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周凤森

对揖长拜 纤尘如风
生命中有两样东西几乎贯穿我们终生!一是知识,二是文化。知识藏术,文化载道,术令人巧机聪明,道使人智悟通达。西方教育以知识教育为首,自古东方教育以文化教育为先,知识培养人的生存技能与创新能力,文化培育人的灵魂修养与道德价值。具体而言,知识教育就是培育我们如何做事的教育,文化教育就是培育我们如何做人的教育。那么做人重要还是做事重要?这就决定了文化教育与知识教育孰轻孰重的问题!知识精英与文化精英难道区别如此之大?中国传统古典教育先从文化教育入手,通过四书五经等文化教育对孩稚进行熏陶,先学习做人然后学会做事。知识让人学会了生存本领,但也学会了利益至上;文化让人做到了文质彬彬,但也熏染出了道义至上。利益与道义,两者孰先孰后的问题,在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表现的截然不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西方世界的名言。弃官求道,杀身成仁,英勇就义,这是东方文化的价值趣向。义与利,由之形成了东西方两个世界的两条价值观主线。
岁月如梭,人生如风,天下熙熙攘攘,生,皆为义利二字而来,归,又携义利二梦而逝。生生世世之云尔,义当为先,谦当为伴,“心宽一寸,路宽一尺,让人一步,人让千里… ” 人要知止知进,知天知地,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的生命能量能放射出多少文化光芒,天命是上天给我们的一次生命历程,当人不尊重天地之道时,上天也会缩短我们的生命长度。子曰:“缗蛮黄鸟,止于丘隅”,鸟知其所止,人,有时却不如鸟乎!举目寒冬将至,大雁结队南归。在小鸟之眼里,大雁傻傻高飞,不恋家园;在大雁世界里,小鸟们都生活在井底般小片世界里,终日哑咕叽喳。人立鸿雁云天之志,还是沉沦鸟鹊枝条之巢?志才是生命的活水源头!立志之后,方能爆发出推动生命前进的气力,志与气结合才是完成人生高尚事业的基础!
也许人生会赤子般傻傻地走过,也许我们羡慕飞黄腾达者招摇于市,也许妒忌身边之人名扬天下,也许人有自知之明而终生默默无语,但只有智慧之人,才知道自己的目标“丘隅”之所在,故而甘于寂寞,故而在文化修习中乐此不拒。 心生欲杂,故人多躁,情无专定,故神色游离,人无远志,故随遇则安,人因少智,故临事举棋不定,人因少思,故行事顾虑重重。其实天上飞的有雄鹰也有苍鹰,地上走的有虫蛇也有骐龙,人间仙境有君子也有小人,沙场点兵有英雄也有懦夫。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永远是多样化的世界,只要有颗天地之心,万事万物丰富多彩且有律可寻,何拘小节去囿于自我身心呢…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应毋庸置疑。心宽通达之人,往往执其内理而不执形物,故对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虚怀若谷,而对事物内理却洞若观火。尘风纤纤,人间烦恼如海,就因心中恩怨装的太多太多,不妨一点一点将它们放下,放下越多,心地也就愈觉空阔,宁静致远由之而生…久而久之,三思而后行,便成为一种习惯。什么权力?权力也许是控制各类稀缺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的分配能力。掌控资源越稀缺,代表权力越大,在以生存为本的经济社会里,人们大都围绕着资源的配置而运转,但权力服务的对象越多,也就越是伟大,用权力去造福一人、一家、一个集团,还是造福天下万民,这就是天下为公与天下为私的区别所在。权当为民所用,用权谋去战胜他人很容易,用仁义收复民心却很难,而降服自己的内心更难更难…而这一切问题只有文化教育能够根本解决!
在大非洲草原上,小角马出生后五分钟就必须学会走路,因为百万角马的集群从来不会为一只小角马而停下脚步。所以我们要放弃自我中心主义,学会以集体为中心!四书五经之《大学》中让人学会知止, 知止就是知道天命的能量所藏之多少,知道自己的生命边界。一旦明白了知止,从此之后,你的圈子里装满的都是幸福和满足。因为你不会错将社会垃圾放到自己的生命里。 苍鹰飞翔于天,鳅鱼醉烂于泥,物以类聚,人各有志!何必因他人之思之情之志而忧心忡忡。自知之明就是知道了人生的边界,也就定好生活面积,也就知道了种子该播在哪里。不管你如何努力与攀登,其实人生的结果早就蕴藏在我们的命运种子里。
能管理自己的人,才能管理世界,正如《大学》之言,修身才能齐家,家齐方能国治,国治则天下平。培根说,“最美丽的花儿都是从粪土中生出的”,荷花出污泥而无染自身,文化修养就是培育我们养成一颗不住纤尘的心。文化教育就是打开我们的灵魂宝库,如果没有外部资源,那就发掘自己的内部潜力,内部潜力一旦打开,也是一种独特无比的资源!人生切记,背负的东西越少,我们的生命轨迹会越长。诗云:
寒蝉噤噤鸣寺钟
故客远来若初逢
香风夜袭明月上
长揖对拜纤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