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柴桑区岷山乡岷山村像颗宝石镶嵌在大、中、小岷山之间,出口向北自古有一座土桥(现为石拱桥)与山外相连,故岷山村还有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土桥里。这里群山巍峨,草木葱茏,风景独好,可这美丽的红土地却浸润着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
一条路 袖卷青山绿水
春日的土桥里,重山叠翠,新修的水泥路“劈”开林海,在山岭间蜿蜒,从马水汊山脚一路向南飘向山顶,即将与岷山乡红色旅游环山线路金盘段“接龙”。 土桥里形如面盆,土地肥沃,适宜聚居。土桥里共分布7个自然村,分别为宋家垴、观音庵、坎上、绣球、坝上、底下、细冲,耕地面积572亩,多以种植茶叶、杂粮为主,村民农闲时利用山上毛竹做兜箕、竹床、竹椅、香杆,担到山下换取粮食。土桥里一度是山区农、林、副业的样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随着城市化推进,许多人进了城。他们喝着自来水仍心心念念山泉水,隔三岔五就要开车返乡灌一桶泉水回城,美其名曰:思甜,忆苦。
三部曲 回响为民初心
青山静默,无言地诉说着护、建、融三部新曲。
到了土桥里,如果要看“最红”的文物,村支书刘茂金一定会带你看哨所、战壕等。这些见证血雨腥风的文物完好无损,凝聚了村党支部一班人诸多心血。历届村委看重看护历史遗物,划定责任人,为了保护苏维埃政府诞生地石碑,村部兴建办公楼时将石碑嵌入墙脚石。在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红色”房子一间未拆,村支书还带头定期查险,加固维修。
乡村振兴,乡贤走心。他们结合优势资源,以红色续写新的篇章,申报兴建岷山苏维埃政府诞生地岷山村革命烈士纪念馆、陵园,修复苏维埃政府办公室及首长居住过的厢房,让红色教育代代传。
村支书刘茂金时常伸出手指描述新时代富而美农村画卷——土桥里不只有“红色”引擎,更有“绿色”赋能,借助文旅融合、景林融合、产业兴旺,推进“党建+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回望土桥里,一株株林木枝繁叶茂,一畦畦茶园透着青绿,一弯弯清泉叮咚作响……“红”“绿”在土桥里交响,幸福花儿正悄然绽放。(宋增忠 王红旗 李涛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