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书画 • 正文

书画风云人物——袁季新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邓楠

 
在这个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家。他们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断努力,不断创新,通览古今,融贯中西,使中国书画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将中国艺术逐步推向世界艺术之顶峰。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由美丽中国媒体联盟与华艺书韵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大型媒体活动,面向全国及大众展示这个时代中国杰出艺术家。让文化与时代同行,用艺术与世界对话。向祖国致敬!向历史致敬!
 

袁季新,男,1959 年 2 月生于上海,现为香港书法家忇会副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客座教授,孔子美术馆副馆长,中国书画院院士,人民艺术创作院上海创作中心主任。他是上海民间本土资深收藏家,中国甲骨文之父罗振玉曾为袁季新祖父题笔,袁季新祖上几代都是书香门第,名医世家,他家藏书画作品上至明淸,一路藏集,墨宝连连,名作荟萃,而袁季新对书法情有独钟,他从二王入手,废寝忘食地临帖摹写,对于历代名帖百看不厌,对古今诸子百家书法韵味熟笃通晓,如数家珍。几十年勤奋苦练,临池不懈,融汇贯通地运用于自己的书法作品中并造就了如今独树一帜的个性艺术风格。袁季新的书法作品,吸收了二王的俊美醇厚,章草的端庄质朴,怀素的练达老辣,博釆众家之长,融入自己艺术感悟,书法间刚柔相济,对仗有效,龙游蛇舞,俊秀连绵犹如侠士剑影,刀劈斧雕琢深古,一气呵成,其间精气神让人观之眼前一亮。他做人秉执低调,内敛慧中,在当今文化市场,他从不跟风浮夸。他悟出人生的道理写字就是在写做人的道理,书品就是人品。好的作品就能从中窥得书者之人品。他的作品被亚洲文化艺术家联合会收藏。

 

技达高处谓为巧 艺攀峰巅必是妙

——记著名书法家袁季新

书法创作可以区别为两类,一是技术类,二是艺术类。书法家只关注技术,则为书匠。书法家唯有把技法当成情感表达、心绪安放的线条助力,才可以让书法泊满情愫与心意,从而达到依书抒情的境界。纵观书法历史,技术类为多,艺术类为少。特别是当代书法,能象著名书法家袁季新先生这样,把书法当成抒情的大手笔,更是稀有鲜见。

如果没有书法抒情,就不会有王羲之执笔写兰亭,写得心手双畅,天朗气情。同样,如果没有抒情,也不会有颜真卿所作祭侄稿的满纸悲壮。当然,苏东坡如果没有依书抒情的感念,恐怕也不就会有寒食帖的古今永传。袁季新习成书法,同时修养深厚的传统文化,其学识与修为源于家学的加持,也源于他对国学文化的一概兴趣。

 

说到底,袁季新先生是一个非常正宗的传统文人,所以他的书法不会有粗糙的流弊,不写江湖风。也不会是展览体为展览而造作定制,不写于心于情不干系的东西。文人写书法,贵在遂心应手,天质自然。像他这样拥有心迹变化成笔迹,兴来可抒胸中气,粉壁长廊留字迹的创作过程,与怀素写自叙帖、与张旭写古诗四帖是同类共通的!

袁老师磨砺书道,有穷研篆籀的觉悟。取法泰山碑的正大气象,参意峄山笔的典雅圆活,把篆书一体写得饱满圆厚,丰姿多神。很善于笔法的使转策略,转笔处多,逸转而过,不是俗笔的转折成滞,自始致终可以把中锋行笔控制得游刃有余。所以他的篆书笔意很滑畅,绝无结与节,这是贵得笔法的根基,也是把篆书写得刚柔相济的重要资粮。善作篆书者,既是寻到了书法用笔的本与源!依源本觉悟书道,水到渠成!

 

前面说过袁先生是一位传统文人典范,所以他的行草书风就有文人书法的洒脱自如,书如其人的修养,真实不虚。人是雅君子,书是儒雅风。他的行草书法习成,很在意观览历代名家名帖,观之入眼,即刻上心,可以与古帖交流对话,识得其形,晓得其神。心里有,肚里明,再作临习,当然可以形神兼备,尤贵于神。

技达高处谓为巧,艺攀峰巅必是妙。其书法融合了兰亭序的笔墨变化机理、伯远帖的天质之然之品,还有蜀粟帖笔墨的铺陈痛快。可以把侧入中行的笔法表现得惟妙惟肖,侧入时轻盈快利,中行时力透纸背,把行草写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极有文人信札体的风度和风骨。流水下滩非有意,自然而成!这样的书法不失实用功能,富有艺术观赏价值,把书法的“技”与“艺”相当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正是文人书风的龙脉传承!

著名书画评论家 田源 2021年3月4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6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