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文化 • 正文

《阳明心学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的科研课题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吴旭东 唐勇敏

——阳明心学与心理用阳明思想谈学习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被后世尊为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的准圣,《传习录》一文也在当下学习界广为传诵。
 
        立言
       在立言上,以《教条示农场诸生》最为广泛引用,先生以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事相规教化育人,对现在的教学也极有指导意义。
       我们未成年人中心在厌学、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的引导中也借用此,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核心是学,是从简单的认识周围、认识世界到理解周围、理解世界,最后改造周围、改造世界的发展的过程。
       立志   
      在具体操作上,如先生所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这一切始于立志,学习先要设立自己的目标,但目标的设立要实事求是,要了解自己,要量力而行,立可达之志;千万不能因我努力了但没有达到而失去志,记住这不是志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立志的问题,我们的思想认为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不一定简单、甚至很难或者根本不能实现,无知者无畏、我们经常会发现当你已经学会更多的知识时候你不会的竟然变得更多;可能以前你能顺手而为的事情;现在有时会多想一些而迷茫,甚至不知所措;的确,学习随着学业的提升,许多人发现并认同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为你努力的永远是不会的,但也千万别忘了你学会的已自然转化为了垫脚石,让你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和学生聊聊何为学习,一起体会学习的关键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成绩,因为学习更多的提供的是立志成功的台阶、进阶的手段。困于学习,本身就是立志的目标的迷茫,记得先生在落第时曾言“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问问自己,放弃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明白自己心里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勤学   
      “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学业提升后我们发现我们以前觉得有效的学习方式现在不再有效,而身边有的学霸明明不花精力也能取得进步;因为这个现象而不愿再努力了,百步之途而最终停在九十步,是因为我们不愿去面对我们某些方面不如人的问题。不如人的问题确实存在,因为我们思维的立足点和习惯性思考的方向不同,简单讲学霸能简单的体会到考点的内容,让他离高分很近;而我们只能通过勤学这个格物形式提升自我,与社会同步,这是一种自我与环境之间的主动的协调过程,其实是一件身心愉乐的过程,那么我们为什么痛苦,先生言“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而勤学是我们自我提升的最佳手段,不是吗?
        改过  
       “破山中贼易,灭心中贼难” ─改过,改的就是心之过,许多人犯错不愿承认,就是迈不过心中的一道坎。因为“过”就是自我否认的过程,我以前这样做结果都很好,为什么这是错的,而别人认为“对的”观点真的对的吗?改变自己的观点,反思自己往往是一件痛苦的努力过程由于生存环境的影响我们形成的认知可能与学习所要求理解、掌握的一直无法形成统一的标签化水平,而改过就是要否认自己熟悉的标签、去服从定义的标签的过程,而且有时我去改了却发现自己学不会、无法去学会的情况,至少是短期内,也许是一辈子。记住“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一颗沙金和一块沙金对比的是它的大小,而只有足够纯都才能被成为黄金,记住重点是心理品质的提升。
 
       责善   
      “责善,朋友之道”就是共同进步,说小了是朋友互助之道,说大了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交往中难免坎坷,关键是你的心是不是在不断的净化,我们需要的不是赞扬、不是被尊重,是自己和朋友心理品质的提升。
       总结   
       学习阳明思想,把阳明思想作用于学习,就是要体会人是一个向未来敞开、不断超越自己的存在,认识人性中的仁、生生、健顺等品格,体会“乐是心之本体”而与环境共存。                          
作者:吴旭东 单位: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作者:唐勇敏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余姚学院(余姚市社区学院)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6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