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书画 • 正文

《益师益友》之李春泉2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祁成志

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

李春泉,字少游、号留香居主人。1968年12月出生于安徽阜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行草书委员会主任,江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作品先后参加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太湖风”系列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书法》杂志社“谁是高手——全国书法大赛百强榜等。近百件书法作品入编书法集、大型辞典,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及日本等收藏馆收藏;出版有《李春泉书法作品集》等。

李春泉的创作

熊秉明先生对古来的书法理论(创作和作品)加以整理,分为“喻物、纯造型、缘情、伦理、天然、禅意“等六个派别。发前人之所未发,多有建树。春泉习大草书,一发而不可收,多有佳构,我且将其作品列为缘情一派。

何谓“缘情派”?唐代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的一段文字说得明白:

“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愁、怨恨、思慕、酣醉、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我看过春泉多次写草书。他不默守成规,而是直抒胸臆和性情,有时甚至近乎疯狂,这种表达是“源出于原始的奔放生力,追求忘我的欢悦与酣醉”。(尼采语)他起始落笔“温之以风神,鼓之以枯劲”,轻重缓急,随形结字。接着纵横跌宕,不可端倪,具有音乐舞蹈的节律感;用笔不再是中锋行笔,而是或侧或逆,或裹锋运行,或笔锋散乱,或干脆笔根着纸;用墨或洇蕴,或飞白,或浓淡相揉,或枯润相间;结字则随意赋形,不离造型规矩。大章法或一行数字,或一行单字,上下贯通,左右呼应,揖让规避,对比强烈,显得生意勃发,气象叠现。

南京乐泉先生曾说:“春泉待朋友坦诚、率真、仗义,只是有点任性与固执,胆亦大,性情中人也”。以“率真、任性、固执、胆大”融入创作,岂不是创作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古人说“字如其人”,诚哉斯言!

春泉写草书,主要学唐代张旭的大草,以《古诗四帖》为宗。但并不是“纯造型”(着眼于点画结体的书写秩序)地亦步亦趋,不敢逾越雷池。他首先从形而上(精神)的学习,所谓“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神”,“如龙蝌腾霄,雄强而不失于清雅”,是在意韵和格调上向张旭看齐。其次是笔法和章法上的学习,“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章法)之意”。即,书写时运笔的使转,提按、侧逆、翻折、转绞,以及徐疾轻重、避让欹正、左右照应、气息贯通等,交代清楚分明、不矫揉造作。他还大胆地将主观审美意识付诸临习,计白当黑,彰显空灵和悠远。

春泉早年的行书写得生动飘逸,富有才情。其小楷朴实纯粹,有王献之《洛神赋· 十三行》遗韵,让人爱不释手。春泉尤爱兰草,视为子女。家里置有专门兰房,莳兰二百余盆,不乏铭品数十种,朝夕辛勤服侍。兰花与水仙、菊、菖莆并称“花草四雅”,兰更是独得青睐。春泉莳此尤物,意蕴不容分说,其作品所透出的清雅之气抑或由此生发。近年,春泉又功中国山水画。以宋元名画为宗,尤喜石涛、八大等诸贤,推崇山水师法自然,明山秀水不仅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致,更是修身养性、寄托理想的精神家园。从写生得来,盎然生气,哲思感情相与揉合,抑郁沉雄别具韵致。春泉觉着此与其书法创作异曲同工,且书画同源,于是集中精力,乐此不疲。最近观其画作,用“写”代画,烟江草树、幽谷溪泉,或空寂旷远,或蓊郁深邃,洁净雅逸。

春泉生于淮北阜南,正直、仗义、剽悍的秉性与生俱来。他早年入伍当兵,爱好多,识见广,歌唱、朗诵颇有专业水准。艺文相通,加上他的创作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及其后来才情之变,习大草、学画画,渊源有序。他创作所追求的博大沉雄,作品所透出的雅致清逸,是其本真的演绎。作为江阴艺坛俊彦,春泉已经体悟到“由书法进入对书道精神的追求,书艺的高低雅俗并不在于形式技巧,而是形式技巧背后的作者人格及其精神含蕴”。我想,春泉若能修养持守,不懈前行,势将步入新景。

夏 国 贤 于 容 居

2018年11月12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6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