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书画 • 正文

《新时代 新征程 书法传承人》——刘振新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邓楠

  摘要: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传承好经典,弘扬好中国文化是中华儿女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中华儿女,皆应以饱满热情,实际行动去传承经典,领略中华文化之奥秘,弘扬中华文化之精髓。

  

  刘振新,济南市莱芜区人一九七六年参军,当兵八年。退伍后任社区支部书记兼居委主任二十八年。

  自幼喜爱书法,现为国家中央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济南市(原莱芜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日韩新书法家友好联盟、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莱芜市东方书画研究院理事、高级研究员,望月文学杂志特约作家。

  飘风骤雨 落花飞雪

  ——记当代书法家刘振新先生

  书法以笔墨代称,显然要求笔里有墨、墨里有笔。笔墨齐为精彩,才可以让书法文化古今永传。观赏当代书法家刘振新先生的书法作品,笔写精彩,墨作奇观的印象非常鲜明。

  刘振新研习书法,诸书博涉,尤其以滑畅自如的行草创作闻名。他写行草书法,一讲法度,而后写自如。因为法度严谨,所以笔笔有源,字字有根,绝不写胡乱涂抹的江湖体,起笔落笔师法帖,精研覃思写上品,正宗品质,一目了然。

  

  如果书法只写法帖之法,无有自我建树,那么草书就没有“创作”这一说,仅仅是书奴而已。怀素传里有言:夫草书除师授之外,还需自得之!刘振新的草书取法张旭的草书妙于肥,亦取法怀素草书的妙于瘦。肥瘦相宜,有骨有肉,所以取法是谓上乘!经过对古诗四帖、自叙帖的心追手临,完全解锁了草书的书道秘籍,所以执笔可以写得挥洒自如,临帖能打得进去,创作能脱得出来!绝非书奴,亦非书匠。执笔墨写线条,类万物之象,别有师造化的洒脱自如!

  刘振新先生的书法在法度严谨的加持下,可以表现草书本为线条艺术的真谛,对书法线条的塑造感特别强,塑造效果也相当鲜明。长线一气呵成,如虬龙蜿蜒。短线顿挫有效,如惊雷驰电。把笔墨的速度与力度控制得相当完美。快笔书写之际,大笔一挥就是排云布阵的气势,速度之快可以须臾扫尽数千张,满座皆惊看不及。速度慢下来,则如中流击楫,如锥画沙,如屋漏痕,亦是古钗脚!

  

  如果书法只有速度感,没有力度感,难免笔墨显浮滑,墨不杀纸,实为流弊。在掌握了草书的速度要义之际,刘振新先生执笔亦有力度的智慧调节。意在笔先,凌空杀纸,千钧之力,一掷豪成。书法就有了鸿飞兽骇的姿态,是谓重若山崩之力。忽然笔意一转,令笔毫显出飞仪之姿,细韧的线条如鸾舞蛇惊,伸缩得体,不激不厉,又是约花分柳,行云流水一般的自然主义!笔墨轻重相宜,张驰相济,前后相随,八面出锋,当然可以在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也可以在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这也是师书谱、全能式地体现孙过庭书道的真功夫!

  笔写飘风骤雨,墨作落花飞雪。先生写书法除了有力度与速度的精彩之外,在笔势的酝酿上也独有智慧。笔未到气已吞!依气写书法,气则蓄为势,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笔墨在“泰势”的影响下,可以让书法表现得临危居高,亦如注岸崩崖!仰观其草书作品,必然感叹:草书渊妙,代不绝人。大家修养,真实不虚!

  著名书画评论家 史峰 2020年12月26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6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