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宏伟:手握方寸之地 篆刻大千世界

来源:搜狐    作者:王东方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1-20    

日前,篆刻家潘宏伟以《共产党宣言》为主题,篆刻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印章,被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收藏,印章还登上了陈望道个性化邮票,陈望道之子陈振新教授在邮集上签名。其篆刻的伟大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印章亦受到收藏人民英雄陈薇纪念封的邮迷追捧,用于盖印留念。

走进潘宏伟的“梦竹斋”书法篆刻工作室,人们便会被琳琅满目的刻章所吸引。很多人都知道刻印章需把原材料放在印床上,而潘宏伟刻印章时,看上去很休闲地坐在一把椅子上,手握一块方寸小石,仅用一把刻刀,根据顾客的需要,或小篆,或金文等字体把内容刻上去。一个人的名字,不到20分钟基本就刻好了。当天与笔者同去的一位文友名朝霞,潘宏伟现场刻了朝霞这方章,他将朝字变形,似一叶小舟在阳光下轻轻地荡漾在水面上,增加了趣味,令人叹为观止。

潘宏伟说,篆刻的内容结构笔划直接影响印面效果,笔划太多太少都不好安排。每刻一个章都要像写文章一样要先构思,想好了才能下刀。有时候半天刻不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他就会去爬爬山,有时灵感来了,得赶紧拿起刀。最大的一次压力是,有个顾客拿来一方2.3万元的一枚石头,怕刻得不完美,构思了3天才动手下刀。

潘宏伟,1961年初出生在穷乡僻壤的浙江省武义县坦洪乡陈村,其祖父、父亲都能写得一手好字。潘宏伟的书法启蒙老师便是其祖父,六七岁时,祖父就教潘宏伟写毛笔字,为他日后从事书法篆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潘宏伟在桃溪中学求学的两年中,他担任班里的宣传委员。那时实行半工半读制,劳动课时间安排得很多。由于班里每星期要出一期黑板报,每个月要出一期墙报,因他的毛笔字写得好,老师便安排他出墙报,劳动课就不用参加了。这一安排,给潘宏伟练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条件。其他同学在劳动时,潘宏伟则在工工整整地“练字”。两年时间过去了,知识没有学到多少,字却写得越来越漂亮。

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次到县城办事,潘宏伟看到县工人文化宫里有书展。进去看了以后,他觉得:这样的水平应该和自己也差不了多少,便萌发了参加比赛的念头。第二年,潘宏伟就参加了县里的书法比赛,并获了奖,心里十分高兴,从此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潘宏伟的篆刻生涯始于1989年。那时,在桃溪供销社工作的潘宏伟被派到舟山供销干部学校去学习。学校的学习课程比较轻松,上午上课,下午时间自由安排。与潘宏伟同行的一学友也喜欢书法,两人时常聊得甚欢。因那时搞篆刻的人很少,刻个书法用章很不容易。潘宏伟曾请人刻了一枚姓名印,花了他一个月的工资,于是两人就商议着学篆刻。说干就干,两人在舟山买了篆刻工具开始自学篆刻。从那时开始,虽然中间断断续续停过一些时间,潘宏伟的篆刻生涯延续至今。

上世纪末,潘宏伟下岗了,就在桃溪镇陶村开了家小超市度日。空闲时,潘宏伟便从事书法篆刻的艺术生活。潘宏伟不善交友,喜静,与他人交流很少。近年来,网络帮了他很大的忙。自从加入专业篆刻网站如中国西泠网、篆刻网后,潘宏伟结识了一些篆刻专业人士,如衢州印社社长段小鸿先生,还有北京文博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员邵晨先生等等。通过他们的指导,近年来,潘宏伟的篆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自从爱上了书法篆刻,潘宏伟就别无所好,一门心事都放在书法篆刻上。他不在乎结果,只享受过程,自娱自乐,出了一件自己满意的作品,能自乐好几天。虽然是业余爱好,但近年来潘宏伟所刻的印章可能不少于一些专业篆刻家。今年潘宏伟索性关掉了小超市,痴迷于篆刻事业。

潘宏伟说,要想书法篆刻艺术有所提高,就得不断地学习,补充营养。篆刻除了学习书法篆刻专业知识外,还要增强其它知识的学习,因为书法篆刻是文化,不仅是艺术,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不是工匠,古代的要学,近代的也要学。前些年,潘宏伟看了叶一苇老先生的诗心造印,创作思路开阔了不少。有一次在创作《过眼烟云》一印时,凑巧眼字当中有一坚硬的石钉,潘宏伟的灵感一下子就来了,即兴创作了一枚《眼中钉》,以白文“眼”字入印,中间加了一朱文钉字,感觉甚为有趣。过了几天,顺着《眼中钉》一印的思路,潘宏伟又创作了一方《见钱眼开》,即以“见”字朱文入印,“眼珠”当中刻了一白文人民币的符号,自我感觉也不赖。

潘宏伟篆刻以自学为主,他的印力求雅俗共享之意境,从古人处吸收养份,重于品读,敢于尝试,喜用大刀,不管印大小从不用印床,走了一条与性格截然不同的路。潘宏伟性格温顺、内向,而印章则给人一种大气、泼辣、雄强骏逸、用刀豪爽之感觉,仔细看似大大咧咧,却又非常注重细节,有极强的线条质感,有刀意而又不失笔意,结字严谨、疏密搭配、松紧适宜、章法亦颇具匠心,阳刚之气十足,哪怕一个不懂印的人,看了他的印章也往往被深深吸引,看他的印章是一种美的享受。

潘宏伟的书法,正草隶篆皆有涉及,尤精隶篆。隶书时有篆意融入,喜用长毫,注重节奏,结体端庄,疏密得适,用笔大胆,不拘一格,具有浓郁的金石气息,更加古朴,字体劲峭严谨。

不善言辞和交际的潘宏伟为人憨厚低调,作品不太送去参赛,但大凡见过其作品的行家,都赞其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近年来,前往潘宏伟处求印求字,及前来交流的人日益增多。在武义县南部地区,很多祠堂、庙宇、牌坊、廊桥上都留有潘宏伟的笔迹。已故中国工笔画大师潘絜兹艺术馆的收藏之印亦出于潘先生之手。2012年8月22日,《书法报》刊登了潘宏伟“戒之在得”篆刻印一枚。我省的《美术报》及外省的《安庆日报》相继发表文章,隆重介绍潘宏伟,称他是书法篆刻家。

《美术报》这样介绍潘宏伟:

先生是一位只求默默耕耘,累累硕果相承的有成就的书法篆刻家。他生性好学肯钻,一生与书艺结伴,视书籍为精神禅床,生命巢穴。他为追求篆刻书画中的灵气和大气,总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自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涵泳,让书艺在诗外功夫里淬火锻造。闲来总是如达摩面壁,莫干铸剑,认真临摹碑帖,自学自悟,篆刻、书法作品陆续被多种报刊采用。他古朴淡雅、意境幽远的印章,广受好评。

潘宏伟现为浙江省书协会员,其作品多次在《美术报》《书法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潘宏伟已选好原材料,他将以刀代笔,在温润的石料上继续谱写对经典的赞歌,篆刻出一系列和建党相关的印章。(王东方)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