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书画 • 正文

当代著名画家金晓海笔下的竹,千姿百态,禅意十足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网络

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国竹与中华气节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向以竹为“清高自洁”的象征。 先贤们颂竹、画竹、写竹,把竹子誉为“寒岁三友”,仿佛竹子与国人的精神生活有着不解之缘。

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份子。竹、梅花和松是“岁寒三友”,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洁。

竹子一直是中国历代文人心目中高风亮节的精神所在,今有金晓海画竹,给不景气的中国画坛带来一股清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金氏竹风”。

金晓海,古墨堂史主,1963年生于浙江临安,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曾受教于中国美院,师从花鸟画家陆抑非教授。现为杭州兰亭画院院长、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南海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浙江省诗书画之友社理事、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画家、教授;艺术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家。

一生兰,半世竹;喜写兰,怒画竹——现代人很少有这种心境了。几十年来,“兰花才子”金晓海坚持临摹郑板桥,从传统中汲取古人的艺术精髓。

在金晓海眼中,兰竹能代表一个人坚贞不屈、心地光明等品格,因而托物言志,意境深远。仔细欣赏他的兰竹,情趣盎然。

从小生长在临安的大竹海里,这使金晓海比别家有了画竹的先天优势。金晓海,既师古人、师造化,又不拘泥传统;既师法度、师俗规,又求奇求变,独辟画作技艺,使竹子在他的笔墨中焕发新的生机。

晨曦里,暮霭中,远眺山峦间此起彼伏的大竹海,近望美术馆窗外的这片竹林,金晓海感言:一幅好作品讲究意境,引观者其中;讲究心境,让观者由看而读;讲究悟境,带观者入画,品百味人生。

于是,人们看见,金晓海在宣纸上勾勒的各色墨竹,均有自己独到的韵味。符合新时代的审美特色。

金晓海平生爱竹,老家临安漫山遍野都是竹子。他常在临安竹林中细致观察竹的各种形态,“必得成竹于胸中,上而尖顶,下而笋根,使全身透露,影现檀栾,庶几风晨月夕,恍惚遇之。”因此,晓海画竹,姿态万千,颇有神韵。

金晓海艺术作品情况概述:

*1981年受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花鸟画大家陆抑非教授。

*198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

*1990年作品《秋夜》被中国美术学院作为示范作品收藏,同年在西泠印社成功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1992在西泠印社举办《百米兰花长卷及花鸟画画展》。

*1995年作品《百丛墨兰长卷》获“书圣杯”国际银奖,被海内外誉为当代兰花才子。

*1998年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中亨杯全国书画大赛”,作品《秋艳》获奖。

*2002年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作品《古宅春韵》获奖。

*2004年8月20日在北戴河美术馆举办“金晓海个人花鸟画展”。

*2005年10月作品《葫芦》荣获“第八届北京国际艺术展”银奖。

出版著作:

出版有《金晓海墨兰集》、《金晓海花鸟画选集》、《金晓海画集》。

作品编入《人民大会堂珍藏书画》、《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跨世纪翰墨艺术大赛精品选》、《中国书画篆刻艺术大观》、《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库》、《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共和国建设档案》、《中国书画当代卷》、《神州画坛五大家》《中国话六大名家》、《经典风范》、《画坛七贤》等十余部画集中。

封面人物:《艺坛精英》、《当代名家》、《东方美术》、《中国艺术大家》等百余部大型画册中。

近期出版个人专集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开本)《金晓海作品精选》(不同时期有四本)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的《新浙派水墨》

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画名家精品丛书《金晓海墨竹作品精选》(4开本)

中国画精品系列丛书《金晓海墨兰作品集》(12开本)

中国画技法《水墨兰花画法》教材(8开本)。《金晓海水墨竹子画法》教材(8开本)。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6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