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综合 • 正文

光影筑梦山河境 一馆尽览九州春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栾新秋



2025年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的暖阳洒满姑苏古城,承·美术馆的飞檐翘角在天光云影间勾勒出雅致轮廓。承办单位:苏州承·美术馆。支持单位:蔡云娣江南文化产业发展(苏州)有限公司、苏州丰投光能集团有限公司、苏州阳澄湖帝一篓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世界女神苏州赛区组委会、贵州省黔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美术馆承办的“绿水青山瞰中国”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盛大启幕,自然资源部摄影家协会“园林摄影创作基地”同步揭牌。来自艺术界、文化界的嘉宾齐聚一堂,在光影流转间共赴一场与山河的约会——这里有石雕大师蔡云娣的匠心筑馆,有罗扬等大家的驻足颔首,更有无数被镜头唤醒的山河记忆,让方寸展厅成为映照大国生态之美的璀璨舞台。
 
一、镜底藏山河:一帧一世界
 
展厅内,百余幅摄影作品如徐徐展开的生态长卷,将祖国大地的万千气象凝于尺幅之间。你看那昆仑雪山的冰川在晨光中折射出幽蓝,似大地深藏的蓝宝石;漓江的渔舟披着暮色归来,竹篙点水的涟漪与远处的喀斯特峰林共舞;塞罕坝的落叶松连成绿色海洋,风过处翻涌着三代人种下的希望。摄影家们以光圈裁取天地,用快门定格晨昏,让每一幅作品都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黄河入海口的湿地红毯,是生态修复的调色盘;浙江山村的光伏板与稻田交错,是绿色发展的五线谱;西双版纳的野象群漫步雨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诗行。
 
二、匠心承古今:一馆纳春秋
承·美术馆的白墙间,藏着蔡云娣半个世纪的艺术修行。这位出身四代石雕世家的匠人,将刻刀下的山水情怀融入展馆的一砖一瓦:馆内陈列的澄泥砚纹路,与摄影作品中黄山的岩层肌理遥相呼应;苏绣非遗展区的丝线,恰似照片里江南水乡的粼粼波光。他曾为威廉王子大婚创作的石雕作品,以东方美学诠释“天人合一”,如今这份理念更化作展馆的灵魂——让非遗传承与生态保护在此相遇,让园林的“移步换景”与摄影的“定格永恒”对话。正如蔡云娣所言:“石头有灵性,山河有魂魄,我们不过是读懂它们的人。”
 
 
三、众家齐颔首:一眼识真章
 
“这般色彩绚烂,是自然的神来之笔,更是镜头的虔诚捕捉。”云裳华服创始人梁素云驻足于一幅江南梯田作品前,目光掠过画面中春绿秋黄的曲线,不禁感叹。在她看来,摄影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从寻常山水中提炼出惊心动魄的美——那幅记录婺源春色的作品,晨雾中的徽派古村若隐若现,油菜花田铺成金色海洋,快门按下的瞬间,仿佛把整个春天的呼吸都收了进来。
 
江苏省旗袍协会创会会长戴中礼缓缓踱步,在一幅黄河壶口瀑布的作品前驻足良久:“这才是摄影的精髓——既见磅礴气势,更藏人文温度。”画面中,浊浪滔天的瀑布与岸边观瀑的老者形成奇妙呼应,水流的奔腾与皱纹的深邃,都是时光写就的生态史诗。
“从前旅游时匆匆走过,竟不知脚下的山河藏着这么多细节。”时若嘉凝视着一幅记录山间野花的作品,语气里满是惊喜。那是摄影家蹲守三小时拍下的瞬间:石缝中绽放的紫色野花,被透过树叶的光斑温柔笼罩,细小的绒毛上还挂着晨露。“原来美从不在远方,只在被看见的眼里。”她的话道出众人心声——这些作品不仅展现山河之美,更教会我们重新审视身边的草木山川。
 
 
四、基地启新篇:一步向未来
 
园林摄影创作基地的揭牌,为这场光影盛宴写下延续的注脚。从此,江南园林的亭台楼阁将成为独特的取景框:透过拙政园的月洞门,能拍下远山如黛;站在留园的冠云峰下,可定格四季流转。这里将成为摄影家们探索“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灵感源泉,让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智慧,通过镜头传遍四方。
 
 
离开展馆时,暮色中的姑苏已点亮灯火,天边的晚霞与展厅里的摄影作品交相辉映。忽然明白,这场展览最动人的,从来不是某一幅作品的惊艳,而是所有人眼中共同的热爱——爱这片土地的青绿,爱这份文明的厚重,爱镜头内外那片永远值得守护的山河。正如墙上的题词所言:“当我们凝视光影,其实是在凝视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8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