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生活 • 正文

“追随阳明做圣贤”——慈吉小学一日研学手记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赵涛 马月红

2019年8月25日清晨,慈吉小学601班同学们陆续来到校门口,在慈溪市阳明文化研究中心研学导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分成了精进组,格物组,诚意组三小组,在朗朗的晨读声中,带着陌生、好奇与期待,开启了阳明文化研学之旅。

 

在车上,导师马老师对孩子们组名的疑惑进行了讲解,并对每组成员都进行了职务分配,确定了任务目标,又对当下学生遇到的人生困惑组织讨论。先是澄清问题,再提高认识,挖掘自己和周边的资源,从事上的用功到心上的用功。去除心中的贪、傲、忿、吝、忽、躁、怠、妒。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诵读《教条示龙场诸生》,一字一词,铿锵有力,感受先贤圣人的思想精髓。

第一站--绍兴阳明墓,导师躬身示范,孩子们在阳明先生墓前端身正衣,行三重拜师礼。恭敬,庄严、肃穆! 缅怀先生,立下人生大志。

车上,马老师引领孩子回顾立志,明白立志的重要性。“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立志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学业上确定新学期的小目标,家长志愿者、全车的同学一起见证。

第二站阳明故里观象台,碧霞池。

在得一堂聆听马老师《生命原来如此充满希望》专题讲座,分享了阳明先生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孩子们若有所思。

家庭是根,是沃土,小马哥的求学、工作经历让一些孩子倍受鼓舞。原来困难是来磨砺自己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孩子们专心致志,积极互动,从老师的切身实例中学到了要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最后一站——余姚阳明故居,导师分组讲解了阳明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从红云降世,到十二岁立志、十五岁独闯居庸关、经历为学三变,三十七岁悟道,而后开启战无不胜的一生,最终在青龙坡留下“此心光明”与世长辞。阳明先生的一生光明坦荡,知行合一,就像一座灯塔照亮前行的路。

最后孩子们绘制海报,回顾小结阳明先生的一生及研学收获,并分组进行了成果演说!看到孩子们沉浸在其中,深深地感动,研学不仅学到的是知识,更是内化理解,并能践行。

 

寄语:

阳明文化一日研短暂而又难以忘怀,阳明心学思想博大精深,研学是打开孩子心门的一把钥匙,越来越多地家长意识到,由内而外地成长空间无限,外部施加的要求都不具有长久性。于是,创造机会,通过社会活动实践让孩子有一次牵手圣贤的机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种子。

一日研学调查课题问答D1

学子问:阳明先生只是个文臣,如何做到领兵打仗这么厉害?

心易马老师:首先阳明先生打仗是不得已而为之,实在是因为当时社会环境下能够领兵打仗做实事的能臣不多才站出来。他打仗胜利最大的原因是两点,第一是他相信人的良知,上山为匪、下山为民,全在一念之间。他每次剿匪都会写告文让大部分的叛民归顺,《告谕浰头巢贼》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体会得到他赤诚之心;第二是在青少年时期怀抱经略之志沉迷于任侠兵法,研读《六韬》《三略》,并有外出边塞考察了解夷狄之情;二十六岁时更是钻研兵法,上疏一篇《陈言边务疏》。第三是他此心纯澈,能够面对各种战事情况能做到如如不动,随机而动,他的心已经不受外界事物和环境干扰的时候,就能正确的认知和对待,以达到符合天理的境界,从而以少胜多甚至以无胜有。阳明先生“如如不动,随机而动”之心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一日研学调查课题问答D2

学子问:为何阳明先生屡屡遇到绝境都能克服?

心易马老师:何为“君子之困”?“君子之困”是在断路断粮时处境艰难?孔子回答子路说,不是,在于无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皆其志向坚定,生死不可令其屈服。同样阳明先生一生中屡屡遭遇绝境都能克服,因其立志。

进而心学核心思想之一“心即理“,此心纯乎天理时,即“心物一元、万物皆资源”,绝境恰恰是人生磨炼的试金石。当你认为它们是困难折磨时,就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痛苦;当认为是磨练是资源时,万物皆资源,困境是磨炼你前进的帮手。当心外无物时,就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困难险阻,达到符合天理的境界,从而顺利渡过难关。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同样会遇到困难,此时所起心念决定了自己的行为、情绪与感受。故“杀人须在咽喉着刀,吾人为学当从心体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光辉,私欲之萌,真是洪炉点雪,天下之大本立矣。”(《答黄宗贤书》)。此心纯乎天理是克服所有困难的法宝,转念之间就是一片新天地。

一日研学调查课题问答D3

学子问:自己遇到困境如何向阳明先生学习克服困境呢?

心易马老师:阳明先生在《示弟立志说》提到,首先立志,即去私欲存天理,其方是正诸先觉考诸古训;然后责志,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要认识到自己的困难,是因为什么被困住了?是因为私欲蒙蔽自己的良知让自己受限吗?比如,这太难了,我不可能解决的;或着太多了,我不可能完成等等。当你能够足够省察克己,面对困难中能够看清自己起心动念。“格物”,就格心中之物,格其不正。越困难越磨练自己,练就事上磨练的功夫。接着依然做你必须做的事,绝不放弃。

一日研学调查课题问答D4

学子问:学习迷茫没有动力,为什么要学习?

学的第一要义是修身,学习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技能,而在于修身和成长自己,利益到多少人。第二是明德,每个人内心都有光明剔透的良知,重要的是要去挖掘它,展现它,所以说明明德,也就是致良知。学,就是做到明心和净心,就是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

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一部分,又是不得不面对之事。不知道为何而学,时时困扰着学子。因为学业,多少次与父母冲突。多少次是带着欢喜作业,多少次是勉强地做,相信每个学子都想开心地学。问学习是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成绩,还是发展心性。犹其当成绩不如意时,又如何看待?阳明先生不以考试落第为耻,而以考试落第动心为耻。明白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成就怎样的事?当下国家,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如何成为那样的人?不断地问自己,是否清晰了!

一日研学调查课题问答D5

学子问:自己也想立个大志,有个更好的未来,怎么才能做到?

心易马老师:首先明白对自己而言,什么是好的未来?自己想成为怎么样的人?不是说我想做什么,比如想当科学家,想赚大钱,那只是人生阶段性目标。“志”是人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即立圣人之志,就是你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即作为人何谓正确。接着具体如何做呢,“正诸先觉、考诸古训”。最后立志责志,直至磨志熟志“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这就是立志后的境界,此时几乎任何事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论学业,还是生活,都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面对。

一日研学调查课题问答D6

学习压力大,作业完不成,成绩难提高,怎么办?

心易马老师:学习压力大,一般在于外在或自我期望较高,学习自我意识不清晰,学习方法与策略不科学,积极努力付出愿望不强烈,导致愿望与现实错位较大。倘若学习是为了自己去除更多私心杂念,让自己的心体清澈,有执著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这样学业就成了自己成长的道场,胜不骄敗不馁,直至卓越。(赵涛 马月红)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6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