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师益友之书画名家---张红杰

来源:搜狐    作者:祁成志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07    

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

张红杰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篆书委员会委员,平顶山市篆书委员会副主任,汝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三十余次入展中书协的展览。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新人展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三等奖

第五届书法“兰亭奖” 佳作奖

全国首届小品书法大赛 最高奖

全国第二届篆书作品展 最高奖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展最高奖

全国龙文化书法篆刻展 最高奖

永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 最高奖

全国第三届篆书作品展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第四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

首届全国篆书书法展

第三届扇面书法作品展

大槐独秀 玄流太和

——读张红杰书法臆说

冯剑星

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论画语曰:凡画有八格,石老而润,水净而明,山要崔巍,泉宜洒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松偃龙蛇,竹藏风雨也。余于此论书亦有一言曰:凡书法当有六备也,其人品高,其书古雅,行间情真,纸短意长,笔精墨妙,神韵自然,有此六备,方能出入晋唐规矩,大可不谢古贤也。然当今书家如过江之鲫,若以此六备而度量之,惜乎如凤毛麟角矣。余所服膺者汝州三槐堂主人张红杰先生,以超拔之才,孤诣之识,沉静之气质,于此书法六备俨然皆具矣。其书五体精专,超迈时人,读来使人洗涤俗眼,自见其风月霁日之襟怀,烟霞松云之遐想。静含以万籁,玄流于太和。发幽赏之深心,继古今之情思。

且夫昔人有知音之绝响,我辈岂无运斤之浩叹。余同张君订交有年,诗书酬和者众焉,谓知我诗者莫如张君,想知张君书者亦当莫如我也。我见青山如是,青山见我岂不如是?余为人作评论,不喜作平常语,然为张君作评论,岂可作世俗之谈论。是以知音在前,高士对坐,读来岂可俗煞耳鼓耶?

读张红杰楷书,当于竹林幽篁间也。于竹林幽篁间读之,使人觉有冷寂之意。其楷书是钟繇耶?是王宠耶?是《灵飞经》耶?余以为是其三家法脉,然皆不是其三家意思耳。世人所贵者乃天机之至浅,出世之至清,于此楷书间大可玩味之。张君楷书,一味天真,尽见其冰雪肺腑,不以法所累而以理所合,此当合乎褚河南所谓:“假笔转心,妙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彻”之至理也。是以其楷书如金谷春酒,弄玉吹笙。幽篁影长,时闻琴声。

读张红杰隶书,当于金石鼎彝側也。于金石鼎彝側读之,使人觉有古雅之味。其隶书以汉隶为基,然又参之以篆书笔法,在淡中取厚,于拙间求趣。其虽不以隶书为擅长,然其隶书宛转所变化者卓然是两汉隶书之态,更兼备清人郑、赵、完白之意趣,此非探得隶书三昧者所不能作为也。

读张红杰行草书,当于微雨飞花下也。于微雨飞花下读之,使人觉有清狂之态。其行草书者由明入宋,笔笔皆是以逸待劳,飘逸疏远。于行草间求静穆之气,在跌宕中见散淡之意。如是以黄山谷之草法,米南宫之笔墨,细细味之,才知个中禅机妙处。试问张君行草书为何?对曰:暮春之雨,晚秋之山。秋草春云,皆是狂禅。如不可解,立见前贤。

读张红杰篆书,当于诗酒笔墨外也。于诗酒笔墨外读之,使人觉有忘我之想。其以篆书名于世,故其篆书作品博而精,广而专。追溯其历程,其于甲骨、金文、中山王、二李、以至于明清诸家,无不悉心临摹,潜心研究。人多知其篆书得力于吴让之、邓石如两家,然不知张君篆书所贵者乃是有隶书宽博流美之势,行草微妙变化之意。《笔髓论》云“篆体或如蛇形,或如兵阵,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定也。”余谓张君之篆书当是“不主故常,求新求变”,为其真要义焉。余称其篆书极负庄俊相涵,宛通遒劲,空灵静穆,清丽冲和之美。而为之赞曰:书贵沉静,求新求变。能体纯素,止乎绚烂。

昔人喻书如鲁庙之器,虚则欹,满则覆,中则正,正则冲和之谓也。今余读张红杰书法,亦当有此体会。其书风规所远者,契妙所合者,心悟所得者,见诸笔墨者,皆是中正平和之气息,正大庙堂之气象。张君正值壮年,所求者深,所负者重,所思者亦长远。假以时日,相信世人皆可见其大槐独秀,蔚然成荫之时也。

戊戌春夜灯下

于陈州磨剑堂

(冯剑星 《中原书法网》总编)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