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
心 源
Source of Heart
张斌书法作品展
Zhangbin Calligraphy Exhibition
2020/12/20-12/26
江苏省常州市刘海粟美术馆(双桂坊52号)
Liu Haisu Art Museum (No. 52 Shuangauifang),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展览不举办开幕式)
(No opening ceremony for the exhibition)
【主办】
Sponsored by
刘海粟美术馆
Liu Haisu Art Museum
江苏省昆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of Kunsh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承办】
Organized by
天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Tianh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序
道在朝夕
陆家衡
书法如何学古人,一直以来是书坛的一个热门话题,不管是初学者还是造诣深厚的书家,都在关注着和探索着。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近距离目睹颜鲁公、苏东坡的旷世名迹,可以购买到高清印刷的碑帖用作朝夕观赏,可以在网上共享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可以漫步展厅,领略和书斋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我们的学书环境正在发生很大的改变。但是,对于书法传承而言,读碑临帖依然是学书的主要途径,只是有必要对传统的学习方法进行改革和深化。经过实践,我把这个学习过程归纳成“三部曲”,即:切中要点、追踪溯源、循序日进。
所谓切中要点,就是明白用笔的原理,确立“用笔千古不易”的观念,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洞察笔法,临池弄翰,下足功夫,以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如俗语所说的“见一个菩萨磕一个头” ,到头来终是个门外汉。所谓追踪溯源,就是追寻经典的源头,厘清脉络,正本清源。篆隶是各体书法之源,是必学的课程,可以不深入,但不可以绕过去。不明白这个道理,书法难于入古。所谓循序日进,就是读碑临帖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日复一日,水到渠成。苏东坡说“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这是一条客观规律,不明白这个道理,耍小聪明、试图走捷径,终究难得正果。
80后的张斌就是“三部曲” 的实践者。他十几年来潜心于古代经典的碑帖之中,先后研习过《散氏盘》、《峄山碑》、《礼器碑》、《张迁碑》、《西狭颂》、《祀三公山碑》、《十七帖》、《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争座位帖》、《书谱》及米芾手札、王铎草书等。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学书的轨迹。张斌好学,于书法技法、名迹品评、古代书论等,喜欢刨根问底。他也善学,懂得取舍,意与古会,融古为我。张斌擅行草书,但他的篆隶和楷书功夫都很扎实,这是他的书法能在同辈人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诚然,就艺术而言,功力、才情、学养缺一不可。功力要靠积累,才情既要有天赋更要有对人生的感悟,学养则除了读书,别无其他途径可以选择。张斌的书法正走在大道上,我们寄厚望于他。
艺术 欣赏
艺术 简介
张斌,号立堂,1982年9月生,江苏昆山人,中共党员,管理学学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硕士(书法创作研究方向),第十三届昆山市“十大”杰出青年(社会推举)。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委省政府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成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行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人文大学兼职教授、昆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亭林印社执行社长。
书法作品获第三届江苏文艺大奖·书法奖(最高奖),第八届江苏省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第七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全国首届书法临帖展优秀奖(最高奖),江苏省纪念建党9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金奖(最高奖),第二届江苏书法奖提名奖,第二届沙孟海奖提名奖,首届江苏家训展提名奖等。入展江苏省第六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百强榜”前100名,首届全国“瘗鹤铭”奖书法篆刻展,首届江苏书法奖,第四届“林散之”江苏书法作品双年展,第三届册页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第四届王羲之奖书法篆刻展,首届张弼杯书法篆刻展、“正山堂杯”第五届茶文化书法作品展等。
作品被美国、日本、新西兰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馆、美术馆收藏。作品和文章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教育》、《书与画》、《书法报》、《书法》、《大河美术》等专业刊物。出版有《<礼器碑>临习指要》、《张斌书法近作集》、《张斌书法》、《张斌篆刻》、《清欢》、《迁想妙得——立堂篆隶匾额书法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