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综合 • 正文

淬火人生 --作家雷学刚写作的背后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杨维勇

一路风尘一路繁花,一路风情一路歌。作家雷学刚踏着军旅的号角走来,在人生的征途上挥酒心血,也在文学沃野中耕耘出令人惊叹的丰饶天地。他不仅以笔锋劈开文学的新土,更在事业的高峰上巍然屹立。这般双重的辉煌,岂是偶然所得?那每一处闪耀的光芒,都深埋着看不见的沉重辛劳与坚韧付出。

他的足迹,自风雪弥漫的青藏兵站部启程,转战于林海雪原深处的军需大学,继而奔赴山城重庆的物资订购局最后又辗转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军营的炉火已将他锻造成一块坚韧的钢,而转战地方后,他依然在红岩那片深浸热血的土地上持续淬炼。从硕士研究生、教授级政工师、三级文博研究馆员,他如竹节拔高,步步向上:从重庆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到红岩文展管理中心办公室、从川剧院党委书记到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同时兼任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客座教授及硕导,他辗转于繁重的政务、研究与教学之间。多重身份如山峦叠嶂,时间如同被精密切割的钻石,而创作于他,却是公务繁忙中硬生生挤出的珍宝--每一次伏案,何尝不是对个人闲暇与家庭温暖的灵魂舞蹈和生命颂歌。这是军旅人生的一种铿锵延续与辛勤耕耘,这份响亮与厚植,何尝不是一种最佳的抉择与进取的状态?

尤其令人灵魂为之震颤的一幕,发生于西南医院的白色病房中。他患急性胰腺炎接受医治后,躺在ICU里,身躯虚弱,精神却依旧在创作的疆域中顽强驰骋--腹稿在病榻上默默酝酿,字句在疼痛的缝隙间顽强生长。这岂止是笔耕不辍?分明是让整个生命在不间断的燃料,在文学的长夜里燃烧自己照亮前路!那病榻上的坚毅,让生命超越了血肉的脆弱藩篱,升华为一种令人动容的壮美姿态。

他的姓名“雷学刚”三字,竟如命运箴言般映照一生轨迹:雷厉风行,学而不辍,刚直不阿。其生命核心,正是军队熔炉里铸就的钢筋铁骨;其创作灵魂,则是在岁月重压下依然不屈不挠开出的绚烂之花。他的人生,正是永不止息的淬炼与升华,从青藏高原的爬冰卧雪到红岩花绽放的炽热,从军歌的嘹亮到深夜孤灯下的笔耕--每一次淬火都使灵魂的锋刃更加锐利,每一次升华都让精神的高度愈发巍峨。

这生命,犹如从最坚硬的岩层中开凿,在时间的熔炉里百炼成钢,最终锻造成一篇无法复制的磅礴史诗。他不仅用笔,更是用整个燃烧的生命丈量着文学和文化的辽阔疆域。当我们的目光掠过他踏过的风尘与盛放的繁花,心中唯有无言的敬意如潮水涌起:那在时代熔炉中淬炼出的灵魂光芒,终将长久辉映于文学的天际,成为后来者仰望的星辰坐标--它们无声诉说着,一个不屈灵魂如何在有限时空里,为无限的精神王国献上最炽烈的诗意朝圣。(杨维勇)

作者简介

杨维勇,甘肃会宁人,大学本科学历。22载军旅生涯,上校军街。退役后从事新闻工作,主任记者。喜欢体育、音乐、书法、写作。其在军、地撰写的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先后发表在解放军报、解放军后勤文艺、中国青年报、青海日报、人民军队报、质量服务报、科技鑫报、大西北网等刊物。

文中主人公雷学刚

作者简介

雷学刚,土家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秘书长,第九届重庆文学奖获得者。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8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