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向未来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一行二十人,于2018年11月11日在发起人朱长云先生带领下,来到位于阜城门内大街131号的"历代帝王庙"参观;同时,参观"百家争鸣——战国时代瓦当"文化展。
明朝迁都北京后,对历代帝王的祭祀在南京进行或在北京郊区和故宫文华殿进行,嘉靖皇帝与嘉靖九年(1530年)兴建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人物沿袭南京旧制,但只设牌排位不塑像。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
,撤销了元世祖忽必烈和穆呼嘿等五位元代君臣牌位。之后,南京旧庙废除。北京历代帝王庙,成为全国唯一的历代帝王祭祀场所。
康熙皇帝在临终前,于康熙61年(1722)颁布了"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祖外,尽入庙崇祀"的谕旨,他用易粗不宜细的办法,提出了可入祀帝王的基本标准,回避了对选择评价入祀帝王的功过是非、褒贬好恶的纷争,提出了大历史帝王祭祀观。
1531年(明嘉靖十年)9月历代帝王庙建成。 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六年(1373)在金陵(今南京)创建历代帝王庙,主祀三皇五帝和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大一统时期的开国帝王共16位,主祀人物均有塑像,排列的位置是三皇居中,五帝和历代帝王分列左右,并以周公旦、诸葛亮、穆呼狸等36位贤臣从祀。至此,对这些人物的祭祀开始统一在一庙进行)
乾隆皇帝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把庙中没有涉及的朝代,也选出皇帝入祀。乾隆几经调整,最后才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
历代帝王庙占地215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
参观前和参观结束后大家进行了交流和座谈,大家逐一介绍了自己的职业和参加文保志愿者服务队的时间,对文物保护事业的认知进行了交流和切磋;公益书法家宁天元、郑怀宝、周文华、柳晨、杨琳和公益摄影师姚振峰、文保志愿者徐志如、张金华、马治中、张卫、李贺、李宁、孙晓玲、郭秀芝老师等参加了本次活动。新加入文保志愿者服务队的赵彰、张楠、贾勇等老师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并表示在文保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多做贡献,听从安排;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正能量做出应有的贡献!文化向未来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发起人朱长云先生在参观前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并就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在座谈时,朱队长讲:"保护文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号召大家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保护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做出自已的贡献!同时,就近期的工作安排进行了通报。
本次活动得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代帝王庙领导的大力支持!文保志愿者历代帝王庙解说员李林老师给大家进行了详实的解说!
感谢历代帝王庙王主任对本次活动的精心安排。并与参加本次活动的文保会员、公益书法家、文保志愿者合影留念!
全体合影!
公益书法家合影留念!
文保志愿者讲解员李林老师给大家介绍历代帝王庙的悠久历史和发展过程。
文保志愿者讲解李林老师在认真地详实地为大家进行讲解!
(文:文化向未来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照片:姚振峰和文保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