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书画 • 正文

心态·状态·常态——朱 凡 沈南强写生作品学术展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未知

画家:朱 凡

画家:沈南强

朱 凡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画学会理事。

我少年学画时,有几个场景记忆深刻:师父检查作业时,总是听到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窗外音乐学院高墙根每天都有练二胡和吊嗓子的声音;火车站画速写,被铁路警察带到值班室,问为啥老来画坐卧在地上的旅客……以为我在收集社会主义阴暗面。这些场景背后都有老师的严教和学生的刻苦。久了,习惯成自然,我也就迷上了画画,速写本成为我身上的标配。

几年前,有幸结识了同龄人苏州市美术教研员沈南强,同样地痴迷画画,同样地速写状态,同样地走到哪画到哪。他的水墨人物和山水都画得非常好,每每看到他苏州写生作品时,我都有一些感叹,开玩笑说:“我得找时间花路费才能去苏州画一点点写生,可你,就住在我的画里”。他约我到苏州写生,可真正面对水乡时,我却傻眼不会画了,他太熟悉水乡了,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还好,我还有老北京胡同生活。我住北京他住苏州,我俩经常是同时在写生,一个画胡同,一个画水乡。

我和沈南强都有关注美术教育的情怀。美术是造型艺术,审美直觉和艺术创造力是人类最可贵的素质之一,特别一线美术老师的基本能力与教学的关系上我们更是观点一致。美术老师应是知识传授能力和技能辅导能力双翼飞翔。孩子、家长、学校也是用期盼的心情和敬佩的眼神期待专业过硬的老师传授美育,艺术表达能力是美术老师最该做的事,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老师能感动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不是培养孩子们都去当画家,而是带领孩子动手用画笔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对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给予心灵激活和技术辅导,这需要我们老师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强化造型基本功,坚持实践,保持状态,成为常态。

苏州的一线美术老师藏龙卧虎,高手如林。这次应沈南强之邀来苏州办我们的联展,基本上是以写生作品为主,主要汇报我们平时画画的状态,向苏州的美术老师学习,这是与同道们切磋交流的好机会,但愿不负此行。

朱凡部分作品

沈南强部分作品

朱凡简历及主要展览1960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画人物画家,其作品入选第8届、第9届、第10届、第11届、第1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作品中国美术馆收藏。军旅生涯24年,由中央军委办公厅转业到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历任中国美协理论研究部副主任、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秘书处处长、兼任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美协事业发展部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美协维权办公室主任。

1991年 《绝路》“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中国画展览” 银奖 北京

1994年 《士兵》第8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北京

1998年 《奶奶》(多幅)“水墨延伸”中国画人物肖像画展 北京

《夙愿》第9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8届全军美展 优秀奖 北京

2003年 《壮歌》全国“永结同心”抗击非典美术作品展 北京

《长城》第10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首届全国壁画大展 北京

2005年 《放飞心灵》“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展” 优秀奖 泸州

2005年 《金鼓震震姊妹情》首届中国写意画大展 特邀 北京

2006年 中国画《作品2006》新加坡华人艺术展 特邀 新加坡

2008年 中国画《放飞心灵》“改革开放30年”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特邀 北京

2008年 《朱凡想象速写展》 西安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009年 《天问》第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厦门

《朱凡空中漫笔速写展》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010年 《苗岭踏歌》“翰墨家园”中国画百家邀请展 特邀 霸州

2011年 《京腔京韵古都情》“人文·北京”中国人物画邀请展 北京

2012年 《龙门神韵》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中原行作品展 特邀 北京

2013年 《丛林百灵》“中国美术家眼中的世界”美术作品展 北京

2014年 《正月》第1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北京

《共赴国难》“铸魂鉴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 北京

《画快乐—对画对话》丁祖桂师生作品对画展 合肥

2015年 《朱凡、林兵师生作品展》 北京

“放飞心灵,成就梦想”对画·朱凡水墨画邀请展 西安

2016年《独立与自由家园》“中国美术家眼中的世界”美术作品展 北京

2017年《水族斗牛舞》“翰墨书盛世 丹青颂华章”多彩贵州大型书画作品展 北京

2018年《说话算数》时代华章2018·第二届中国画学会展 北京

2018年《心态·状态·常态——朱凡 沈南强写生作品学术展》 苏州

沈南强简历及主要展览1960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教科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苏州科技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外聘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美术家协会艺术教育与工艺美术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画人物画专委会委员,“沈周奖”获得者,苏州市教育学会美术教育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标《艺术》教材副主编,《江苏省美术统考教程——素描基础》主编,多幅作品入选全国、省、市画展并有多幅作品被收藏。现任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

2013年 《赶墟归来》入选第二届“新吴门 六月风”苏州美术作品大展。

2014年 《憩》入选“重温经典” 娄东(太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被收藏)

2016年 《和》入选首届“写意·苏州”(人物篇)中国画双年展并获入会资格作品(被收藏)同时,被组委会指派在开幕式上代表获奖作者做大会发言

2014年 《园林集翠》入选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被收藏一幅四尺对开线描作品)

2014年 《赶墟归来》入选第八届“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被收藏)

2014年 《在路上》入选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被收藏)

2014年 《快乐的的一家子》入选描绘中国梦 情画新江苏—苏州市中青年优秀美术作品展在江苏美术馆展出

2015年 《甜》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2015年 《定格》入选 “和平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2015年 《定格》入选苏州市“和平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5年 《旷工1》《旷工2》《秋》入选“新吴门画派”江苏高校巡展

2016年 《甜》入选 “新吴门画派”苏州美术作品大展

2016年 《大家 潘天寿》入选第三届“新吴门 六月风” 苏州美术作品大展

2016年 《林坑写生1》《林坑写生2》《林坑写生3》入选“新吴门画派”江苏高校巡展

2016年 《林坑写生1》《林坑写生2》《林坑写生3》入选以心接物——美术教师中国画作品展

2016年 《旷工》入选 墨道吴山—中澳书画名家邀请展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2016年 《邂逅》入选江苏省首届美术大奖作品展

2016年 《人物写生1》《人物写生2》《人物写生3》《千灯古镇写生1》《千灯古镇写生2》《千灯古镇写生3》参加 师情画意——苏州美术教师作品邀请巡回展

2016年 《梳妆》《归家》参加“翰墨侨韵 印象沙洲”书画展(张家港市博物馆)

2017年 《回眸》受邀参加《新吴门名城雅集》作品展

2017年 《邂逅》参展向人们汇报----迎七一·迎十九大 苏州市书法美术摄影采风创作优秀作品展

2018年 多幅作品参加 师路话语—苏州市美术教师作品展

2018年《心态·状态·常态——朱凡 沈南强写生作品学术展》 苏州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通讯员 祁成志)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6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