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柯柯
疫情当前,信息满天,我惦念起卓尼县洮河边的一个藏寨。
我想起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小蒙,于是拨通了她的电话,“卓尼疫情怎么样?县里有感染患者吗?县城生活秩序正常吗?”我连珠炮似的问。小蒙告诉我:“人们现都在很自觉,也很重视隔离防控……”“小区之间,村庄之间,都各自封闭,登记陌生人信息;餐饮、住宿及娱乐等聚集性经营场所没有营业;超市正常营业,交易依靠网络,顾客提前预约,以支付宝(微信扫码)方式付款,营业员把包装好的果蔬、肉蛋等食品送至门前。”小蒙一口气告诉我。 “哎呀!卓尼很先进嘛!”小蒙听出我很惊讶的口气,谈吐愈加自豪,“县里大变样了,现在农村地里主要种植有经济价值的中草药。像油菜籽,蚕豆,土豆种一点留着自己吃。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家家户户增加了收入,日子今非昔比!你闲啦回‘家乡’看看。”
小蒙又在阳台上拍下视频,寂静的街道,稀少的人车,无暇的白云之下,滚滚东去的洮河,熟悉而又陌生的情景,瞬息唤醒我在知青岁月里的记忆……
那是1974年初夏,节气临近芒种。插队当夜,我入睡很甜、也很香,直至满院的鸟啼鸡鸣,方得梦醒。随着木门吱嘎的一声,清风随阳光入室,脸颊顷刻间感到寒意。我按照兰州的生活习惯,在院中习练完“劈挂拳”和“翻子拳”套路,感觉气喘吁吁。
图片:白龙江支流
不久,我就发现村里女性的服饰有两种风格。一种终年穿老羊皮藏袍,她们的右臂始终裸露在衣外。藏袍的领部、袖口、衣襟和下摆有氆氇为装饰,十余公分宽窄。也有用豹皮(现在法律禁止了)或水獭皮、貂皮的,那是富有的象征;另一种服装要显得华丽古朴,衣料采用土布,也有绸缎的,蓝绿红紫,可互为主次搭配,很夺人的眼球。成年女性的头顶用不规则的红布遮盖,乌黑的秀发被编成十数条小辫,由脑后的红布下垂至腰间,男人们称之为“桑格毛儿”我以后才知道这是卓尼县独有的“觉乃”藏族,她们始终保留一千三、四百年前吐蕃时代的服饰特点。
我们入村不久,队里接到一项“以工代赈“的任务,需要派七、八名社员去四十华里外的车巴沟林场植树。考虑活计没有太多技术含量,队长杨康柱九想让知青承担此任,我们便踊跃承诺。于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杨康柱九特批出几麻包小麦,派人去七八里外的水磨房磨成面粉,还灌了一塑料壶喷香的菜籽油。出发那天,选两头健硕的犏牛拉车,一车被褥行李,一车粮食灶具,由两名藏族小伙赶车。队长送行时走一程,叮嘱一程,出了村口,又走过卓洛,再到了述布,眼看送了10华里光景,方才止步返回。我记得那牛车的所有
图片:藏寨一角
零配件都是木料,桦木车轮的直径一米有五,不大的车厢有点像秦代战车。蓝天上苍鹰悠闲地盘旋,一会儿远去了,变成一个小黑点;一会儿又快速俯冲下来,张开的羽翼遮住了日头,河滩上一块硕大的阴影。突然间,一只野鸽被惊吓的乱了飞姿……鹰爪下,一片片灰白色羽毛顺风翻滚着飘下,轻轻地跌落到洮河,随波东逝。牛车摇晃着前行,碎石在牛蹄下乱迸,轮毂与车轴的摩擦,吱吱嘎,吱吱嘎作响,听起来那么古老。道路一边是巍峨险峻的青山,一边是川流不息的洮河,我们逆水流之方向而行。走了六七个小时,个个流露出疲惫,耳边此起彼伏的呱-呱-呱嬉闹声引起我们的注意,原来是成群结对的野鸡从河岸飞起,越过大家头顶,落入茂密的林间。我们到达扎古禄已是日落西山。
图片:晨曦
洮河边的草地上像一幅油画,从公社各村汇聚来的社员们搭好了帐篷,星星点点,色彩各异。藏獒不停地扯动铁链,低沉吼叫,怒气冲天。炊烟随风摆动,袅袅上升,飘向暗下来的天际。
我们则被安置在一户藏家吃住,这是纯实木老宅,屋内没有窗户,梁柱壁板,箱柜家具,在经年的烟熏火燎下,已经乌黑发亮,形成厚厚的包浆。我们在距炕不远处光滑的木地板上排排铺下行李,屋里已点上煤油灯,橘黄色的空间,男主人邀请我们上炕,炕桌上的瓷罐里是珍藏已久的白糖,大家争相学习拌酥油糌粑。女主人则忙着为我们添炒面,切酥油,倒茶水。看着我们笨拙的吃相,炒面也撒出碗外,他们流露出慈善的笑容。
车巴沟人迹罕至,山体陡峭,大面积的森林处于原始生态,在生存神秘性,生物多样性环境中,当地人与豹子黑熊、豺狼山狐、麝香跑鹿、窜猪野羊、野鸡飞鸽等野生动物相遇并不稀奇。我们的工作是在车巴林场采伐过的山地上,地毯式栽植筷子般粗细的松苗……
图片:藏地秋收
傍晚下山,经过一顶牛毛毡帐篷,阵阵喧闹和嬉笑从撩开一半的门帘里传出,我们促足向里张望,几个藏族青年含笑招手,于是就走了进去。他们正围坐着喝酒,即起身托盘相敬,那时大家还不懂饮酒的礼数,都用嘴皮沾一沾酒杯,对方也不强劝。告辞当中,忽见帐篷的角落,一位藏族姑娘正聚精会神地坐在塑料布前搓“猫耳朵”(一种面食),所有人停下了脚步。她意识到我们的注意,很礼貌地抬抬头,嫣然一笑,又搓起“猫耳朵”了。她素面无妆,窈窱纤弱,乌黑的秀发扎出十好几、二十绺小辫,被嵌有绿松石和玛瑙的银质发卡收拢在背后;她修长的脖颈,鹅蛋式脸型的两耳,红珊瑚耳坠的银链不停晃动;她唇红如出水的小荷,洁白的牙齿无比齐整,干净的眼神若停流的山溪;她羊脂玉般的手指下,规律性划拨着搓出如猫耳一样的“猫耳朵”。她大约十六七岁的年纪,看见她会让人联想到碧水池塘中亭亭玉立的芙蓉。
卓尼县人文和自然独特,许多资源开始成为旅游招牌。与车巴沟一样,大峪沟、卡车沟、拉力沟也是民风淳朴,山川秀丽。每当我盘腿坐在帐篷里的毡垫上与藏族朋友相聚,火炉上的钢精锅盛满了新鲜羊肉,沸水从骨肉的缝隙中上窜,形成朵朵浪花,香气在帐篷里萦绕。餐台上的灌血肠、手抓肉、腊排骨、老茯茶、油果子、拌糌粑,诱人的盛馔,真不忍握刀动箸。手捧银杯中的青稞酒,在臧家姑娘嘹亮的祝酒歌中,一盅盅琼浆玉液,一个个仰脖畅饮,所有的人把时间都忘却了,记下的是醉美的草原……
图片:作者在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