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阅读 • 正文

缅怀大师 传承文化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徐朝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代文学大师吴承恩的故居,品味他传奇而不平凡的一生,感悟《西游记》文化的博大精深。西游记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吴承恩创作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是《西游记》文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西游记》文化达到了高潮,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块文学瑰宝,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人们在深切的喜爱中,感悟其高深玄奥的思想涵义,自然追寻历史深处的吴承恩。

  约1506年,吴承恩出身于一个儒商家庭,少即文名于淮,善良正直,勤思好学;虽然博学多才,但是科场不利,多受挫折,饱受世态炎凉的嘲讽和憋屈,英龄不得济世之志。晚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家园,完成夙愿。著书立说,抒发胸臆,笔伐人间邪恶,倾吐回天愿望。

  吴承恩自幼就爱奇文,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一生执着追求,用尽毕生的心血和才华,最终凝练成不朽巨著百回本《西游记》,流布于世启示世人。他历经磨难,在困境中不忘初心,完成夙愿,一生仅为一部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吴承恩多才多艺,善写各类体裁的文章,更擅于书法、绘画、围棋等,对军事也有一定的了解。平生诗词写作最多,多有散失。他虽然生活在“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思潮笼罩文坛的时期,但是吴承恩绝不跟风,不受其束缚,开创自己的风格。他的诗歌给文坛带来了清新的气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这种打破传统束缚,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著成流传至今的《西游记》,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吴承恩在长兴做县丞时,一心为穷苦大众着想,不怕得罪权贵,为普通百姓服务。晚年,他看透封建官僚社会的腐败和虚伪,也怜悯天下苍生的贫困和艰苦,归隐家中,通过玄藏取经的故事,创作百回本《西游记》。孙悟空是他理想的化身,是真理和正义的化身,是神通和勇敢的精灵。孙悟空以“火眼金睛”、“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法术,破解八十一难,降妖伏魔,解救受苦受难的灾民,人性化地抚慰苍生。不忘初心,保唐僧取得真经,希望人心向善,修身养性,构建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等等。我们通过《西游记》可以看出他的民主和民生思想的萌动,他同情民众之心也值得我们学习。

  《西游记》的内涵博大精深,撩拨着世风的脉动,折射社会和人生的各个方面,所谓无所不在意,无所不点击。追寻吴承恩创作百回本《西游记》的心路历程,回味400多年前民主民生思想的萌动和反贪婪反邪恶的克难精神,灵花迸发,会有深刻的觉悟和感应。如此教义使然,是对迷乱人性的调教,也是对时代进步的鞭策,有利于继承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树立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尊严。

  在明代中后期的世风迷乱和民生凄苦中,吴承恩在自己的家中驰思纵横,胸揽三界风云,怀荡五洲烟雨,把愤慨的呼喊发于笔触,创作经典巨著百回本《西游记》,评判和感化大千世界,汩汩源流永不止息,溉润千秋,造化万物。

  开启历史的尘封,追寻“悟空”的真谛,世人自然寻找他生活的地方。

  20世纪末叶,在淮城南郊的二堡村,发掘到吴承恩的墓葬,社会各界无不惊喜,人们开始把追寻的目光投向传说中的古老巷陌。

  在考证中,那历经几个世纪的凋零院落——吴家遗宅浮现在人们眼前。风雨飘摇几百年,断墙残垣梦依稀!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流露着神秘的沧桑痕迹!

  几经查阅史料和专家的指导,吴承恩故居修复出原貌。现馆内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均为明代风格的古典园林建筑群,一派灵秀景气,是人们怀念文学大师吴承恩的好地方。

  吴承恩的百回本《西游记》包含了许多可以品味的生活哲理与人生智慧,更重要的是那种充满正义、善良真诚、乐观勇敢、自信与执着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当今社会所要倡导、传承、弘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让人们在吴承恩故居,触摸历史的膊动和心跳,感受《西游记》创作源头厚重的文学气息,臆想当时民主思想的萌动,追梦那个年代久远的醒世师魂。吴承恩故居将全力打造吴承恩与西游记文化教育基地。(徐朝红)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6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