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阅读 • 正文

三木秉凤:元旦寄语人类 命运休戚与共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周凤森

——三木秉凤文化团队愿与天下文人共勉新时代中国精神
       2019年元旦莅临,齐鲁大地飞花雪飘,泉城济南焕然一新。自2017年2月至今天这个寒尽春来的日子,一支文化团队已经默默地走过了近两个春秋。这支网络文化团队,为文化而诞生,为传道而精彩,为志同而壮大,为开万世太平而名垂青史。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形成之际,一支网络团队自愿承担起人类符合道义的普世文化价值观的探索重任。文化到底是什么?古之圣贤定义为:以文中之道而化天下之民心。让天下凡俗之心皆化为道心,让人伦社会恒顺宇宙自然,让社会规则恒顺自然法则,这就是文化的作用与意义!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其实,道不远人,道不离人,道不悖人,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弘扬文化之道,就是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符合自然之道。《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从自然中化生而来,人类无论多么伟岸,都无法逃脱自然规律的束缚!人类社会应当效法天地之道,才能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这就是“天人合一”的真谛。
 
       记得两年前当我正世在网络建队时,十九大尚未召开,当时政治氛围,文化自信尚未正式提出,全面弘毅传统文化的政治背景亦不明朗。对于这些,我没有更多考量,便义无反顾地带领一支小型文化团队杀入网络大潮之中,甘愿为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横刀立马。时不我待,目的,只是为百年文化困境找到一条世界接受的出路。我之自信,源于民族文化的万年自信!《道德经》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当一个人得到“道”力的加持时,就犹如顺风扬帆,事半功倍。在这两年的沧桑海境中,人员来来往往,主编去去留留,而三木秉凤文化团队却从未因一人二人几人离队而停滞不前。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中国英明领导人坚持以民为本以群众利益为最大化时,我,一介书生,在文化弘扬面前,匹夫有责,又何所畏惧,何所退却,何所抱怨呢?
 
       四十年前,中国决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时,一个以政治挂帅、斗争为纲的混乱年代随之成为历史。今天,当中央决定由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全面复兴时,一个以物质唯求的旧时代也将走向终结,一个文化即将繁荣的光辉新时代正在开启!这将是一个天下为公的新时代,一个全民小康共同富裕的新时代,一个文化强国精神灿烂的新时代,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乃至文化繁荣的新时代,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自东方萌芽而正在荫庇着世界,一个自上而下的全新的价值理念正与自下而上的三木文化团队网络行为发生着天然共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被蒋介石以官僚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理念变相否认。孙中山提出的“天下为公”的思想,在百年后,重新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接纳。以民为本,以民为根。民是什么?民是天地在人间的使者,民心就是正义之心,民权就是天赋之权。民,是天道与地道的人伦化身。民,是万邦之主。民,是万象之灵。民之乐,则天下乐,合于天地而明达,合于桑林而风舞。民心正道就是天道,正如《礼记·中庸》所言:“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向世界诠释着全新的普世文化价值理念,这就是未来世界资源配置的共产主义社会与符合人类道义的文化价值观的比翼双飞!这就是大同社会的前奏之曲。
 
       两年来,我们网络文化团队向世界播洒着正能文化思想,不分邦国,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种族,我们弘传着正道的文化能量。《易经》,《圣经》,《古兰经》,《金刚经》,《黄帝内经》,《道德经》,一切正能经典都在我们的弘扬范畴之内。世界一切正能经典,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会将这些经典思想,变为我的语言文字,重新洒向世界。也许传道者,犹如撞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团队会因您加入而壮大,我们共同推动撞钟的横木,经典思想就会在世界大鸣大放,光彩炫天。岁月静好,草木芳丛。我自从容,君自安定,何必问果熟何年?何必执功业几逢?道虽无声,尽记功名!毛润之先生曾以“愚公移山”精神号令全党学习,其实今之网络文化事业又何曾不需“愚公精神”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齐鲁大地冰天寒地,山城济南亦小雪飞扬。鄙人在蓬壁陃室之中,方觉先人范仲淹之灵魂传岸,范公不因物喜,不因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贬江湖之远,仍忧其君。万般凄然,昭昭泪下。一支文化团队,只为一个目标而存在,这就是为文化而生,为文化而弘,为文化而逝。只戴正辞墨语于当下,不恋沽誉虚名于后生。公者千古,私者一时。一支文化团队,将在铮铮岁月中,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共明,与自然和谐,与人文道同。
 
       回想两年前我刚刚组建这支文化团队时,其实我们的发展程序与步骤,我也一无所知。我只蒙蒙感测,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冥冥之中定会成功,道路过程,也就全凭智慧去掌控了。从哪里入手?我也在摸索与思考。用文化一统世界民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个弘道文人,一旦决心用大道思想融合天下文化时,巨大的力量自天而降!我虽生逢文化乱世,我没有“一日三思吾身“的过高要求。首先,恒顺众生之需,切入当下的尘缘世界。众生,需要什么?需要金钱与名誉,我就从征文开始切入网络大海,八届征文如之前仆后继,后浪推前,走到今天,一群志同道合的彩虹战士由之共振网络文化世界。
 
        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志于学比孔子早几年,初二,进入学习状态,也许十三岁。但我大学毕业至不惑之年,正赶上中国经商改革大潮之时,如之荒废了二十年时光。但,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依然与古人同步。生命无惑,心,自然乐在其中,对于不义之富贵,亦如浮云流烟。但未来世界,将回归“道法自然“时代,为之无为,事之无事,心无所争,故天下莫能与君争。宇宙本态,无中生有,有复归无。无为空,有为色,故而《心经》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说。有与无,色与空,本来浑然一体,能量凝聚则为现象,能量散去则为虚空,如之而已。孟子曰: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此之君子即为圣贤。圣贤本性,仁义礼智皆源于本心,其心生发者即为现象(色)。这与佛教的“境随心转”,殊途同归。这就是儒释道三教之精华,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中流砥柱,这就是普世文化价值观的道义基础。
 
       什么是文明?文是文化,明为明亮,文化明亮的背面就是野蛮黑暗。其实,文明与文化互为主用载体。文化文化,文以载道,从而大化天下民心,就是文化,“文”之目的是以其所含道理来“化”教天下民心的,是让道理灯塔般“明亮”于人世尘缘的,这才是文明天下的本意! 即然“文明”的目的是“化导”天下从而使人类走向和谐。文化修养修什么?修心!修性!修道!心是什么,宇宙之心与万象之心,谓之共心!性是什么?宇宙之性与法界万性谓之一性。道是什么?宇宙之道与天地万道,归于一道。六祖在《六祖坛经》中,讲到性与心的关系,其实没有讲透。心,性,道,三者其实合三为一!宇宙之心,就是宇宙之性,宇宙之性就是宇宙之道。诸子百家思想,共推易经为百家思想之源,百经之首!故而,诸子百家思想皆为太极文化的衍生文化。天人合一,名与实本来合一!庄子曾用“狙公赋芧“来解答名实之道。狙公赋芧之时,若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若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前者,后者,芧数为七,赋芧顺序颠倒,则狙兽喜怒之用不同。
 
       古之圣人知凡俗之心所用,自然,先恒顺众生,而后引之入道。这就是大学之道!明其明德,亲其新民,止其至善。万物之序,自有本末,万事之理,自有终始,知其先后,犹如狙公,和谐与道者同,则近道矣。伯牙者,吾矣!钟子期者,天下兆民也。愿三木秉凤文化团队,在新的一年中,继续为天下播洒正能文化之种!在地球村共享共赢共荣之际,我们网络文化团队应共同推动以中华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各民族共性集大成文化成为全球普世文化价值观标准!以传道之志,受业之心,解惑之化,为世界文化冲突走向文化大融合,独辟网络蹊径,推动天下走向大同!
 
         我自乘风驾道归
 
         莫问征程几人随
 
         冥冥会得天地助
 
         何惧路遥百折回
 
(本文摘自世界大同文化传媒 作者:三木秉凤)2019-1-1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6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