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民营经济法治保障研讨会于2024年12月14日在北京朗琴国际大厦1119会议厅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审委会委员、二级大法官孙华璞,最高人民检察院原一级高级检察官王伦轩,中央纪委纪检监察研究所原副所长、廉政法治研究专家姬广勤,中央宣传部出版物数据中心退休干部、廉政法治研究专家张铁林,北京市公安局监所总队副巡视员白宗顺,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崔林艳等领导出席会议。
中国光彩养老事业促进中心书记曹江,知名法学家、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张荆,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谭雄中,中国政法大学司法审判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夢峽(王华),中国林促会生态城镇工委主任张记明、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专家组委会专家葛瑛、北京实嘉律师事务所主任郭宏博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社团负责人、律师、民营企业家、法治媒体人等80多名嘉宾出席活动。本届研讨会由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天道法律咨询事务所主任李笑天主持。
中央纪委纪检监察研究所原副所长、廉政法治研究专家姬广勤在开幕致词中强调,本次研讨会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固我国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和法治环境,改善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而举办的,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借此机会从理论到实践学用结合,通过对民营企业刑事、民事知名案例分析,交流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改善与创新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民营经济法治保障的措施,对我国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最高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审委会委员、二级大法官孙华璞在题为《民营企业如果利用司法程序维护合法权益》的主旨演讲中,就改善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问题谈了三个问题。
最高人民检察院原一级高级检察官王伦轩在题为《法治角度谈一下营商环境建设与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题演讲中谈到,关键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目前国家正在制定《民营企业促进法》,说明我国民营经济保障措施已经纳入法治建设的轨道。
北京市公安局监所总队副巡视员白宗顺做了题为《做实三件事,切实改善民营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主题发言,重点探讨了三个问题:一个是党风廉政建设;一个是政府信用和契约精神;一个是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只有做到了这几个方面,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才会得到根本改善,民企发展才会有稳定的、持续的、法治化的保障。
14日下午,中宣部出版数据中心退休干部、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廉政法制专家张铁林做了《执法文明、司法公正是民营经济法治环境的根本保障》的主题发言,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公正司法是新时代法治建设方针的重要内容;第二、司法公正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因素;第三、如何解决权力干预司法问题;第四、民营企业自身应该提升法治意识和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
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犯罪学、刑法学专家张荆做了《规避风险 促进民企发展》的专题演讲。通过民营企业四个重点典型案例点评,得出了以下五个思考的心得。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综合部副主任徐国敬针对“营商环境与法律保障”主题谈了自己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体会。。
第75期全国廉政法治建设研修班与第三届中国民营经济法治保障研讨会同期举行,12月14日参加民营经济法治研讨会的30多名代表于12月15日参加了第75期全国廉政法治建设研修班的普法培训活动,由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院长助理袁海燕主持。
民意网主编、资深法务咨询师朱以山主讲《行政诉讼中原告的实用技巧和策略》,主要内容包括行政诉讼及其原告的概念、行政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申请行政许可的程序、行政诉讼的诉辩策略、行政诉讼原告的举证义务、原告代理人的庭审应对技巧等。
资深律师、普法培训师李志勇做了《以案说法:企业刑事法律风险及防范》的专题讲述。
资深律师、普法讲师张丹丹主讲了《民法典合同编主要条款解读》专题,包括《民法典》合同编概况、民法典合同编与合同法的法条对比、合同的八个要素、格式合同的无效条款、合同撤销与变更的条件、民法典对合同相对性原则有何突破性规定、合同不成立,成立但不生效,与合同无效有和区别等20多个涉及合同编的主要法条,结合案例进行了逐一阐述与解读,同时提醒企业家签约时应该注意的法律风险。(夢峽 張天林 鄧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