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书画 • 正文

胸有雷霆万钧,境由心生取丹心丨专访常熟艺术家周华明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罗兰

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

关键词:周华明工作室、工业文明、狮子座、印迹、当下、江南气质、常熟、境由心生、收藏、艺术禀赋、时尚潮流、美术教师、艺术语言

从一个狭窄有些陡峭并不算宽阔的铁板扶梯,我们首先进入了周华明工作室的外花园,冬日,院子里的花木几近于凋零,但依稀能看到草木繁盛的模样,进入画室,很震撼,典型的loft工业风的装修设计,搭配工业文明时期的生锈机器设备油画,画框竖立横斜,落地台灯窗帘帷幕桌椅插花等的样式与摆设,呈现在眼帘的意外和谐。

艺术家周华明

同很多常熟画家一样,周华明的画室也自带“江南气质”,洁净的空间或大或小每个角落,都有着舒适雅致的小景营造,此刻曲艺悠扬,墨香笔韵,时光就在画室中慢慢流淌。

平日周华明爱摄影,也爱收藏一些小玩意,他是对挚爱之物的热情一点不遮掩的,紫砂壶、赏石、瓷盘、香炉、瓷瓶等摆件错落点缀在案几上。工作室就是周华明艺术的品味空间,每种物件的摆放布置从被挑选、采买,到对其调性进行布置摆放,成品空间的使用,都是一场狂热磅礴的前卫。一楼工作室窗前摆放的沙发和座椅,也是一副怡然的模样。

书架上很多书,周华明喜欢看书,也喜欢写诗,而且很用功。他说,那是信息匮乏的年代,青年人的自我宣泄,是一种冲动和向往。

茶桌上的鲜花摆放得也异常夺目的耀眼,周华明一边抽着烟、一边斟茶,很是悠闲。不难想象,他还擅长烹饪,菲力牛排剁椒鱼头做的是非常棒,他觉得生活都是他的养料,最重要的还是走向自己的内心,这是一种自信,能抵御很多外来的干扰,这也是他的理想状态。最近几年他越来越明确自己的方向。

周华明工作室

与周华明老师,在二楼的工作室里面坐下来交谈,音箱里放着音乐,环境稍微有些嘈杂,他平淡的讲述自己的艺术经历,讲他脾气,或秉性或目前的境况,近乎坦率和剖析自身,他甚至承认自己花心。

他1979年生于江苏常熟,从小生活在农村,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绘画训练,但从小他就喜欢画画,经常临摹连环画、画报以及一些报纸杂志等上面刊登的线描作品。他正规开始学习绘画应该是在高中,后面他考上了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知识。

交流过程中还知道,他曾经做过外贸开过服装店,从毕业就分配到现在这所学校,喜欢打篮球,大学时代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进去就当班长,入党,年年得奖学金,在学生会时最多手下有一百多个干事。

他是典型的狮子座,果敢、阳光、热情、自信、大方都是他的特质,现在还担任常熟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常熟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胸中自有雷霆万钧,不苟同于世的自负与傲气。

周华明与本文采访进行中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而狂欢之后是周华明的寂寞。一个人时候的周华明,显得非常安静,工作日从工作室出门上班,下午四点左右回到画室,画画或什么也不做,安静地待着,泡茶,来一斗烟,或者喝点酒,不安静的时候,与朋友酒吧嗨唱海喝,喝醉时候喜欢打电话,醒来之后抱着通讯录挨个去道歉。

他也喜欢看港片,喜欢古天乐,刘青云,刘德华..对时下流行的小鲜肉不太感冒,他也在曾经的岁月里张狂过,采访时他扎着辫儿,造型够酷,年轻那会把流行过的发型都玩了个遍,98年就烫染过满头黄发,后又剃了光头,还留过辫子,他说发型这回事,不care他人的看法,在于你的气场,你有底蕴经历了,感觉能驾驭它了就是适合自己的。在周华明的身上,呈现出一种孤高傲物的独特气度和风趣,那是他优雅的性情、自由的思考和任性的表达。

守望 80x100cm

归宿 70x90cm

背离江湖去看海 100x120cm

他有着良好的艺术秉赋,在造型和色彩上富有敏锐的感觉,起刀落笔用彩之际,澎湃的激情倾露外溢,欲罢不能,作品以强烈的表现性语言展现出充沛的情感。但是,在以感性表现为自己的语言方式的同时,他的思考愈见沉潜,意欲在对事物表象的刻划之时展现亊物存在的印迹,追寻历史穿越岁月留给当下的气息,这就有了他一个又一个关于历史印迹的系列。这是他作品强烈醒目的特征,也是一种将艺术的激情转化为文化关注的印记。

天地万物,人生在世,作为艺术家的周华明对自然界怀有的很深的敬畏。他的画没有随同大多数人喜欢的绿意成荫,一片和美,反而是给人感觉天黯得浓荫滴翠,人烟稀薄到接近零,画里闻得到江南的秋阴。

雪后 45X90cm

冬寒1 80X120cm

冬寒2 80X120cm

秋意 60X80cm

村舍 80X100cm

村口 30X40cm

静静的小河边 30X30cm

风轻轻掠过 30X40cm

云 30X40cm

任性的飘过1 40X90cm

任性的飘过2 40X90cm

 

斜阳 90x100cm

夏至1 80X120cm

夏至2 80X120cm

他是有古典怀旧情结的,对硬的,金属感,残旧的,特别是老的器具,零部件敏感到一看到它们就想拍下来,他喜欢它们斑斑驳驳的凝重感和沧桑感,认为它们具有深度和丰富的历史底蕴。

他追忆起这些废弃过的东西,回想起稻田里的蛙声、田头故事都散落进了这曾经车水马龙钢筋水泥的辉煌里面,而时代的发展谁都无法阻拦,现代文明的快速演进,让曾经盛行一时的工业文明又被碾压进了历史的废墟当中,但人的精神和灵魂都无所依托无处安放了。

因此周华明想要去寻找留存在心中的文明记忆,那些曾经华丽过,使用过,存在过人类生活,但现在却作为废铜烂铁被人们无情地抛弃堆放在各个暗淡角落,历史应该给它们一个合理位置,去摆放它们歌颂它们,因为它们代表童年,时代历史的烙印,城市成长共同的回忆“语录”。

“万物有灵,境由心生”在周华明印迹作品系列,带有一种被时间过滤的质感,它是一次精心的邂逅,弥漫了浓浓的人文情怀。站在他的作品前,即使你不懂油画,也能感觉到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透过层层油彩,画家编织了偶遇,又试图将美丽的邂逅定格成永恒,叙事更是变成了一种诗性意味的述说,甚至带有一种沉吟、冷漠、深刻、复杂的情绪。且不谈绘画语言云云,单单是画面透出的过往、印象,已经让人迫不及待要驻足每一幅画了...

周华明现在担任常熟某中学的美术教师,对普通学校来讲,美术只是一门形式上的技能课,而和艺术无关。但周华明依然本着艺术的心态,不着力于形式,而从内心去关注学生,教他们勤奋向上,勤于观察生活,善于用美的眼光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传达美术理念。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可以为自己的创作呕心沥血,也可以为授业传播鞠躬尽瘁。多年执教,周华明以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纯正的路子带出了许多走上专业美术道路的学子。他认为,美术教育应承载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高人的素质的任务,美术及一切艺术是神圣的,却不是神秘的,它应该让大家、特别是孩子们来享受,来施展作为。

多年与学生们一起摸爬滚打,学习、写生、创作,让蒙健也收获了不少艺术实践和经验。但他深知世间一切的永恒与博大,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养成了善于学习的习惯。教学和创作之余,他经常向艺术界前辈虚心讨教,前辈们对这位勤奋多才的年轻人也很器重,给了他许多真诚的教诲,使他渐渐成为常熟青年画家中的中坚和骨干。对此,他心怀感激。一方面立志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一方面要为美术教育改革献上一份力量。

浮云(1) 80X150cm

浮云(2) 80X150cm

火车来了 80X120cm

画画是愉悦的,但创作过程往往又伴随着纠结与煎熬。作为一名画者,要有光明中觉察黑暗的能力,又要不断跳出黑暗去捕捉光明。依靠外在因素挖掘内在精神,周华明一直在寻找一种最适合的方法,来表达我心所思、意所念,试图在那些自由流淌的痕迹中重塑记忆,在废墟中建立秩序,让那些被文明驱逐被时间遗忘的景物重现,用色彩填补内心的失落与悲凉。

建设者 80X150cm

江南秋高80x120cm

上海制造 80X120cm

岁月的痕迹 150X150cm

限速四十 125X180cm

印迹(2) 90X150cm

印迹(3 ) 90X150cm

惊雷 90x100cm

静港 80x100cm

南门坛上 90X100cm

望乡 70x90cm

艺术家简介

周华明

江苏常熟人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常熟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常熟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常熟市油画学会理事

中国职业艺术家联盟油画研究院(常熟分院)执行院长

中国职业艺术家联盟综合艺术研究院(常熟分院)执行院长

2014年12月举办“被迫诗化的静”周华明作品展

2016年2月参加“望江南”风景常熟绘画展

2016年7月“墨韵雅聚”顾平、周华明师生作品展

2016年10月参加中澳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6年12月参加“翰墨侨韵·印象沙洲”苏州侨界庆祝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书画展

2017年1月举办“自然之镜”周华明油画作品展

2017年7月参加“望江南”艺术(常熟)作品展

2017年10月参加“入夜集”纸本水墨邀请展

2017年12月参加“定格曾经”油画学术邀请展

2017年12月举办镜像2017——周华明绘画作品展

2018年1月参加“水迹色痕”五人水彩绘画作品展

2018年5月举办“景象· 印象”周华明油画作品展

作品《深巷》入选2010“新吴门,六月风”首届苏州美术作品大展

作品《小巷》入选2012“张浦杯”第二届江苏省农民画展

作品《今兮何夕》获2012江苏省第四届新人美术展佳作奖

作品《路口》获“迎接十八大”---2012群众文化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三等奖

作品《在路上》入选苏州2013年“新吴门,六月风”第二届苏州美术作品大展

作品《弄堂口》入选2013年苏州油画雕塑年鉴展

作品《浮云2》入选2014年苏州油画雕塑年鉴展

作品《建设者》入选2014年江苏省全省各市中青年美术作品展

作品《印迹》获2014年江苏省第四届新人美术展新人奖

作品《印迹》入选2015年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并被收藏

作品《岁月匆匆》入选2016“新吴门,六月风”第三届苏州美术作品大展

作品《在路上》入选2017“张浦杯”第三届江苏省农民画展

作品《大澳速写》入选 “时代·生活” 2018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

作品《印迹2》入选2018苏州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展

作品《岁月的痕迹》入选第二届苏州市文华奖优秀美术作品展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6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