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范敬增 范超群
济南报业大厦一楼的艺术展厅又将迎来新的展览,8月18日至25日,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北京柳烟斋画廊、新疆天堂湖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北京龙乾国际文化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山东东岳书画院承办,厦门生易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山东泓宇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沂州府酒业有限公司、山东敬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修班导师马景岭山水画展,将在济南报业大厦一楼艺术展厅开幕。马景岭擅长山水画、花鸟画,喜欢秀丽景色的您,不要错过这场艺术之旅。
马景岭,1956年生于上海杨浦区,祖籍山东临沂,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白雪石关门弟子。曾任职临沂大学教授。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画院研究员,文化部直属中国山水画研究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创作研修班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山水创作室研究员,上海画院特聘高级山水画家。
一、我们先看下展览现场花絮吧!
继续向下看,好戏在后头!
此次亮相济南报业大厦一楼,马景岭主要展出的是他的山水画作品,以及少许花鸟画作品,共40余幅。
二、作品欣赏: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这一点不但是创作的依据﹐同时也是欣赏的依据。绘画是通过塑造直观的﹑具体的艺术形像构成意境的﹐为了克服造型艺术由于瞬间性和静态感而带来的局限﹐画家往往通过富有启导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显示时间的流程和空间的拓展。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虚实处理﹑计白当黑﹑意象造型等﹐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境象而采取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像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像蕴含著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境的最终构成﹐是由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的结合才得以实现的。创作是将无限表现为有限﹐百里之势浓缩於咫尺之间﹔而欣赏是从有限窥视到无限﹐於咫尺间体味到百里之势。正是这种由面到点的创作过程和由点到面的欣赏过程﹐使作品中的意境得以展现出来﹐二者都需要形像和想像才能感悟到意境的美。
意境就是画家用所表现形象来表达胸中之意,对山水的情感,画家把这种情感写与笔端,让后人欣他的作品丰富的内涵。
马景岭老师深入生活,拥抱自然,天南地北的各地风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阴睛雨雪的自然变化、古今中外的地貌景物,是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画家也只有深入生活、拥抱自然才能练就很强的写生能力,加上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力,作品才能出新,才能求变,才会具有时代性和艺术生命力。
当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说:“人作画主要是思想感情在作画,画要吸引人,必须要有灵魂。”当代许多著名中国画大师的作品,彻底扭转了对传统的因循模仿之风。他们的山水画意境追求“与现代人看世界的心贴近”。而对生活,以写生开创了“重新发现自然美”的创作新路,寻求对现实生活直接感受的艺术表现。中国山水画不仅表现所见,而且表现所知、所想,没有强烈真挚的感情,便没有意境。在山水画创作中,先要酝酿意境,然后夸张它、提高它,让原来的美更加突出,更加完整,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画好山水画,用笔用墨是关键。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曾说“面目屡变而精神不移”,这个精神即是笔墨。而笔墨之美的终极目的也即是中国画之美。进而黄宾虹又说:“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中无所见。”从谢赫的《画品》到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都倡导传承笔墨精华到“外师造化”,深入生活。山水画中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内涵是人如其画,画如其人,画家要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就要借助笔墨这一方式进行描写和表达。
观马景岭老师画作大气磅礴,站画前如身临其境,“画如其人”,像马老师一样处处传递着正能量,最后祝马老师艺术长青、画展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