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放学时分,浠水县童之梦幼儿园门口,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兴奋地分享着当天的美味:“妈妈,今天的大虾真好吃!”“今天我喝了三碗汤!”这样温馨的场景如今已成为常态。这背后,是童之梦幼儿园在膳食管理工作上的持续创新与突破,通过强化家长监督、深化阳光公示、提升厨艺水平“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显著提升了幼儿餐食质量与家长满意度,让“阳光食堂”真正照亮孩子们的幸福“食”光。
家长深度参与,监督机制创新落地
童之梦幼儿园本学期着力健全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工作机制,创新实施“四个一”监督模式:每周一次食堂现场巡查、每月一次食谱研讨、每季度一次财务核查、每学期一次综合评议。家长委员会主任李先生表示:“以前只能听孩子说,现在我们可以亲眼看到、亲口尝到、亲自参与到整个管理流程中。” 该园全面推行“家长陪餐制”,家长代表可不打招呼直接进入食堂,与孩子共进餐点,亲身体验口味与温度,并及时反馈意见。本学期家长委员已提出改进建议20余条,采纳率高达90%。


同时,家长委员会建立起“随机抽查+定期巡查”机制。家长代表可随时进入后厨与食材储存间,核查米面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原材料的采购凭证、检验报告,并检查食材新鲜度与储存条件,现场监督清洗、加工、烹饪等关键环节操作规范。
信息全维透明,阳光公示直抵人心
走进幼儿园,食堂公示栏格外醒目。这里不仅公示着每周食谱、食材价格、供货商资质、厨师健康证明,还创新性地展示了膳食经费收支明细占比、特殊餐点安排等详细信息。一份十月膳食经费收支报表清晰罗列了伙食费收缴、食材采购、水电燃气支出及结余金额,每一笔开支均有据可查。
幼儿园还通过微信公众号、钉钉家长群等多渠道同步推送膳食信息,定期发布“下周美食”预告、菜品制作过程、营养分析结果及家长陪餐活动精彩瞬间。这种“线上+线下”双轨公示模式,有效保障了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了从“墙面上”的公示到“心坎上”的信任跨越。

厨艺匠心提升,营养美味双升级
童之梦幼儿园将厨艺提升作为核心工程,实施“三大行动”:每月专业技能培训、每季度创新菜品研发、每学期厨艺比武。在近期举行的厨艺大赛上,厨师们展示了如虾仁蒸蛋等适合幼儿的美味烹饪技巧。本学期以来,该园已成功研发肉丸子、糯米珍珠丸子、肉夹馍、西湖牛肉羹、烧麦等多种纯手工美食,杜绝使用半成品,确保食材天然、营养均衡。

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园方建立了完善的“特殊幼儿餐点管理机制”与“幼儿过敏源档案”,为过敏体质或有特殊饮食需求的幼儿提供定制餐点。厨师团队严格遵循“低盐、低油、低糖”原则,注重色彩搭配与造型创意,激发幼儿食欲,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童之梦幼儿园的膳食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家长陪餐让监督更接地气,特殊餐点管理让关怀更细致,厨艺提升让餐食更符合成长需求。“守护孩子舌尖上的幸福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园长张卉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家园共治,用爱与专业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让每一餐都充满阳光与温暖。”在童之梦幼儿园,透明已成为习惯,监督已成为常态,创新已成为动力,幸福的滋味正洋溢在孩子们的三餐两点之中。(张卉 朱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