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走进东光县找王镇大曹村时,会欣然感受到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尽享政策红利,尽显“最美乡愁”,真心感谢共产党。而这背后,始终忙碌奔波着一个小群体——他们是经济开发区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也是东光县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县动员、尽锐出战,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到目前,全县共有建档立卡户2499户4870人,顺利实现全部贫困村和4798名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剩余贫困人口24户72人,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2%。驻大曹村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通过扎实举措助力脱贫成效,助推一批身陷贫困的贫困户在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或重新燃起生活希望,或奋发创业,脱困自强,书写精彩人生篇章,点亮拥抱幸福生活的梦想。大曹村属“十三五”规划省级贫困村,现有人口470户,199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4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63人,低保户28人,五保户11人,现已全部脱贫,常年外出务工人员520人,建有医疗室2个。2016年5月,河北省扶贫开发重点村推进帮扶攻坚战正式打响,带着扶贫攻坚的重托和使命,来自经济开发区结对挂钩的6名干部来到大曹村,用实际行动践行“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的初心和使命。
近两年来,驻村扶贫工作队扎根基层,团结带领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中心任务,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让村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他们以整村脱贫为载体,认真落实扶贫政策,以发展产业和就业为主,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利用自主创业、土地流转和转移劳动力的方式,让贫困户享政策、有事做、有工资性收入,大力整治村庄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入宣传扶贫政策,让每位贫困户都享受到自己对应的政策。目前,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大曹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大改变、农村环境大改善、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大提升、农民素质大提高。做建设的“奠基人”发展,需要基础。摆在贫困村面前的第一要务,就是完善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工作队在开发区党工委的领导支持下,深挖资源,拓宽渠道,多方筹集资金,为村子引来源源不断补齐短板的“活水”。
2018年初春,大曹村正在规划建设8户危房改造民生造福工程,总投资20多万元,虽然造福工程屋内装修由群众自己解决,工作队也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努力,积极争取开发区和县镇两级财政资金给与补贴。改造户的外部配套需由政府构建和完善,为使群众能够享受到良好的配套设施和生活环境,工作队会同村两委向群众多方征集意见,全面掌握他们的诉求,并将造福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与美丽新农村建设整体提速推进统筹兼顾,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事业建设力度。几年来,总投资500多万元铺设完成水泥彩砖18000平方米;完成六纵六横的柏油路和水泥路面硬化8000米;建设16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安装163盏太阳能LED照明路灯;铺设农田灌溉地下管道18000米,粉刷墙壁16000平米、修建图书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400平方米,提档升级完成长江水饮用设备等一系列民生补短板工程,畅通完善村内多项经济发展“大动脉”,让村子换发“光彩”,提升美化“颜值”,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生活方式、优化农村管理,努力打造成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新农村。扶贫工作队用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修补着大曹村欠缺的一点一滴,一项项群众乐盼的配套设施不断落成,让群众脸上笑开了花,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做发展的“谋划人”基础设施完善了,就要开始谋划发展。扶贫工作队员发挥各自优势,为大曹村“把脉定向,量体裁衣”,引入新理念、新模式、新举措。
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工作队第一书记乔春月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着力“建强一个村级班子、带好一支党员队伍、培育一批骨干力量”。2018年10月份,工作队利用村级换届选举契机,经过重点培养和民主推荐,将政治素质过硬、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的“能人”、科技致富经验的“强人”、强村富民本领的“带头人”、金福达油脂公司董事长曹国辉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队伍壮大了,还需要有谋划,乔春月同志未雨绸缪、因地制宜地为大曹村谋划了未来发展蓝图。针对大曹村传统产业底蕴深厚的优势,工作队按照以党建促发展,以精准扶贫、产业扶贫为主线,他带领大曹村 “两委”一班人,充分利用毗邻千武路、南吴路的交通便捷优势和油棉深加工基地及养殖业的传统产业优势,重点推进扶植绿蔬源食用菌果蔬专业合作社、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金福达油脂公司和4个铸造厂以及生态林基地等,在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积极促进和主动作为下,驻村工作队根据贫困户家庭劳力的能力素质大小,为每个贫困户制定“合身”规划。对无手艺技能的贫困户,将其家里的劳力安排到本村或附近的产业大户、小微企业进行打工;对有产业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依托村级农业合作社,集中连片发展棉花、速生杨、蘑菇、西红柿、黄瓜等种植产业。与此同时,对贫困户实行政策倾斜安排竺存江、杨金良等保洁员、瓦工等扶贫公益岗位在本村内就近务工,做到“规划到户、带动到人”;生态林种植大户杨树兴组织村民与村委签订7年期限,吸纳贫困户的土地流转资源费用每年每亩700元,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驻村工作队为大曹村扩大产业建基地、找销路、树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并引导农户发展养鸡、养猪、养鳄鱼等养殖产业;另外积极让贫困户统筹参与全县特色产业分红。2019年全县建立了良好的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惠民政策,大曹村贫困户澳牧产业每户分红750元,养殖产业每户分红500元,光伏太阳能每户分红317元。当前,工作队正在观光农业和深加工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品牌,全面提升农业整体质量和效益,走上转移升级与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带领农民共同唱好致富经。
右一驻村第一书记乔春月同志,右二帮扶责任人刘浩同志。做群众的“贴心人”驻村,就要驻到群众心坎里,这是全体工作队员的共识。为全面了解大曹村家庭生活生产和工作等情况,工作队通过走访入户,不断深入群众,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在行动上,鼎立为贫困户做好事实事。逢年过节,为村低保残疾户、贫困户送去大米、食用油、面粉、衣服等生活用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关怀。
今年以来,入户走访2000多人次,发放讲解社保、金融、教育、医疗等扶贫政策,每户发扶贫政策包,帮助贫困户将户口、医保、养老、低保等证件、家庭医生签约、扶贫保险说明书以及政策明白纸等物品放在包内,方便贫困户集中保管,随时查阅取用。为曹文治、邢荣杰、李智祥等协调县残联办理残疾证;为邢荣杰、李智祥、张增录积极协调县、镇两级民政部门办理完成最低生活保障金;为竺文河、冯国胜等进行危房改造和更换门窗粉刷房子;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贫困户代表张增禄、李智祥、竺存江等为工作队赠送了“心系村民办实事,扶贫帮困暖人心”的三面锦旗。奉献爱心,收获希望。结合东光县委组织部开展“五月主题党日”活动,为进一步充分发挥开发区党工委和全体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帮扶力度, 让党旗在扶贫一线永远高高飘扬。
5月9日,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猛向全体机关干部发出“党建携手扶贫,爱心助力脱贫”号召,呼吁大家为贫困户踊跃捐衣捐物,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全体机关人员纷纷响应,热情参与,迅速行动,奉献爱心,共计收到500余件衣物,经过精心挑选、清洗、整理、捆扎后,送至贫困户家中。在76岁高龄的张增禄老人家中,王猛详细了解了他和74岁的老伴李秀娥身体状况,及其孙张智雯生活学习情况。他的老伴共患有六种重度慢性病,儿子张海龙因车祸于2012年死亡,儿媳三级精神残疾,走失后至今杳无音信。人世间各种苦难和不幸全部突入袭来,但如此艰难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们一家失去生活信心,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为他办理了各项应享尽享的扶贫政策,为他窘困的生活打开了新天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每天他在田间朝耕暮耘,晨兴夜寐,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脱贫要靠勤劳的双手,也要好政策“加油打气”。去年张增禄全家依靠农业种植,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6097元,加上低保、分红等收入,终于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创业,让梦想走进现实;兜底,燃起生活的希望!每当各级领导们探望之时,老人总是激动的热泪盈眶,哽咽到:“有了党的各项扶贫政策,使我们全家重新树起生活信心,真的是感谢党委政府的关怀,年龄大了,身体不好,这几年多亏工作队关心和帮扶责任人的付出,让我们一家生活有了依靠和保障,只要肯干,年龄不是问题,也能靠双手脱贫致富”。苍松矗立于绝壁之上,方显生命的精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痛苦和重压面前,张增禄老人凭借过人毅力,如同春蚕吐丝般,一缕缕环绕,一丝丝坚持,最终得以破茧化蝶,达到重见光明的辉煌!做公益的“爱心人”
大曹村现有贫困户中享受“两免一补”学生14名,享受“雨露计划”1名,这些贫困户主要是受病痛的影响,家庭丧失劳动力,开支不断加大,从而导致贫困。精神一级残疾的贫困户董红英,有一个年仅12岁的女儿曹海花和一个年仅10岁的儿子曹金斌,学习成绩均名列全校前茅。在丈夫曹文凯因病于2018年3月去世后,由76岁的父亲董印元带回老家龙王李镇耿西村,怎奈天不遂人愿,事不从人心,父亲又于今年5月因病去世,加之母亲李俊香二级精神残疾。疾风凄雨,彻夜飘零,痛苦无助,多重叠加,一家四口孤儿寡母犹如一叶孤舟,在急流漩涡的撞击中侥幸漂泊,在汹涌澎湃的海洋中沉浮不定……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得知他们的情况后,工作队员杨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次驱车到60里地外的耿西村看望他们,同时积极联系找王镇党委政府,通过戮力同心,和衷共济,上下一致,为他们全家解决燃眉之急。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京南园区负责人杨玉川精心组织,通力协作,积极主动联系京南园区伟通机电、天科瑞格新材料、鑫捷环保设备三家爱心企业,并于5月21日入村到户同校方和孩子家人沟通交流,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商议助学资助事宜。三家企业老总承诺愿资助两个孩子完成学业,负责就学期间衣食住行全部费用,同时并愿收养两个孩子抚养长大成人。大道无垠,大爱无疆!善举创造和谐,爱心传承美德。帮困助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传统美德在新形势下的传承光大。天科瑞格新材料公司董事长杨乐表示:“董红英家中遇到困难,我们公司将尽全部之力,资助他们帮孩子完成学业,同时也是参与脱贫攻坚的一种方式。今后将会一直秉承‘脚踏实地,回报社会’的企业精神,投身于公益事业当中,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将希望的火种持续传播下去,同时也期待有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参与到社会慈善活动中来,为贫困家庭贡献一份力量”。爱心是一抹冬日的暖阳,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受到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身处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我们深信“资助一名贫困生,温暖一个家庭,播种一个希望,成就一个未来”!爱,因为关爱而圣洁;心,因为感恩而永恒。捐助这一善举,充分体现了京南园区三位企业家对脱贫攻坚教育扶贫的无限关心,责任心与爱心。爱心是雨,滋润天地万物;奉献是情,凝聚党心民意!
经济开发区驻大曹村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只是东光县88支驻村工作队、1035名帮扶责任人的普通一员。全县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心系群众,扎根基层,人人履其职,个个尽其责,内化于心,根植心底,自觉主动,努力工作,切实将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千年小康梦将在他们手中实现。他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戮力同心、真抓实干,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李全德 张增岗 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