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书画 • 正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 --袁桂珍老师和她的《我的故事》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楚水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楚水

10月20日下午,在前往上海的高铁上,突然收到了袁桂珍老师的微信:

"我也写了一本书,捎到了北京几本,把你电话给我,让学生联系你,送你一本看着玩"

--袁桂珍老师是我最最尊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微信能够联系上的中学老师,突然收到她的微信,出版自己的书,还记着送给已经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学生一本,让我十分感动。高铁上信号不好,又加上马上到站,手忙脚乱,也未来的及说什么,总觉的有点失礼,却又不好解释。

一回北京,袁老师的书已摆放在案头。一捧到手里,竟然忘记旅途疲劳,一口气读完了前半部分《我的回忆》。袁老师是1984年,也就是我们上高中那一年,调入的我们阜平中学,担任那一届的语文老师。当时我们那一届,高中有33、34、35、36四个班,33、34是英语班,35、36是俄语班,袁老师是35班的班主任,教35、36班的语文。我在33班,所以,没有直接给我们上过课,却是我们《诗芽》文学社的辅导老师。我的印象里,袁老师是一个干净利落的人,总有那么一种蓬勃的朝气,让人感染。当时英语班与俄语班,尽管近在咫尺,前后两班瓦房,联系却并不多,以至于读了袁老师的回忆,才知道他们俄语也有一个《探索》文学社。辅导他们的同时,也辅导,支持帮助我们英语班《诗芽》文学社,我们的两期《诗芽》小报,以及我油印的诗集《没有希望的希望》,就是在袁老师的关照下印出的,至今一直心存感激,不敢忘怀。记得袁老师爱生如子,35班的班长好像是一个女生,记不清姓常还是姓韩了,很有些许风度和能力,不知得了什么病,好像考上大学没多久就去世了。我的同班同学,也是我们《诗芽》文学社发起人之一的张俊亮,在那一段时间略早一些,也触电去世了,记得有人告诉我,袁老师倡议上把他们合葬到了一起,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有这样消息传出,已足以让人感动了,关心自己的学生,甚至在他们去世之后⋯⋯,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就是袁老师,一个让人发自内心尊敬的老师。

袁老师的《我的回忆》,可以说是一部阜平教育史。文革前65年最后一届高考,因为政审鉴定书上有一句:有复杂的社会关系,而与大学失之交臂。后来,73年开始担任民办教师,77年恢复高考时,已经超过报考年龄,因为有创作特长,被破格同意参加了高考,是当时唯一一位考上大学的民力教师。大学毕业后,却被分配到偏远的乡镇,却无怨无悔,硬是从初中语文教起,最近,成为国家特级教师,相当于大学教授。

三十多年没有见过袁老师了,听说她退休以后,住在保定,所以,每次回家总想拜访,却总是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让人怅然。从这本书里,明里感觉到袁老师一点都没有变,仍然有那么一种蓬勃的朝气,依旧让人温暖。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活得真实而快乐,我想幸福大抵如此。这里 ,谨祝袁老师乐上加乐,福上添福,幸福快乐,快乐幸福,福寿绵长。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6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