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发现 • 正文

千分之二如诗如画的交响 - 女诗人画家暖玉访谈录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孔延利 唐勇敏

文:孔延利 唐勇敏
       据说女诗人画家只有千分之二[1],暖玉就是其中之一。笔者正好五一节休假,就约谈了这位“泸沽湖派”的女诗人画家。

暖玉简介

暖玉,原名孔延利,服装设计师,祖籍山东现居西安。中国诗歌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并为中国书画联盟签约画家、陕西省作家书画院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终南女诗人油画院副院长。

暖玉的诗与画

下面笔者以一画一诗的形式,来展示暖玉的诗画交融作品,以餐读者:

作品1 &Opus 1:高举金色如同举起整个秋天

向西偏南的高原

船和水沉淀最重的颜色

让视野从高原穿越

自在坚定

从枝头攀上枝头,山脊攀上山巅
 

高举金色。此刻你是王者

是王者不弃的利剑

举起秋天,就像举起自己

举起

高举的手臂
 

作品2 &Opus 2:点燃谁的留白

你是舞者

是群山、湖水派来的使者
 

你是大山的孩子

用黑白确定着喜好

天地里只有洁净

就像从不假唱的百灵

唱醉南山
 

定是霞光的火把

点燃那些,谁的留白
 

作品3 &Opus 3:阳光中行走

在你的琴弦间跳动

仿佛回荡山野抖动枝头的风

远方

你在阳光中行走

隐居琴箱

从琴弦到指尖、到另一处远方
 

雷声从大地深处滚滚而来

唤醒麦子

玉米、高粱

唤醒犁地的水牛、吃草的羊群

还有正在枝头梳妆的

杏花、桃花和梨花
 

沉睡是寒冷最好的友人

它们在北方南方

西南西北落地生根

此刻

醒来和沉睡在天空告别
 

作品4 &Opus 4:背对人间烟火

你愿背对人间烟火

握住世间每粒漂浮的尘埃

直到像它一般自由

穿行阳光里。把自己
 

埋进油彩,填满经纬编织的亚麻结点

那些饱满亮度

那些纯粹率性

都是指尖起伏跳跃的节气

你辗转城市边缘、田间尽头
 

从红绿灯里寻找斑马

那些不肯折断的直线

在土豆花瓣间查看蜜蜂

踩过的脚印,仿佛风无处不在

打探行囊装载的秘密
 

背对人间烟火,和你
 

暖玉访谈录

1、你每天作画几个小时?

绘画创作是需要调动身心和情绪融为一体的过程,直到它们完美地通过笔和色呈现于画布上。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整块时间。因此,只要开始油画创作,我每天用在绘画上的时间是:六到八个小时。

2、诗已写得非常好,怎么想起绘画,绘画给你带来什么?

作为服装设计师出身的我,从某种角度来讲,诗歌属于平面,而绘画属于立体,就像服装设计里的立体裁剪,准确且没有死角。

2014年在文友小雅(女诗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1]鼓动下再提画笔,并参加了一系列由国内女诗人艺术家举办的采风创作展,直至今天。

说到绘画感悟,我想绘画创作是综合体。它不仅仅是技法和色块的叠加,更重要的是:文化深度、个人修为、人生感悟、艺术修养、色彩修养等等的综合体,它是生命价值的更高呈现。

3、女诗人绘画圈里,谁对你影响比较大,老师或画家?

女诗人圈子里美院科班出身的少之又少,女诗人们基本都是自己摸索着自己的绘画创作之路。也许有拜师的,但更多则是像我一样,在绘画创作中感悟和体会每笔色韵带给自己的美好愉悦,并初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4、你对自己绘画风格如何总结?

说到绘画风格,可以调侃下吗?我想说也许是印象派、野兽派、现代派的综合,更准确的说是泸沽湖派,这是我自己的说法。2006年我第一次踏上泸沽湖那片高原,从此便与泸沽湖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十三年里,无数次流连忘返于那山那水那片高地。

在那里举办了主题为:携手摩挲•诗画泸沽湖的第一场女诗人油画展(由一生一遇客栈和糊涂窝客栈主办)。

在那里我画了至今为止最大的两幅油画画:两米六八乘六十八公分的两棵树(大落水玛尼堆酒店藏品)。

在那里,我将泸沽湖的色和彩融进画笔,镌刻在亚麻布的每处经纬节点。

干净、简单、纯粹、辽远、空灵,属于那里的同时也自然地属于了我。

5、每年有哪些人收藏你的画?

收藏我油画作品的都是相识的友人(新、老友人),遍布全国各行各业。但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把日子过成诗和画的人,无论男女老少。

6、你参加的哪个绘画活动影响深刻?

我参加过的每一次与绘画有关的活动都印象深刻。令我更加记忆深刻的是每年举办的:中国女诗人采风创作活动和写生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到第十二届,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力必然会越来越大。

7、你总是修改衣服,里面可有故事?

我本行是服装设计师,擅长手工制作,故此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服装修修改改,即便是新买的服装。这许是人们常说的职业病吧!不过,每当我穿着自己手工翻改、或手工翻制的别具一格的服装时,那感觉真是美极了!棒极了!自豪极了!这个职业病就叫它:臭美吧!(呵呵)

图:笔者唐勇敏和暖玉合影

访谈结束,笔者就暖玉说的“泸沽湖”画派,又微信聊了下。她说这一组诗画作品都是“泸沽湖”派。表达了她对泸沽湖的爱和深深地喜欢,同行的笔者也是感同深受。不由感慨:泸沽湖的水,蓝透了心,绿的让人醉。她回复说:没错,一个干净纯粹的地方。笔者:朱自清要见了这种绿,不知怎么写了?作为暖玉多年的朋友,笔者突发灵感,也许泸沽湖干净透彻色彩分明,与暖玉的人也很像尼。想起不久前也曾采访过的暖玉也认识的画家孙津说过:作画是画自己的心。无论是用诗来诠释画,还是用画来诠释诗,我国国画历来都是有这样的传统,诗人画的画总和别人不一样,这是诗画的交响。

注:[1] 采写好这篇文章后,恰好笔者与西安女诗人画家高小雅QQ聊天。她是西安美院毕业的资深策展人,也是把女诗人画家这个概念放到一起的人。她曾在一部片子《小茜当家》中,担任制片和角色,并为电影亲自写了《我和春天一起发芽》的歌词。高小雅还通过策展,推出和涌现了一批像暖玉这样的诗人女画家。她说女诗人画家只有千分之二的比例,并说国外有人专门大数据统计过。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6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