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润玉华”钱玉清书法作品展
08.26-09.26
苏州文正书院
(苏州工业园区启月街288号紫金东方商务广场C幢20楼)
指导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政协工委
苏州工业园区宣传和统战部
主办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苏州工业园区科教创新区党工委
承 办 单 位
苏州工业园区书法家协会
苏州文正书院
苏州文正艺创空间有限公司
岁月的风铃
——品读钱玉清书法
胡其生
席慕蓉说过,欣赏风景,并不在于风景本身,而在于风景唤起的某种心情。同样,欣赏书法,不仅在于作品本身,更在于它们所带来的情感体验。钱玉清先生的书法创作,在我看来,仿佛意境再造。或笔走龙蛇,意态由来;或和风细雨,如泣如诉;或放棹江河,气象万千……清朗俊逸、卓然而立的风格,给人心灵的享受。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从一枚乡村少年,到供销社员工,再到公安干警,钱玉清并不复杂的人生之路有一行清晰的辙痕,那就是对书法孜孜矻矻的追寻。“不浪费生命的每一分钟!”谦恭如他,谈起自己在书道上的投入,也无不自豪。无数个日子汹涌而来,无数个日子滔滔而去,他珍惜公务忙碌之余的时光,或纵笔白笺与墨香做伴,或手不释卷与诗文结友。书房的灯光映衬着一张俊秀的脸,也照耀着一颗坚毅之心,无所谓拂晓,也无所谓桑榆。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的这句话对钱玉清影响很大。他如饥似渴地捧读经典名篇,以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心性,近十年还创作了诸多诗歌怡情。在他的书房,古典文学书籍占据相当空间,纵笔累了,便取书以读,乐在其中。钱玉清书法诸体皆能,尤以草书见长。他认为,草书虽实用功能渐衰,但最接近艺术本质,因此更富魅力。他说,艺术的基因是情感,艺术要臻化境,必先升华情感,而读书是涵咏人文素养、培养高雅情感的最佳途径。
清代朱履贞提出“学书六要”,一气质,二天资,三得法,四临摹,五用功,六识鉴,六要俱备方能成家。前五要皆达而第六要未及,依然不能称书家。识鉴需要思考、需要辨析、需要考问,说得透彻一点,需要理论学养。钱玉清特别注重对书法理论的参悟,热衷从中华千年书法理论精髓中汲取营养。他坚持认为,脱离理论指导的书法实践,难以形成艺术风格。这与黄庭坚的观点“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一个理。“细看”而得古人书法之精神。“用心不杂”而终有所悟,某种意义上说,不就是要理论探究吗?习与研,研与习,钱玉清齐头并进,经年累月。每每揣摩张怀瓘、苏东坡、王铎、范公勉等大家的书法论语,他常常审问自己是否具有这样俯瞰的高度,于是新的渴望再次拔地而起。
风格即艺术,风格即局限。艺术家鲜明风格既成,风格也就成了其局限。如何走出这个困境? 无数前人苦苦求索,答案是:胸襟阔开,格局放大,让思想接受洗礼,让灵魂不断升华。梭罗之成《瓦尔登湖》即为典例。书法不例其外,写字的最高境界是写“人”。刘熙载在《书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钱玉清把业余更多精力和时间交付给心旌胜地,阅读、研习、沉思,独处、散步、冥想,与名家名作对话、与先哲圣贤交心,思考生命的意义、顿悟人生的真谛,希望走出自我并不断超越自我,期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岁月离远,风铃依旧飞扬。因了书法,钱玉清从不觉得意志的衰老。蓦然回首,一众幽香的米兰花点缀着生命里程。他的作品已60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其中获奖10多次。2007年他加入中国书协,2022年当选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他知道,这不是自己完满岁月的轨迹,而是万里泅渡的新航标。
钱玉清
1968年生于苏州唯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
个人被评为“2012年兰亭诸子”获奖书家、《书法报》2013年-2015年年度佳作奖第一名、全国首届十大美术新青年、“兰亭百家”最佳人气奖、苏州金鸡湖“双百”领军人才。
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被国内外一些重要机构、场馆收藏。
来源:苏州艺术志
编辑: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