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书画 • 正文

《新时代 新征程 书法传承人》——段俊杰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邓楠

  摘要: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传承好经典,弘扬好中国文化是中华儿女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中华儿女,皆应以饱满热情,实际行动去传承经典,领略中华文化之奥秘,弘扬中华文化之精髓。

  

  段俊杰,男,1943年11月生,河北饶阳人,部队团职转业,曾任某大型国有企业党委书记,中国水协企业文化部长,高级政工师。自幼爱好书法,涉猎真草隶篆等多种书体,尤善行书、草书、隶书等。多次参加全国书法作品比赛并获得大奖,作品先后被《当代中国书画名人名作鉴赏》、《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代表作典库》、《当代中国老年书画艺术作品集》等收录。曾被评为:“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传承历史优秀文化书画人才”、“中国当代书画名人五百佳”、“中国当代书坛画苑中坚人物”、“中国水务书法表演艺术家”等荣誉称号。现为中国田园书画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

  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段俊杰先生书法特点有三:一是笔法潇洒流畅、行云流水、柔中有刚、变化多姿;二是善于继承与创新,书法作品形神兼备,富有新意;三是可双手双笔正反书法,曾在全国多地电视台、晚会等表演,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被书画界人士誉为“双笔王”。

  

  隶书作品“沁园春长沙”

  铁点银钩 丰姿多神

  ——记著名书法家段俊杰

  观赏段俊杰先生的书法作品,很容易联想起这样一句话,古人论书法,讲究形神兼备,尤贵于神!段先生执笔,就是妙作翰墨精气神的大手笔。他是一位博涉多优,诸书皆成的全能手,又以丰姿多神的行草作品而名播八方!

  先生写隶书,主要参悟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这类典雅秀俊的碑字为本,每作一波必三折而过,每作一竖可见隐锋而成,写得蚕头燕尾,写得左掠右挑,点画精湛,一丝不苟,结体方整,气象正大!他的隶书是雅的代表,与粗头乱服的隶书划清楚了界限,成为汉隶古风在当代复现的典范。

  当然,段先生饱满的书法精神,重点体现在他的行草创作上。他的行草书法之习成,是对晋韵的吸纳,还有对宋意的集成,是前后传承了晋、宋两代文人的书法风格,以放手写心恣意抒情为特征。又有怀素草书的妙于瘦,笔墨干练,把草书写得铁点银钩,力透纸背。当然也不缺少张旭草书的妙于肥,孤蓬自振,坐沙惊飞的意象也时时可见。其行草习成,取法相当多元,尽是取法为上,可以融会贯通的结果。挥笔纵墨写草书,可以在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也可以在一点之间变起伏于锋杪!

  

  作品“春花秋实”

  赵子昂有书论,用笔千古不易!段先生写行草,亦有千古不易之法,他的不易就是扣准了书法要写万般变化这个核心!通过侧入中行的笔法调节,可以八面出锋,把书法写出微肉而多骨的精气神!落笔沉着,起笔痛快,毫无拖泥带水的滞碍。非常严谨地控制着笔墨的速度和力度。执笔在指腕,运笔在心田,所以心与笔合,草书就可以写得心手双畅,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所能成!导之则如泉注,顿之则如山安!疾涩有道,道法自然!

  

  隶书作品“心经”

  段先生的书法有很好的观赏性,除了在笔法上有精彩的表现,在用墨上的塑造力也特别强大。墨分五色,可以焕神,笔里有墨,墨里有笔,榜书《龙》字飞白写云烟,气势浩莽,视觉效果饱满,富有冲击力,龙笔写的生动而磅礴,这就是既善运笔,亦善调墨的见证。笔墨相益,前后相随,书法谓之“笔墨”功夫,果然真实不虚。

  铁点银钩,丰姿多神。先生写书法,还特别重视笔势的表达。动态之美依靠的是运笔,势态之妙依靠是张力的塑造。笔未到气已吞,气蓄成势,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意在笔先可以写秋鹰逐兔,鹰则为动,兔则为势!狡兔暴骇,将奔未驰!这样的书法当然险笔奇绝,万般生动!凡属贤能,皆作此书!

  著名书画评论家 史峰 2020年12月16日

  

  

  双笔作品“百花争艳”

  

  作品“平安”

  

  作品“幸福”

  

  作品“精气神”

  

  作品“虎”

  

  作品“龙”

  

  指书作品“根”

  

  双笔作品“龙凤呈祥”

  

  作品“明月几时有”

  

  作品“沁园春长沙”

  

  隶书作品“岳阳楼记”

  

  作品“将进酒”

  

  作品“千字文”

  

  作品“苏轼”

  

  作品“天道酬勤”

  

  作品“无欲则刚”

  

  作品“龙飞凤舞”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6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