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光耀霍州,人社局暖心服务似春风拂面

来源:搜狐    作者:刘新民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27    

初冬的霍州,仍层林尽染,凉意渐浓,霍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建会议内局长薛国平正在给全体党员宣讲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室内全体党员专心致一的听着,做着笔记。

大院里也涌动着阵阵暖意。步入其间,车辆停放整规有序,草木修剪得宜,整洁的环境透着务实清廉的气息,没有行政机关常见的疏离感,反倒多了几分邻里般的亲切。走进一楼服务大厅,窗明几净的空间里,电子屏滚动着办事指南与政策解读,自助服务区的打印机、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各服务窗口前,工作人员身着统一制服,面带微笑,或是耐心解答群众咨询,或是熟练录入业务信息,整个大厅秩序井然,高效而温暖。这般景象,与不少人记忆中“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政务服务痛点,形成了鲜明而深刻的对比。

近日,笔者陪同一位年逾七旬的老领导前来办理养老保险资格认证业务,亲身体验了这里"无障碍、心贴心"的服务全过程。搁在过去,不少人办事都有这样的顾虑:进机关大门办事要过,"登记关","刷脸关","预约关",找窗口怕遇"冷面孔",问政策难获"明白话",办件事可能要跑好几趟。可这次的经历,彻底颠覆了这些固有印象。老领导行动略有不便,刚进大厅,就有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主动上前搀扶,轻声问:"大爷,您办啥业务?我带您去对应窗口。"全程无需繁琐登记,直接引导至专门的老年人绿色通道。

"大爷,您别急,把身份证给我,我来帮您操作。"窗口工作人员小王接过身份证,脸上带着自然的笑意,一边轻声安抚,一边熟练地在系统中录入信息。由于老领导年事已高,对电子认证流程不甚了解,小王便放慢语速,手指着屏幕一步一步讲解:"您看,这里是人脸核验,对着镜头眨眨眼就行",还反复核对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确保万无一失。期间,老领导多次追问养老金发放标准、异地就医报销比例等问题,换作以往,或许会遭遇"不耐烦"或"说不清",但小王始终耐心细致,拿出政策宣传手册逐条标注重点,用"您的养老金每月按时到账,异地就医可以直接结算,不用来回跑"这样的家常话,把专业政策讲得明明白白,言语间满是真诚与热忱,仿佛一股暖流,驱散了办事常有的忐忑与陌生感。
业务办理至尾声,有一项环节需经局长审批签字。按照以往的经验,找领导签字往往要"层层请示""反复预约",甚至可能吃"闭门羹",让人望而却步。可在这里,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我们乘坐电梯直达五楼,令人意外的是,局长薛国平的办公室门正敞开着,没有人员拦挡,没有繁琐程序,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显得格外明亮通透。我们轻轻敲门而入,说明来意后,薛局长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接过材料认真审阅。他一边看,一边仔细询问老领导的身体状况和实际需求,当得知老领导担心后续业务办理不便时,当即承诺:"以后您有任何事,都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我们会安排专人上门服务,绝不让您多跑路。"短短几分钟,审批签字流程便已完成,全程顺畅得让人有些愕然。
笔者不禁向薛局长表达了这份惊讶:"咱们这儿进门不用登记,不刷脸找领导不用预约,办事一路绿灯,跟以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情况比,真是天壤之别,群众办事太省心了!"薛国平局长闻言,脸上露出平和而坚定的笑容,语气诚恳地表示:"人社局是民生部门,服务大厅就是面向群众的'连心桥',我这办公室的门,本来就该为群众敞开。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的做法,本质上是脱离了群众。群众来找我们办事,是对政府的信任,不能让他们在门口徘徊、在等待中焦虑、在沟通中迷茫。我们的工作,最终目标就是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只有时时处处把人民满意放在首位,将群众利益挺在前面,真心实意地为大家排忧解难,群众的心,自然而然就会和我们贴在一起。"
寥寥数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口号,却质朴而深刻地道出了一名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与根本工作遵循。这扇敞开的办公室门,看似是一个微小的细节,实则是对"门难进"的坚决摒弃;工作人员热情耐心的服务,是对"脸难看、话难说"的彻底扭转;高效顺畅的办事流程,是对"事难办"的有力回应。它不仅畅通了办事的物理空间,更拆除了横亘在干群之间的"心墙",让群众感受到了被尊重、被重视的温暖,更看到了政务服务作风的深刻转变。

这番真切体验与薛局长的朴实话语,正是霍州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届四中全会精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重要论述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霍州市人社局始终以破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为突破口,将"人民至上"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为了破解"事难办",他们整合社保、就业、人事人才等多项业务,推行了;“优秀党小组、优秀共产党员流动红旗”,或"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将原本需要多部门跑、多窗口办的事项,整合为"一件事一次办",平均办事时限压缩60%以上;为了破解"话难说",他们组建"政策宣讲小分队",深入社区、企业、乡村,用"拉家常"的方式解读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就业扶持等惠民政策,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解答群众疑问千余条,让政策不再"高冷";为了破解"门难进",他们设立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绿色通道,提供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累计为特殊群体办理业务2000余件,让特殊群体"进门有热度、办事无障碍";为了破解"脸难看",他们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开展"微笑服务""耐心服务"专项行动,将群众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使工作人员转变作风,用热情态度对待每一位办事群众。同时,他们在大厅设立意见箱、公示监督电话,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对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窗口服务的温度,彰显着治理能力的精度;领导干部的作风,关乎着政府形象的高度。过去,"门难进"让群众望而却步,"脸难看"让群众寒了心,"话难说"让群众摸不着头脑,"事难办"让群众跑断腿,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务服务效率,更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而霍州市人社局及其负责人薛国平同志,用实际行动彻底打破了这种不良局面,为基层政府部门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流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鲜活样本。他们深知,真正的便民利民,不在于口号喊得有多响,而在于群众办事是否真方便、真舒心;真正的执政为民,不在于承诺说得有多美,而在于是否能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落到实处。

门常开,是姿态更是承诺——它告别了"门难进"的壁垒,让群众办事畅通无阻;心相连,是目标更是归宿——它终结了"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痛点,让群众感受到真切关怀。霍州市人社局以敞开的大门、热情的服务、务实的作风,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用点滴付出温暖着民心,用实际成效凝聚着力量。在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效率的道路上,他们正以坚定的担当、务实的举措,书写着新时代基层人社工作的为民服务的答卷,也为更多部门破解"四风"问题、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树立了可学可鉴的榜样。这股流淌在政务服务中的暖流,必将持续滋养着霍州大地,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让发展之路更加顺畅,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刘新民,党建头条顾问,中共山西省党史学会副秘书长,三晋文化研究会汉文化研究专委会副会长,晋阳书画院副院长,新华在线网特邀顾问,全球和平村宣传部长)


编辑:舒畅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