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浠水县童之梦幼儿园的校门口,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像花儿一样绽放。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当天的美食:“妈妈,今天的大虾真好吃!”“奶奶,今天的西湖牛肉羹太美味了,我喝了三碗呢!”这样温馨的场景,如今已成为童之梦幼儿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背后,是该园在膳食管理工作上的匠心独运与持续创新——通过强化家长监督、深化阳光公示、提升厨艺水平“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不仅显著提升了幼儿餐食的质量与安全,更赢得了家长们的广泛赞誉与深度信任,让“阳光食堂”的温暖光芒,真正照亮了孩子们的幸福“食”光。
家长深度参与: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监督革命
“以前孩子回家说今天吃了什么,我们只能想象,现在好了,我们家长代表可以随时走进食堂,亲眼看看食材怎么样,亲身体验饭菜的口味和温度,甚至能参与到食谱的制定中,这种感觉太不一样了!”家长委员会主任李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本学期伊始,童之梦幼儿园便着力健全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工作机制,创新推出了“四个一”监督模式:即每周一次食堂现场巡查、每月一次食谱研讨、每季度一次财务核查、每学期一次综合评议。这一机制的落地,让家长从以往的“被动告知”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膳食管理的“旁观者”变成了“主人翁”。

在此基础上,幼儿园全面推行“家长陪餐制”。家长代表可“不打招呼”直接进入食堂,与孩子们共进午餐或点心,亲身体验餐食的口味、温度及分量,并在餐后及时将意见与建议反馈给园方。据统计,本学期以来,家长委员会已累计提出改进建议20余条,采纳率高达90%。这些建议小到菜品的咸淡调整,大到食谱的营养搭配,都被园方认真对待并积极落实,形成了良性互动的良好氛围。

同时,家长委员会还建立起“随机抽查+定期巡查”的常态化监督机制。家长代表有权随时进入后厨操作间与食材储存间,仔细核查米面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等所有原材料的采购凭证、检验检疫报告,亲手检查食材的新鲜度与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规范,并对食材清洗、切配、加工、烹饪等关键环节的操作流程进行现场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这种“沉浸式”的监督,让食品安全的防线前移,也让家长对孩子们的饮食健康更加放心。
信息全维透明:从“墙上公示”到“心坎信任”的温暖传递
走进童之梦幼儿园,食堂门口的公示栏总是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俨然成了幼儿园的“阳光窗口”。与以往简单公示食谱不同,这里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每周精心制定的带量食谱、当日主要食材的采购价格、所有供货商的资质证明、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证明等基础信息一应俱全。更具创新性的是,公示栏还详细展示了膳食经费的收支明细及占比分析。一份刚刚张贴出的十月份膳食经费收支报表,清晰罗列了本月伙食费的收缴总额、各类食材的采购支出、水电燃气等能耗支出以及最终的结余金额,每一笔开支都做到了有据可查、一目了然。

幼儿园深知,信息公开不能仅停留在“墙面上”。为此,他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了“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信息公示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钉钉家长群等线上渠道,幼儿园定期向家长推送“下周美食预告”,发布菜品制作过程的短视频,展示厨师们的精湛技艺与用心;分享专业的营养分析报告,解读每道菜的营养价值;还会及时上传家长陪餐活动的精彩瞬间和反馈意见。这种多维度、立体化的信息公开,不仅有效保障了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更重要的是,它搭建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实现了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参与管理”的转变,让家长对幼儿园的膳食管理工作从“了解”到“理解”,最终升华为“信赖”。
厨艺匠心提升:从“吃饱吃好”到“营养美味”的品质飞跃
“要让孩子们吃得健康、吃得开心,厨师团队的手艺是核心。”园长张卉女士表示。为此,童之梦幼儿园将提升厨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和烹饪技艺作为膳食管理的核心工程来抓,创新性地实施了“三大行动”计划:每月组织一次专业的营养配餐与烹饪技能培训,邀请营养师或资深大厨进行指导;每季度开展一次创新菜品研发研讨会,鼓励厨师们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季节变化,研发新菜品;每学期举办一次厨艺比武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激发厨师们的创新热情和工匠精神。
在近期举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厨艺大赛上,厨师们各显神通,围绕“营养、美味、童趣”三大主题,现场展示了如“凤梨咕噜肉”、“刺猬小馒头”、“虾仁蒸水蛋”等一系列既营养均衡又造型可爱、适合幼儿食用的美味佳肴的烹饪技巧。正是在这样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厨师团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本学期以来,幼儿园已成功研发并推出了肉丸子、糯米珍珠丸子、手工肉夹馍、西湖牛肉羹、香菇青菜烧麦等多种纯手工美食,坚决杜绝使用半成品和预制菜,确保每一份食材都来自天然,每一口饭菜都营养均衡。

更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园充分考虑到幼儿个体差异,建立了完善的“特殊幼儿餐点管理机制”和详尽的“幼儿过敏源档案”。对于有食物过敏史(如对鸡蛋、海鲜、坚果过敏等)或有特殊饮食需求(如肥胖儿、贫血儿、少数民族等)的幼儿,厨师团队会专门为其定制个性化的餐点。在日常烹饪中,厨师们更是严格遵循“低盐、低油、低糖”的健康烹饪原则,同时非常注重菜品的色彩搭配与造型创意,如将包子做出棒棒糖的形状,将米饭变成冰激凌等,努力将每一道菜都打造成“艺术品”,以此激发幼儿的食欲,从小培养他们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家园共治共享:“舌尖上的幸福”滋养成长每一步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创新举措,为童之梦幼儿园的膳食管理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家长陪餐制让监督更加“接地气”,确保了问题能够及时发现、迅速解决;特殊餐点管理让关怀更加“个性化”,温暖了每一个需要特别照顾的孩子;厨艺水平的提升则让餐食更加“有滋味”,真正做到了营养与美味的双重升级。
“守护孩子们舌尖上的幸福,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园长张卉坚定地说,“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家园共治的理念,不断探索膳食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用爱心、细心和专业,筑牢食品安全的每一道防线,让孩子们在童之梦幼儿园的每一餐都充满阳光与温暖,让这份‘舌尖上的幸福’滋养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今,在童之梦幼儿园,透明已成为一种习惯,监督已成为一种常态,创新已成为一种动力。孩子们一张张满足的笑脸,家长们一声声由衷的称赞,都是对幼儿园膳食管理工作最大的肯定。那弥漫在校园里的饭菜香,不仅是美味的诱惑,更是幸福的味道,它正悄然编织着孩子们金色童年中最温馨、最难忘的“食”光记忆。(张卉 朱淼)
手机版
|
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