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精英 | 刘灿铭

来源:搜狐    作者:祁成志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20    

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

刘灿铭 | 江苏靖江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师从王冬龄教授。现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文联委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现代书法研究院院长,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江苏省竹刻艺术研究会会长。
 

作品入选“全国第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其中第五届获 “全国奖”;作品特邀“全国第十一、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其中第四、六届获奖;作品多次被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2002年获第八届“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2年获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2005年获南京市文学艺术政府奖;2006年获“五个一批”人才;2007年获得江苏省中青年“德艺双馨” 文艺工作者称号;2010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称号;2012年江苏省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书法家;2014年当选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十大影响力人物;2015年12月“刘灿铭书法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2019年担任全国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面试评委。
 

略说灿铭的书法

文/尉天池
 

灿铭教授的书法品格纯正、内涵丰富。笔者在此只是概略提出如下三点浅见。
 

其一,灿铭在师承敦煌写经基础上的书法创作,其特点是以古朴、简洁、灵动的笔法笔意,体现出醇厚、清明、超逸的艺术品格;以其夸张、写意、多变的手法使形体的部件之间在挪移、收展、避让、就应、融通中展现出体势的创变以及意蕴的丰富,从而突破了匀整的法式,演化为在方阔的外状中举止洒脱、意气涌动、朴华并茂的情势及遒妍相容的风致。于是成就了出于本我的气度宏阔、气韵醇厚、神采焕发、既古且新的书法创作。这也是他既植根传统,又不泥于模式的一个明证。我们还能够从他善于变通的笔迹中,领略其自主、自信、自在、自由的创作情怀,以及纳古法于新意之中,出新法于古意之外的创作才华。

刘灿铭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37cm×25cm

其二,灿铭的行书、草书、行草书皆自成一格。其中共同的可贵之处,在于流动中善于淹留。流而不浮滑,停而不凝滞。留与停皆神思从容、节奏浑然、意气贯注。因而既不一路滑过,亦非纠缠不休。仅此也可见他对行书、草书创作见解的一斑。
 

其三,灿铭的书法之所以能称其为创作,原因多方。其中一点是他师承诸体书法的同时,在主观理念、意欲、才智的驱动下,善于汲取、变通、融化、创新。这一个性化书法创作的关键,在灿铭的书法作品中不仅已有显然的展现,而且还预示出能再辟新境、再创佳绩的前景。

知 与 行 的 统 一

——读刘灿铭书法

文/李刚田
 

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对灿铭的书法十分关注。当时我得到刘灿铭书法集,并结合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展所观的灿铭的获奖作品,就书法艺术的多种属性做了一些讨论。灿铭年轻时的作品,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靠书法固有的表现语言去加强形式效果,形式新颖而又没有过分的美术化倾向。在当时,我也对他作品中碑帖融合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时如白驹过隙,二十余载已过,我对灿铭的关注始终密切,他的作品近几年多次入展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书法邀请展,正如我当初在回信结束时所期盼的那样,他对自己的书法有了更多新的想法和改变。

刘灿铭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我曾以齐白石曾刻过的“可贵者胆”四字入印,边款说:“艺术创作之胆魄源自三:曰气度恢弘,曰真知灼见,曰技法娴熟。无此三者而大胆者,实为狂妄⋯⋯”观灿铭的书法创作,便使我又忆起此枚印章,其中所言艺术创作之胆魄,深合灿如铭今书法创作之境。
 

其一,气度恢弘。所谓气度与书家先天的气质有很大关系,但也必须经过在实践中的磨练。它一方面表现在胸怀博大,可思接千载,融合八方;另一方面表现在创作的具体技法与形式上,大处着眼,大处落墨,不纠缠于细节,不自矜于华丽巧饰,自然朴实。技道合一,归于自然。灿铭年轻时便已频频于重要展览中获奖,却未以此自负,而是在二十余载之中,笔耕不辍,在艺术创作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当下书法以展览为舞台,不少书家满足且止步于展览带来的荣誉,灿铭却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在深入研究借鉴敦煌书法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
 

其二,真知灼见。这是指书家的思辨能力,平时所谓胆识二字,胆自识来,知识渊博,能烛照洞察,探微钩玄,才识过人,胆魄才能过人。艺术家的思辨能力与其创作的想象能力是对立又统一的。如果书家没有思想深度,而在创作中一味强调想象力,则是无本之木。正如孙过庭所说“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无依,兰沼漂萍,徒青翠而奚脱。”想象力是思辨能力顺乎自然的发生。而灿铭正是一个拥有极强思辨能力的知识型书家。二十多年前,我对其提出的碑帖融合的问题,在他书法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我欣喜的看到了他在我意料之外但又十分巧妙合理的回答。敦煌遗书作为二十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形成了敦煌学。灿铭正是对敦煌遗书有着学术上的深入了解,才能在时风之中坚持自己的书法审美,选择在敦煌写经的路上走得更深远,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有当代特色的敦煌写经体,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他的胆识,正来自于他对敦煌遗书的研究和对其当代意义的认识。
 

其三,技法娴熟。有了以上两条,仍需技法娴熟。思想和形式有赖于技法完成,艺术境界之美通过形式来传达。技法是物质性基础,是形式表现的手段,同时也是艺术美的重要内容。没有庖丁游刃恢恢的精熟技术,就没有合于桑林之舞的节奏之美。技法娴熟,熟到忘记了技法的境界,才能入化境。当然技法娴熟并非审美意义上的甜熟,而是以娴熟之技求自然之境。灿铭在书法技法上的追求,早年做加法,如今做减法。但无论加减,他的数十年如一日于书法努力用功的精神始终令人敬佩。如今他作书,特别是写经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

刘灿铭 月夜金陵怀古

近年来高等院校中的书法教育已渐成规模,以高校为中心的书法研究与创作队伍已形成,并对当代书坛发生着日渐增强的影响力。在书法学术研究方面,以高校为中心的书法队伍是处于主力军的位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在书法创作方面,虽然高校中不乏在当代具有影响力的杰出书家代表,但从创作观念上看,新一代知识型书家持什么样的创作理念,尚属见仁见智之中。是保持所谓传统的“文人字”,或是追着当下的“展览体”走?当下知识型书法家的创作特征是什么?尚无人或无暇去作出深入的理性思考,而从刘灿铭的书法探索之路中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当下“知识型书家”与“技术型书家”(此称谓并不严谨,为便于述说,权且如此)相比较,技法娴熟是共同的需要,不通过娴熟的技法就无法“物化”作品,而技法之美也是书法美的重要内容。而知识型书家突出特征有二,一是以学术思想引领书法创作实践,二是重书法作品中蕴含的文人气象乃至作者的人格魅力,而不仅仅聚焦外在形式表现。这是人格与艺境的融合,是知与行的统一,从灿铭的书法创作之路中,从对其作品解读中,我们明显地感受着这一特征。
 

《书诀》有云:“古人论诗之妙,必曰沉着痛快,惟书亦然。沉着而不痛快,则肥浊而风韵不足;痛快而不沉着,则潦草而法度荡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则旷达,毅则严重。严重则处事沉着,可以托六尺之孤;旷达则风度闲雅,可以寄百里之命。兼之则全德,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弘毅,可谓之胆。灿铭二十余年间,以其开阔的胸襟、深厚的学养、不懈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也是对当代书法十分有贡献的道路,难能可贵。灿铭于书法之弘毅,可谓之胆,可称之士。

佳 作 欣 赏

刘灿铭 古诗咏金陵二首

刘灿铭 古人金陵诗词十一首 35cm×100cm×7

刘灿铭 张羽《长干行》

刘灿铭 爱莲说139cm×68cm

刘灿铭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37cm×22cm

刘灿铭 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46cm×34.5cm

刘灿铭 李白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诗 280cm×100cm

刘灿铭 46cm×34.5cm

来源公众号:中国标准草书学社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