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综合 • 正文

李一五山书丹摩崖刻石天地间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潘修雷

从陕西汉中褒斜道汉魏摩崖石刻,到山东云峰山北朝摩崖石刻和山东泰峄山区北朝佛教摩崖刻经,以及史称“汉三颂”(《石门颂》《西狭颂》《郁阁颂》)刻石,无不令书家仰慕和中外游客驻足。如今,由李一先生历时六载为五山书丹呈现的摩崖刻石,成为当代学者型书家写山传世的经典之作,他以章草为主写就的这些摩崖书法,笔力雄强,意趣高古,不但为自然山水景观增添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为当代书法艺术表现拓展了更多的可能性。

据悉,从2017年到2023年,李一先生受五山当地政府和有关方面的邀请,组成集勘探、书丹、刻石和摩拓等于一体的专业团队,饱受天气多变野外作战考验,圆满完成了依次包括曲阜石门山摩崖、重庆南山老君洞摩崖、青州南驼山摩崖、临朐齐鲁嵩山摩崖和冕崮山摩崖五山在内摩崖刻石任务。

五山均为旅游风景区,特点各异:曲阜石门山堪称儒家之山,位于曲阜城北二十五公里处,山青水秀,花木长荣,树苍石古,人稀景幽。据考证,孔子曾于两千多年前在石门山传《易》;三百多年前,孔子六十四代孙著名剧作家孔尚任在此结庐读书吟诗撰文。重庆南山位于长江南岸,群峰耸立,草木茂密,山上老君洞道观享有“川东第一观”之誉——创于汉,盛于唐,乃道家传道名山。青州南驼山居海岱之间,嘉植延苍,境界清旷,多古今佛教胜迹,为佛家之山。临朐的齐鲁嵩山和冕崮山,属于尚未开发的原生态景观。其中,齐鲁嵩山是临朐境内第二大山,壑深谷幽,清泉碧溪,秀幽险奇;冕崮山顶平陡峻,仰视顶若帝王之冕。

李一先生为五山摩崖书丹的文本内容,均为特撰的自作诗文:曲阜石门山摩崖写的是追和清初乡贤孔尚任咏石门山律诗,借此展开古今对话,旨在文脉相传;重庆南山老君洞摩崖写的是《道铭》和《集虚跋》,以道为主题,阐释道家思想的博大情怀和审美境界;青州南驼山,崖壁数折,峭拔摩空,微风导径,梵唱停云,因喜其境清旷,故撰《南驼行记》以抒怀;临朐齐鲁嵩山的二十余处摩崖,则以“桃海闻钟”“嵩山多柿”“一线天”“嵩高遗峰”“天镜”等为题,或以诗,或以文,或以赋,写景抒情,歌咏齐鲁嵩山特有之大美景象和神韵;冕崮山的七处摩崖,或以少字点题,或以诗歌赞其“一峰孤耸,峭壁摩天”之壮美。

攀岩书丹,既是书家综合素质和艺术才能的呈现,又是个体能活。一千多年前,僧安道一是怎样写四山摩崖的?尚无考证。李一先生用斗笔蘸炳稀颜料在摩崖书丹时的切身体会是:攀岩书丹的执笔运笔,与案头书写迥异,摩崖的天然石壁凸凹起伏,书丹时须随山就势,左手抓牵安全绳,右手提斗笔,两脚前后上下左右随时移动。书写过程中,头或低或举,臂或弯或直,腰或挺或躬,身体或随石壁旋转,或随山体蜿蜒盘旋……摩崖与案头书写用笔有何不同?李一先生的心得是笔锋与崖面的擵擦涩行,沙沙有声,入耳撼心!

从五山书丹的书体看,李一先生篆、隶、楷、行、草并用,视情各有侧重。前人写摩崖,以隶、楷居多,亦见有篆书,行草罕见,而章草摩崖,古未有之。“我习章草几十年,感觉章草书法古朴雄浑,适于写崖壁,于是率先用章草写摩崖。”李一先生透露,他笔下的曲阜石门山《追和孔东塘诗》、重庆南山《道铭》、齐鲁嵩山《海岱山光》《离尘松作伴》和冕崮山《万仞晴苍》等诗文,均以章草写之,这或许成为其摩崖书法的特点之一。

当汉字这一华夏民族所独有的文化基因,以书法的形式铭刻在摩崖上,与山融为一体,她就具有了上天赋予山的生命与灵性!寒来暑往,这些擘窠大字历经岁月与风云变幻的砥砺,愈发深沉与厚重。

当融入山体机理的古老书体章草擘窠大字,在阳光烟霞中熠熠生辉,刻石榜书是风景,更是传播厚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与缩影。

当人们将玩案头尺牍的目光,转向依山随形的数百平方米摩崖巨幅,撼动心灵后的领悟是书学之境的无尽挑战与可能……(潘修雷)

相关链接

李一先生简介

李一先生1957年生于山东曲阜,美术学博士。多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艺术研究、刊物编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美术观察》杂志主编。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奖评审委员、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

李一先生长期从事美术研究,出版有《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绘画》《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中西美术批评比较》《八大山人书法》《新中国书法六十年》(合著)等著述,发表论文多篇。任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中华艺术通史》元代卷主编,《中国美术百科全书》画学著述编主编(合编),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共和国书法大系》总策划、总主编。论文《唐代书论的特色和成就》1997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2006年获文化部艺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编著《共和国书法大系》2010年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中国书法兰亭奖。

李一先生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相结合,他学生时代即在全国大学生书法首届书法竞赛中获奖,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2005、2013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在曾北京中国美术馆两次主办“李一书法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等收藏。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6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