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万家庭深陷“分数焦虑”与“就业迷茫”的双重夹击,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的实训车间正上演着这样的场景: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大一新生举起摄像机,在学长指导下拍摄商业宣传片;机器人产线上,大三学生熟练调试机械臂传感器故障,手机里正回放着名师讲解的电磁感应原理。这些画面背后,是一位教育者25年的破壁探索。
恒星之源:从讲台到产教的跨界
“恒持真理,星耀苍穹”,1988年陈昌金创办恒星集团时埋下的理想种子,在2000年萌发成教育新芽。这位前青岛科技大学教师敏锐捕捉到两个痛点:高校录取率低让寒门学子求学无门;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人难并存。“企业十二年,我见过太多拿着文凭却上不了岗的年轻人。”正是这样的双重困境,催生了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上岗即顶岗”的育人革命。
孪生相长:颠覆传统的教育实验
走进恒星校区,最震撼的莫过于教学区与生产区无缝衔接的场景。这里藏着陈昌金打造的“校企孪生”核心密码:
真场景再造:集团配套建立的100余家企业,成为学生每日半天的实岗练兵场。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三年半累计2500小时岗位实操,彻底击碎“纸上谈兵”的魔咒。学社制传承:每个48人学社如同微型企业,四个年级学生结成“成长共同体”。影视制作学社的新生跟着学长接单实战,机械工程学社的故障排除现场变成教学案例——这种“老带新”模式让知识传承效率提升300%(学生实操合格率提升数据)。晋升式成长:钻石岗、白金岗的晋升体系,让学生如同游戏闯关般进阶。大三学生王磊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从初级装配工到带领12人团队的生产主管,他获得的不仅是6张岗位认证,更是管理能力的蜕变。
君子养成:穿越古今的育人智慧
“新君子的内核是恒星‘五优’:德行好、学力强、理论通、实战勤、国际化。”陈昌金这样诠释他的育人哲学。在恒星校园,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奇妙交融:新生入学先上“君子向未来”特训营,在《论语》诵读中立志明德。故障现场打开“恒星能力认证”APP,1300门数智课程随时破解难题。项目答辩会化身“能力刑场”,教师连环追问逼出真才实学当传统课堂50分钟的内容被浓缩至20分钟精准掌握,释放出的时空正注入更珍贵的成长养分。
未来星图:东方的教育答卷
二十五年耕耘不辍,十八万栋梁之材遍布寰宇——这份教育长卷的底色,是与时俱进、自我革新的恒星育人哲学。如今陈昌金的目光已投向更远处:以硕士点建设为目标,深化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参与国家教育强国建设,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东方名片”。但更动人的是他对学子的寄语:“每一次‘立志勤学’都是格局的升华,每一次‘实岗真做’都是成长的积累。愿同学们都能够实岗真做新君子,志承家国成栋梁。”这所民办高校的突围证明:最好的教育从不是逃避现实的象牙塔,而是让年轻的生命在真实世界的熔炉中淬炼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