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楚水
塞翁失马的塞翁同志,不是梦化蝴蝶的庄周先生。西汉刘安同志之《淮南子》,远比庄周先生之《庄子·养生主》平易近人。塞翁同志失马与得马,与庄周先生《养生主》之谓“撄宁”,其实,曲径通幽,异曲同工。讲述的就是佛家之谓舍得,即失与得的关系.。

庄周先生之谓失,如塞翁同志的失马。认为失,乃事物发展之必然,即塞翁之谓失马,马天生就喜欢无拘无束,信马由缰也好,不信马由缰也罢,性本天然如此,无拘无束地乱跑,能不失马吗?
庄周先生之谓得,如塞翁同志的得马。认为得乃机缘巧合,如瞎猫碰上死耗子,偶尔遇见而己,如执着于此,只能是守株待兔,白日梦空。得马之马,白马非马,也绝对不会有人性,而老马识途。所以,世间万物,都没有必然之得,只有机缘巧合,偶然之遇。

其实,人总会患“得",患“失”,总舍不得放下。庄子所说的“撄宁”,现在巳经成为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境界,指的是心神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扰。然而,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而精神独与天地相往来呢?简单来说,就是认清塞翁失马与得马的关系,失马不悲,得马不喜,也就不存在什么焉知非福,或焉知非祸。一切顺其自然,自然也就荣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完全依靠的就是一个字“顺”,安于时,而居于顺,自然也就得到了心神宁静,就是庄子之谓“撄宁”,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舍得。

佛家讲菩萨,就像现在的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样,才能修行成佛。而佛则四大皆空,无我也无他,了无了了。如果说“撄宁"与“舍得”,处在同一境界的话,那么,还有更高境界是什么呢?北冥有鱼之鲲鹏,尽管巜逍遥游》之,是否也像《西游记》中的孙行者悟空,怎么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呢?对此我不知道,抑或可能就是道家佛家之区别,撄而宁之,亦或不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