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凤诗文选:暮鸿一字入云深,苍穹徐闭半轮沉

来源:搜狐    作者:三木秉凤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5-21    

暮鸿一字入云深

苍穹徐闭半轮沉

谁道芳华与天尽

人约陌柳夜销魂

清辉皎皎逸湖滨

灯火姗姗舞倩人

欲向瑶台传雁信

但盟山海寄冰心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残思依旧漫红尘,星斗扰乱丹青心,独在异乡做异客,夜半似醒梦为真。人生犹若四季循环,从宸宇之辽阔到万物之精微,从“天地位焉”到“万物育焉”所归之处,皆自生命轮回使然。我们的生命看似卑微渺小纤纤若尘,其实美轮美奂伟岸无垠。人们往往将花开花落当作了一次生命过程,孰不知真正生命不是那朵凋零的小花,而是整个大树!一次次的生灭犹如谢花飞雪,人为之而悲秋伤春。几乎无人反思,花开花落,这仅仅是生命变幻旅程中的一次显象而已,并非全部的生命意义。悟达生命的价值所在,就是超越生命的本身,从而达观生命的永恒。因为一切生灭兴亡仅仅是现象之显,而永恒的本心就是宇宙。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风徐月正圆,更深不得眠,曦迈红烛上,曦澄复自然。毋庸置疑,生命就是一场修行,放下小我拥抱大我,放下小爱立足大爱,放下人性修向本性,何谓本性?六祖慧能大师曰:“不思善,不思恶,”即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中庸》又曰:“天命之谓性。”而《道德经》将“性”称之为“道”。《易经》将“性”称之“无极”。到底“性”是什么,其实哲学、科学、宗教从无定论,以致于意识形态领域极度混乱!《道德经》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百川归海者,大漠云烟者,万里沃野者,云吞云卷者,风起花落者,“其小无内,其大无外”,非人力人思人意之所及矣。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天堂地狱悲,乱象舞飞飞,芸芸众生事,心转境后随。夜色阑珊之时,人思沉浮万境,天地当素其位,故万物育其子,大千世界之精微奥妙,日月星辰之变化有序,四季昼夜之阴阳寒暑之推进,无不为道之大用,对于自然现象或对于社会现象把握其规律,顺从其本性,无为而为则无不为,因物之性而回归万物之自然状态,也即回归大道,走向宇宙之本来面目。人类文明源于自然蜕化,宇宙能量浑然一体,宇宙现象欣欣共荣,天人本自合一,万类道法自然,人类圣贤将宇宙天道寓于人文之中,以期后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而文以载道而大化天下者即为文化,以文化人,以文化心,千万年人类文明沉淀下无数正能文化,都是在精神文明领域引导人们觉悟天道的文衢道径,而一切传播宇宙道理的文字符号艺术手段都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灵魂交集,通过其内含道理法则与价值取向引导人类走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正确方向,毕竟“万物芸芸,各归其根”,由术向道就是修行。人类不能沉迷于三维游戏中欲罢不能,无论时间多么久远,每一个生命都在做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而改造思想的世界重任又落在文化身上,这也是文化与生固有的弘道使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