修楷书,说明他对书法文化的核心怀有崇敬心态,说明他对传承书法文化的正宗脉络有切实行动。他的楷书以柳楷的法度为要诀,方笔立骨,圆笔注韵,又参意了欧楷笔画的变化玄机,甚至还吸收了瘦金体的铁画银钩。历代笔妙只要是法源正宗,都是他拿来并可以消化的笔法真诀。能吸取百家,能融化贯通,便让他的书法拥有了自立面目的可能,也就获得了笔墨当随时代的造诣:瘦硬通神,正大气象!
隶书的文化魅力,也是他反复揣摩的对象。他写隶书以汉碑为宗法,并且取法汉碑中的典雅一路,与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等官立叙事记史碑的典雅风格修成同道,在用笔上采取了势走八面,却能含蓄归心的意象,体势非常开张,绝不会有四仰八叉的粗陋,笔画取细腻质,但内住筋骨,细而不疲,生机勃然。在加上疏阔的章法表现,让隶书作品整体观感俊郎洞达,动中有静,以静制动,有风来竹自动,雷振心无惧的独特气韵。
翰墨瘦硬方通神,磨砺碑帖悟正诀。书法求法碑帖,也要脱开碑帖。如果仅写碑帖,既是抄书。唯有能写得进去,脱得出来,才可以像杨录写行书这样,创建自己的一片书法新天地!他的行书在笔墨运行的规则上,显然是师法了晋韵书法放心写手的洒脱,是师法二王的佳作。但是他又不依二王书法过度表现出的书卷拘束,而是在书卷气的里面又赋注了五分的剑侠风!执笔如仗剑,用剑侠舞光影的快意,把行书写出了形断意连如闪如电的迅间万变。铁画银钩非呆板,气韵生成性灵功!唯有善传承能创新,才可以像他这样与古为新,照见翰墨大功告成!
著名书画评论家 刘振明 2019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