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罗长江
女诗人洪芳将她发在朋友圈的诗作结集成册,嘱我作序。距上次为她的诗集《梦里一直爱着——隆回诗歌地理》作序,正好是10年光景。诗集分为三辑:《旅踪风景》《心曲悠悠》《芳华匆匆》,如同一条诗的河流汩汩滔滔。沿岸行走,随了我们的女诗人旅途上沧桑看云,春光里拈花含笑,一路上落英缤纷,芬芳满径,真有点“忘路之远近”了。
洪芳酷爱旅行(在她看来,人生便是一次长途旅行)。一首《如果》,不啻是她之关于旅行的宣言抑或独白:“如果心累了/如果心伤了/什么也别说/不要让不快闪现脸上/背起行囊就走/让淸风牵你手/道路打开了画卷/阳光暖你心窝/白云温柔地贴下来/你简直就可以和它们相抱相拥”,“山水钟灵秀/多么需要一些优秀灵魂/留下的歌声”。说得好!女诗人把诗歌的种籽播撒在大地上,她边走边唱,一路上尤其钟情于天空的白云。“像磨菇一样的云/像白莲一样的云/像珊瑚花一样的云/全部变幻在滇池上空/……以那么多的白云为背景/与它们合影”(《云南滇池看云》)。
辽阔天幕下,久久仰头看云舒云展云起云散,“天好像放低了/因为有这么好的云吊顶”,“此时此刻,最是想把自己/空成一朵云/也飘向高而空处/优雅地美美地亮个相/这个世界/我像云那样来过了”(《2020年第一天我到云南来看云》)。
女诗人与白云心心相印,将白云俨然当作另一个自己了。她在湖南洞口山门见到“白云就在青山绿水中生下根”;她在金三角见到“白云朵朵恰似和平鸽奔忙”;她在彝人古镇“不敢多情/怕惹伤一溪痴云”;她在白洋淀见到“云朵做了/好多好好看的衣裳”;她在湖南雪峰山见到“一朵写诗的云/千辛万苦来喊过了/也许,亲爱的山,它也听见了/只是,它更喜欢沉默是金”;她在广州从化流溪湖《看一轮明月走过一汪碧水》:“碧波荡漾万千柔情/羞红了一朵朵梦幻中的白云”;她在广东阳江、连江上读云,如读一部无字的经书:“那么白,不染人间烟火/那么轻,不著凡尘”,那么“心无挂碍/活色生香的飘逸/单纯无暇的天真”,而“那些常年打坐修行的山/在云朵们的簇拥中/更加威严庄重”;她发现一朵朵白云隐居在山水里,“满眼都是云丰满的创意”,动心思“向一朵朵白云学习/那么空灵/那么飘逸/那或许是众多神灵的化身”。坐看云起。云水禅心。
我曾经倾心赞美云是天地最自由的元素,云是自由精神的别名,云超尘脱俗,洗净铅华,从容浩然,等等。洪芳视白云为闺密、为知己而耳鬓厮磨,相依相携,视野由大地兼及天空,心胸、境界自然而然廓大了。
在敦煌,她发现“征服沙漠/只需上帝的一滴眼泪”(《月牙泉》);在张掖,她发现“有一种山的血色/让我们看到了/有一种石头倔强的彩色/……其实活多久也并不重要/只要生命中有过这样的彩色/只要生命中有这样的血色”(《五彩丹霞》);在瘦西湖,浅斟低唱“年年月月看明月听箫声,无视时光苍茫”(《初见扬州》);在湖南城步南山“走一走/不再执着仰望高度/因为心己经很累”;在茶马古道,她理解了一匹马“忧伤的目光深处饱含慈悲的力量”;在泸沽湖与摩梭女人相遇,她感慨这些格姆女神“世世代代只做了一件纯粹的事,就是把泸沽湖酿成一坛甘冽醇美的酒浆”;在宁夏沙坡岭,她说“曾以为一切是徒劳的/尘埃和岁月随时可以湮没”,然而,当把自己投放在这里,想象自己是太阳光和黄土地铸造而成的一粒金沙,“风没有把我吹散/雨没有把我刮跑/泪水也没能让我消失/一片沙的风景/一片沙的壮观/不再孤独,和所有沙紧密相拥/无数渺小凝成了强大”;
女诗人家住广州,她常去散步的广州塔,昵称“小蛮腰”,在一个饮了点小酒的明月之夜,于平日的如如不动里灵感乍现,诗兴遄飞,先是起笔描写小蛮腰的美轮美奂,最后收笔是“众人眼中尽是色,色色空观见善心”,“愿得智慧真明了/人生百年不贪景”;好一个“人生百年不贪景”,令人拍案叫绝、生出长长喟叹,人间万物皆只供我看、我赏而已,又何必执念?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她一醒悟,看到的是:大千尘世繁华纷纷,而路过的我们,只是欣赏的过客而已;
于是乎,红尘欲海中,她读沧海便读出了《有一种美,叫海阔天空》:“去读懂一枚贝壳内心的痛和创伤/去修炼为海底怒放的珊瑚”,“天空一定会收藏星星的热泪/大海一定会容下一朵浪花的倔强”,“从此可以慢。慢。慢。一点点清除心中的沙石垃圾,给清风明月留出尊贵的位置”;读出了“我的沉默是一座礁石的沉默/让我的渺少成就你的浩瀚风景吧/你的浪花不要打湿我的眼睛我的唇/那样,我就可以佯装不知道海之咸了”(《致大海》)。古往今来,写大海的诗作汗牛充栋,洪芳读沧海读出了属于自己独到的感受,个中蕴含的人生况味,带给人们纷纷咀嚼和喟叹。
文学作品有再现和表现之说,前者着重反映的是客观性特征,后者着重表现的是主观性特征。在游踪行旅题材的第一辑,我们的女诗人一边饱览万千气象的外部世界——沧桑看云;一边由表及里、面向内心世界——澄怀悟道。笔者欣喜地看到,随着历练、识见的日积月累,思想和情感的沉淀,诗句渐趋澄澈、沉静、豁达、丰赡和雍容大度。
爱“云”的小女子命定爱花,爱开花的春天。洪芳说她曾在两个秋冬里,被轻度抑郁症焦虑症所困扰,而几乎每一次是在春天里,又得到了痊愈,春天的蓬勃生机,拯救了诗人悲伤的心灵而焕然一新。所以,她酷爱让生命更加绚丽盛开的春天,“人间的春天/是足以忘记所有伤痛的春天/是要好好记住一种信念的春天”,“只要心不死/就没有人能阻挡你热爱春天”,以至于她“把爱都放进春天的口袋里了”,欣然喊出:“万物蓬勃生长的劲多么好”。
诗集中频繁出现写春天、写花的篇章,自然而然赋予“春光里拈花含笑”的动人意象,与前面的“旅途上沧桑看云”呈呼应之势。热爱春天和花朵,就是热爱生命、青春、希望和梦想。阳春三月,她与春光万丈、春花四野绽放的浏阳河相遇,“粉黛的樱花一树树燃烧”;疫情期间,暮春,她与一只只飞舞的白蝴蝶相遇,一只只白蝴蝶“变成了穿白大褂的心理医生”;她在杏花村记事:“杏花归来/陪我喝酒/不沾俗物”;她的《春天的鸟》多刊选用后,备受众人喜爱,“小小精灵童话歌手,浪漫的神啊,年年有你的召唤歌唱热烈,春天很快就会扑天盖地妖艳怒放,仿佛随时又会邂逅神奇的爱情”;去乡村踏青,她向一朵朵朴实的油菜花致敬,一张张黄灿灿的笑脸“简直是乡村版的童话/在春天舞台上隆重上演”;目击“满地落英一城风雨”,免不了睹物伤情,但是即便“含着淡淡伤感从春天经过”,也会呢喃自语得令人动容:“这个世界谁都只是经过/请珍惜那个陪你一路低吟浅唱的人”。
女人如花花似梦。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在洪芳写花的篇什中,我特别留意了《每一个女人心中都有一朵尖叫的玫瑰》和《在钢琴声中欣赏花朵》两首。前者:“每一颗包裹得紧紧的女人心/都有一朵尖叫的玫瑰/饱含无限诗意和欢喜/无尽遐想和诱惑”,“每一朵都是一个女人前世今生/经久不衰的传奇”——那些红的、黃的、紫的各色各样的情人节的玫瑰啊。后者:藉钢琴清溪般涌出的音符,藉音符中绽开的鲜花世界而坦陈胸臆:“不要天长地久/只是尽情爱和付出/人生需要这样彻底的觉悟/我为此刻而活/我为此生而活”,“芬芳是灵魂的伴侣/常存欢喜心/看人间日升日落/勿需远方/自己就是一首最好的诗”。
多好啊,每一个女人心中,都有一朵尖叫的玫瑰!多好啊,芬芳是灵魂的伴侣!多好啊,自己就是一首最好的诗!
女人是云做的。女人是花做的。“年年月月,尘世间风景/看花的心思多么美好”。爱“花”的小女子,即便是一个人的情人节,也会独自享受一束鲜花,一杯红酒和桃花开在梦里的微醉(《一个人的情人节》);“喜欢你笑的样子/月光下密叶中盛放的花/一条淸溪跳跃着云朵和心跳”(《立夏》);“徘徊花树下,我亦微笑”,“谁点燃了她的缤纷梦”(《花艳暖红,秋阳正好》)?
因为爱花,女诗人往往把最美好的东西以花作譬。她在诗中一次次写她深爱的父母亲,她将老母亲比作莲花,“蓝天深处珍藏着爱的密码/这个人是妈妈”,“好好爱她,好好爱她”。住在长沙的老母亲沉疴缠身,洪芳时常成了父母亲的精神安慰,即便是疫情期间,她一直往返奔波于广州和长沙之间。“赶在大雪来临之前/我要去看千里之外的母亲/她纷飞的白发会不会更刺眼了”——《赶在大雪来临之前》一诗,在微博上阅读量达20万之多。
女诗人以湖南隆回茶花牌香粉纸,形容与赞美“那个时代的爱情”,“好像跟金钱地位家境没多大关系”;“那时要是心里悄悄喜欢上了/就会蘸着月光,半夜三更写诗/等一封信会望断云雁/找一个人会不惜代价去翻山越岭”;“爱那个字不是轻易能说出来的//要鼓足多大勇气才敢去敲一扇门/一句承诺意味着守住彼此忠贞”;“那个年代的爱情多么朴素美好干净/没有浓妆艳抹需要的胭脂口红眼影……(《那个年代的爱情》)——用诗人家乡:湖南隆回80年代的茶花牌香粉纸,形容“那个年代的爱情”,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在她笔下,渐渐消逝的爱情变得弥足珍贵,她想用诗歌留住美好。
花开见佛。女诗人从花性中体悟佛性,歌唱每一朵花里都藏着一个菩萨,藏着爱、藏着善、藏着欢喜快乐。“惜三千凡尘花开花落,惟见时光独宠莲容颜”,诗人向往的是莲的境界,“闭上眼睛就只浮现莲花”,“无论开成粉红深红还是皎白/都是那样无忧和欢喜/一支素笔安放岁月苍茫/一曲清歌咏唱缘起缘灭”(《一朵莲要开》)诗人言称创作这首诗时,灵感仿如汨汨清泉而来。洪芳所吟咏的,自然不只是现实世界的花,更是精神领域的花。身处红尘之中、心逸红尘之上的女诗人,因了这样一份心仪、景仰乃至皈依,自然而然溢出来一份明妙悲喜的觉悟,旷朗无尘的悲悯、慈爱与圆融。“一朵流云放下幽怨/目光所及处皆温暖圆满/惟愿美好,你我心安”(《一朵莲要开》);“不要沮丧和悲伤/不要怀疑和阴影/白发乐享晚晴/皱纹安放沧桑/童心绽放星梦/青春之潮不可挡/天地一片慈祥”(《与时光一起行走》);
她写了菩萨,因为歌苦颂难让她相信了冥冥之中的一种力量。她虔诚习佛,字里行间流露出尘世间短暂、无常的喟叹,写下恰似“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之类的偈语,觉今是而昨非地坦言“仿佛做了一个梦/渐渐淸醒,现在/我多么简单爱尘世/也更爱蓝天深处的无比庄严”(《天更蓝了》)。佛教的教义重自我修炼、自我完善。所以尽可以在洪芳的诗中读到“放下”,读到“悲悯”,读到“随缘”,读到“大欢喜”,读到与尘世和解、与自己和解之类的旨趣。遂不免好奇地兀自想象:我们的女诗人倘如她在《梦的每个方向都铺好了银轨》一诗里说的那样:“选择做一回沾満仙气的凡人/最好经历好几辈子的故事”,不知道该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啊?
作品是需要接受时间的考验的。洪芳说,一本诗集能有几首几十首让别人喜欢、记住和珍惜,就己经不错了;一个诗人的一生,能有一些诗作能成为经典留存、流转,便也就实现了诗人生命的价值。好的诗是时间说了算,是读者说了算,更高深些,是冥冥之中万物神明说了算。内心谨慎而低调的她,反对“浪得虚名”,更警惕那些高大上的称谓,唯有谦卑方能心安是她做人的准则。
她极少出入文艺圈,极少往纸媒投稿,诗作大都发在微信朋友圈,但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喜欢。她的诗意象偏向于简单透明,不晦涩,但不经意间又将“众人所想众人无言”之美提炼升华起来,呈现给众人;她沒有收集在本诗集中的诗作《提着灯盏走来的人》获得了《中华诗园》2023年全国赛事实力派诗人奖。
洪芳说,尘世间最轻松快乐之事是写作,她的写作是那种“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怡然自得。灵感来时如同神助,如同“笔”在催她。女诗人亦暗自诧异,那些句子是怎么像一条涓涓溪流,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洪芳说:“我只是一个写诗的人,我写诗皆是缪斯女神的助力,如果有更多的读者能喜欢我的诗,我会更多欣慰更加感恩”。 读书和写作只为自己喜欢和朋友喜欢,只为愉悦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而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当是读书和写作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状态。
行走尘世,一路芬芳,这芬芳是诗意的芬芳,情感的芬芳,思想的芬芳,欣怡看云的芬芳,拈花含笑的芬芳,一个优秀灵魂留下来歌声的芬芳……
不妨用她的那首诗《微》做结吧:
你是微,不妨就喜欢微吧,
今夜看我们推杯换盏,
风轻云淡月长白
微微细雨中,长长沉黙后
彼此的,微微一叹一笑,
温暖了整座人间
2023年11月11日,湖南张家
洪芳酷爱旅行(在她看来,人生便是一次长途旅行)。一首《如果》,不啻是她之关于旅行的宣言抑或独白:“如果心累了/如果心伤了/什么也别说/不要让不快闪现脸上/背起行囊就走/让淸风牵你手/道路打开了画卷/阳光暖你心窝/白云温柔地贴下来/你简直就可以和它们相抱相拥”,“山水钟灵秀/多么需要一些优秀灵魂/留下的歌声”。说得好!女诗人把诗歌的种籽播撒在大地上,她边走边唱,一路上尤其钟情于天空的白云。“像磨菇一样的云/像白莲一样的云/像珊瑚花一样的云/全部变幻在滇池上空/……以那么多的白云为背景/与它们合影”(《云南滇池看云》)。
辽阔天幕下,久久仰头看云舒云展云起云散,“天好像放低了/因为有这么好的云吊顶”,“此时此刻,最是想把自己/空成一朵云/也飘向高而空处/优雅地美美地亮个相/这个世界/我像云那样来过了”(《2020年第一天我到云南来看云》)。
女诗人与白云心心相印,将白云俨然当作另一个自己了。她在湖南洞口山门见到“白云就在青山绿水中生下根”;她在金三角见到“白云朵朵恰似和平鸽奔忙”;她在彝人古镇“不敢多情/怕惹伤一溪痴云”;她在白洋淀见到“云朵做了/好多好好看的衣裳”;她在湖南雪峰山见到“一朵写诗的云/千辛万苦来喊过了/也许,亲爱的山,它也听见了/只是,它更喜欢沉默是金”;她在广州从化流溪湖《看一轮明月走过一汪碧水》:“碧波荡漾万千柔情/羞红了一朵朵梦幻中的白云”;她在广东阳江、连江上读云,如读一部无字的经书:“那么白,不染人间烟火/那么轻,不著凡尘”,那么“心无挂碍/活色生香的飘逸/单纯无暇的天真”,而“那些常年打坐修行的山/在云朵们的簇拥中/更加威严庄重”;她发现一朵朵白云隐居在山水里,“满眼都是云丰满的创意”,动心思“向一朵朵白云学习/那么空灵/那么飘逸/那或许是众多神灵的化身”。坐看云起。云水禅心。
我曾经倾心赞美云是天地最自由的元素,云是自由精神的别名,云超尘脱俗,洗净铅华,从容浩然,等等。洪芳视白云为闺密、为知己而耳鬓厮磨,相依相携,视野由大地兼及天空,心胸、境界自然而然廓大了。
在敦煌,她发现“征服沙漠/只需上帝的一滴眼泪”(《月牙泉》);在张掖,她发现“有一种山的血色/让我们看到了/有一种石头倔强的彩色/……其实活多久也并不重要/只要生命中有过这样的彩色/只要生命中有这样的血色”(《五彩丹霞》);在瘦西湖,浅斟低唱“年年月月看明月听箫声,无视时光苍茫”(《初见扬州》);在湖南城步南山“走一走/不再执着仰望高度/因为心己经很累”;在茶马古道,她理解了一匹马“忧伤的目光深处饱含慈悲的力量”;在泸沽湖与摩梭女人相遇,她感慨这些格姆女神“世世代代只做了一件纯粹的事,就是把泸沽湖酿成一坛甘冽醇美的酒浆”;在宁夏沙坡岭,她说“曾以为一切是徒劳的/尘埃和岁月随时可以湮没”,然而,当把自己投放在这里,想象自己是太阳光和黄土地铸造而成的一粒金沙,“风没有把我吹散/雨没有把我刮跑/泪水也没能让我消失/一片沙的风景/一片沙的壮观/不再孤独,和所有沙紧密相拥/无数渺小凝成了强大”;
女诗人家住广州,她常去散步的广州塔,昵称“小蛮腰”,在一个饮了点小酒的明月之夜,于平日的如如不动里灵感乍现,诗兴遄飞,先是起笔描写小蛮腰的美轮美奂,最后收笔是“众人眼中尽是色,色色空观见善心”,“愿得智慧真明了/人生百年不贪景”;好一个“人生百年不贪景”,令人拍案叫绝、生出长长喟叹,人间万物皆只供我看、我赏而已,又何必执念?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她一醒悟,看到的是:大千尘世繁华纷纷,而路过的我们,只是欣赏的过客而已;
于是乎,红尘欲海中,她读沧海便读出了《有一种美,叫海阔天空》:“去读懂一枚贝壳内心的痛和创伤/去修炼为海底怒放的珊瑚”,“天空一定会收藏星星的热泪/大海一定会容下一朵浪花的倔强”,“从此可以慢。慢。慢。一点点清除心中的沙石垃圾,给清风明月留出尊贵的位置”;读出了“我的沉默是一座礁石的沉默/让我的渺少成就你的浩瀚风景吧/你的浪花不要打湿我的眼睛我的唇/那样,我就可以佯装不知道海之咸了”(《致大海》)。古往今来,写大海的诗作汗牛充栋,洪芳读沧海读出了属于自己独到的感受,个中蕴含的人生况味,带给人们纷纷咀嚼和喟叹。
文学作品有再现和表现之说,前者着重反映的是客观性特征,后者着重表现的是主观性特征。在游踪行旅题材的第一辑,我们的女诗人一边饱览万千气象的外部世界——沧桑看云;一边由表及里、面向内心世界——澄怀悟道。笔者欣喜地看到,随着历练、识见的日积月累,思想和情感的沉淀,诗句渐趋澄澈、沉静、豁达、丰赡和雍容大度。
爱“云”的小女子命定爱花,爱开花的春天。洪芳说她曾在两个秋冬里,被轻度抑郁症焦虑症所困扰,而几乎每一次是在春天里,又得到了痊愈,春天的蓬勃生机,拯救了诗人悲伤的心灵而焕然一新。所以,她酷爱让生命更加绚丽盛开的春天,“人间的春天/是足以忘记所有伤痛的春天/是要好好记住一种信念的春天”,“只要心不死/就没有人能阻挡你热爱春天”,以至于她“把爱都放进春天的口袋里了”,欣然喊出:“万物蓬勃生长的劲多么好”。
诗集中频繁出现写春天、写花的篇章,自然而然赋予“春光里拈花含笑”的动人意象,与前面的“旅途上沧桑看云”呈呼应之势。热爱春天和花朵,就是热爱生命、青春、希望和梦想。阳春三月,她与春光万丈、春花四野绽放的浏阳河相遇,“粉黛的樱花一树树燃烧”;疫情期间,暮春,她与一只只飞舞的白蝴蝶相遇,一只只白蝴蝶“变成了穿白大褂的心理医生”;她在杏花村记事:“杏花归来/陪我喝酒/不沾俗物”;她的《春天的鸟》多刊选用后,备受众人喜爱,“小小精灵童话歌手,浪漫的神啊,年年有你的召唤歌唱热烈,春天很快就会扑天盖地妖艳怒放,仿佛随时又会邂逅神奇的爱情”;去乡村踏青,她向一朵朵朴实的油菜花致敬,一张张黄灿灿的笑脸“简直是乡村版的童话/在春天舞台上隆重上演”;目击“满地落英一城风雨”,免不了睹物伤情,但是即便“含着淡淡伤感从春天经过”,也会呢喃自语得令人动容:“这个世界谁都只是经过/请珍惜那个陪你一路低吟浅唱的人”。
女人如花花似梦。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在洪芳写花的篇什中,我特别留意了《每一个女人心中都有一朵尖叫的玫瑰》和《在钢琴声中欣赏花朵》两首。前者:“每一颗包裹得紧紧的女人心/都有一朵尖叫的玫瑰/饱含无限诗意和欢喜/无尽遐想和诱惑”,“每一朵都是一个女人前世今生/经久不衰的传奇”——那些红的、黃的、紫的各色各样的情人节的玫瑰啊。后者:藉钢琴清溪般涌出的音符,藉音符中绽开的鲜花世界而坦陈胸臆:“不要天长地久/只是尽情爱和付出/人生需要这样彻底的觉悟/我为此刻而活/我为此生而活”,“芬芳是灵魂的伴侣/常存欢喜心/看人间日升日落/勿需远方/自己就是一首最好的诗”。
多好啊,每一个女人心中,都有一朵尖叫的玫瑰!多好啊,芬芳是灵魂的伴侣!多好啊,自己就是一首最好的诗!
女人是云做的。女人是花做的。“年年月月,尘世间风景/看花的心思多么美好”。爱“花”的小女子,即便是一个人的情人节,也会独自享受一束鲜花,一杯红酒和桃花开在梦里的微醉(《一个人的情人节》);“喜欢你笑的样子/月光下密叶中盛放的花/一条淸溪跳跃着云朵和心跳”(《立夏》);“徘徊花树下,我亦微笑”,“谁点燃了她的缤纷梦”(《花艳暖红,秋阳正好》)?
因为爱花,女诗人往往把最美好的东西以花作譬。她在诗中一次次写她深爱的父母亲,她将老母亲比作莲花,“蓝天深处珍藏着爱的密码/这个人是妈妈”,“好好爱她,好好爱她”。住在长沙的老母亲沉疴缠身,洪芳时常成了父母亲的精神安慰,即便是疫情期间,她一直往返奔波于广州和长沙之间。“赶在大雪来临之前/我要去看千里之外的母亲/她纷飞的白发会不会更刺眼了”——《赶在大雪来临之前》一诗,在微博上阅读量达20万之多。
女诗人以湖南隆回茶花牌香粉纸,形容与赞美“那个时代的爱情”,“好像跟金钱地位家境没多大关系”;“那时要是心里悄悄喜欢上了/就会蘸着月光,半夜三更写诗/等一封信会望断云雁/找一个人会不惜代价去翻山越岭”;“爱那个字不是轻易能说出来的//要鼓足多大勇气才敢去敲一扇门/一句承诺意味着守住彼此忠贞”;“那个年代的爱情多么朴素美好干净/没有浓妆艳抹需要的胭脂口红眼影……(《那个年代的爱情》)——用诗人家乡:湖南隆回80年代的茶花牌香粉纸,形容“那个年代的爱情”,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在她笔下,渐渐消逝的爱情变得弥足珍贵,她想用诗歌留住美好。
花开见佛。女诗人从花性中体悟佛性,歌唱每一朵花里都藏着一个菩萨,藏着爱、藏着善、藏着欢喜快乐。“惜三千凡尘花开花落,惟见时光独宠莲容颜”,诗人向往的是莲的境界,“闭上眼睛就只浮现莲花”,“无论开成粉红深红还是皎白/都是那样无忧和欢喜/一支素笔安放岁月苍茫/一曲清歌咏唱缘起缘灭”(《一朵莲要开》)诗人言称创作这首诗时,灵感仿如汨汨清泉而来。洪芳所吟咏的,自然不只是现实世界的花,更是精神领域的花。身处红尘之中、心逸红尘之上的女诗人,因了这样一份心仪、景仰乃至皈依,自然而然溢出来一份明妙悲喜的觉悟,旷朗无尘的悲悯、慈爱与圆融。“一朵流云放下幽怨/目光所及处皆温暖圆满/惟愿美好,你我心安”(《一朵莲要开》);“不要沮丧和悲伤/不要怀疑和阴影/白发乐享晚晴/皱纹安放沧桑/童心绽放星梦/青春之潮不可挡/天地一片慈祥”(《与时光一起行走》);
她写了菩萨,因为歌苦颂难让她相信了冥冥之中的一种力量。她虔诚习佛,字里行间流露出尘世间短暂、无常的喟叹,写下恰似“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之类的偈语,觉今是而昨非地坦言“仿佛做了一个梦/渐渐淸醒,现在/我多么简单爱尘世/也更爱蓝天深处的无比庄严”(《天更蓝了》)。佛教的教义重自我修炼、自我完善。所以尽可以在洪芳的诗中读到“放下”,读到“悲悯”,读到“随缘”,读到“大欢喜”,读到与尘世和解、与自己和解之类的旨趣。遂不免好奇地兀自想象:我们的女诗人倘如她在《梦的每个方向都铺好了银轨》一诗里说的那样:“选择做一回沾満仙气的凡人/最好经历好几辈子的故事”,不知道该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啊?
作品是需要接受时间的考验的。洪芳说,一本诗集能有几首几十首让别人喜欢、记住和珍惜,就己经不错了;一个诗人的一生,能有一些诗作能成为经典留存、流转,便也就实现了诗人生命的价值。好的诗是时间说了算,是读者说了算,更高深些,是冥冥之中万物神明说了算。内心谨慎而低调的她,反对“浪得虚名”,更警惕那些高大上的称谓,唯有谦卑方能心安是她做人的准则。
她极少出入文艺圈,极少往纸媒投稿,诗作大都发在微信朋友圈,但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喜欢。她的诗意象偏向于简单透明,不晦涩,但不经意间又将“众人所想众人无言”之美提炼升华起来,呈现给众人;她沒有收集在本诗集中的诗作《提着灯盏走来的人》获得了《中华诗园》2023年全国赛事实力派诗人奖。
洪芳说,尘世间最轻松快乐之事是写作,她的写作是那种“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怡然自得。灵感来时如同神助,如同“笔”在催她。女诗人亦暗自诧异,那些句子是怎么像一条涓涓溪流,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洪芳说:“我只是一个写诗的人,我写诗皆是缪斯女神的助力,如果有更多的读者能喜欢我的诗,我会更多欣慰更加感恩”。 读书和写作只为自己喜欢和朋友喜欢,只为愉悦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而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当是读书和写作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状态。
行走尘世,一路芬芳,这芬芳是诗意的芬芳,情感的芬芳,思想的芬芳,欣怡看云的芬芳,拈花含笑的芬芳,一个优秀灵魂留下来歌声的芬芳……
不妨用她的那首诗《微》做结吧:
你是微,不妨就喜欢微吧,
今夜看我们推杯换盏,
风轻云淡月长白
微微细雨中,长长沉黙后
彼此的,微微一叹一笑,
温暖了整座人间
2023年11月11日,湖南张家

作者简介
罗长江,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著作30种,有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获湖南省政府文学艺术奖、毛泽东文学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长诗奖等。代表作《大地五部曲》被誉为“关于大地的伟大交响曲”(谢冕语)。

张洪芳,湖南隆回县人,现常住广州。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已出版散文集一部,诗集二部。待出版诗集三部。获2023年《中华诗园》实力派诗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