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华夏访谈网综合 • 正文

《澹韵生春 》辽宁当代名家书画展暨《美善懿行》明澄书画展

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编辑

 

澹韵生春”名家书画展前言。

今天在三慧寺这庄严殿堂中展览的澹韵生春辽沈名家近百幅佳作,虽然只是“朴雅书院”师友的一小部分创作,亦可以使大家一睹当代书画家的书画风格和创作风采。在这些展品中,咫尺之间尽展朴雅书院师友作品诠释感怀自然之美,张扬生命的真谛与魅力。重要的是,这些书画作品毫不做作,绝无华藻,胸怀坦荡地追求纯真善良和烂漫,这是澹韵生春名家书画作品最感人的灵魂所在。朴雅书院率先实现追寻古人雅集的人文环境,塑造了全新的城市文化形象;另一方面,“朴雅书院”努力成为辽沈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成为当代新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

朴雅书院在抚顺三慧寺的这样一场文化盛会,意义深远,是为人间佳话!

程义伟(原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原美术研究中心主任)

 

 

 

 

 

 

 

 

 

 

 

 

《澹韵生春》辽宁当代名家书画展将在抚顺三慧寺展出99天。

致敬参展艺术家,穆瑞彪,程义伟,矫玉珍,邢占一,白牧,张庆东,陈秀庆,国富,安松青,曾渊峰,张路,高原,陆东,王宁,王中海,马喆,韩柏。

朴雅书画院艺术家:周波,殷廷昌,晋虹,李微,李南,常娥,常城,王波,王满,时雨,刘昱,周凡,陈烨,王炜,张鹤,张晴,闫瑾,李雪,许千里,徐力,孟玥,朱嘉琦。

《美善懿行》明澄书画展

 

前 言

前些时日,我听到一副家训联句:“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这令我印象深刻。由此,我联想到老子《道德经》中所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我认为,“美”与“善”既是形而上的美学范畴,又具有与人的社会属性相关联的道德规范性质。我的好友周波,身兼教育工作者、文化传播者和书画家的多重社会角色,他把自己近年来创作的中国画精品,以“美”与“善”作为主旨思想呈现在观者面前,其意义和价值非同一般。

一位艺术家的人生、创作和展览,是如何同“美”与“善”统一在起来的呢?这涉及到艺术的标准和使命问题。虽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变动不居,艺术的风格和形式也日益丰富而杂多,但“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标准和理想,仍然深深地沉浸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之中。周波潜心于书画创作,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这既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意识。周波擅长中国小写意花鸟画创作,尤其以绘兰竹见长,他以书法家的笔情墨趣,写蕙心兰质,作品中之兰蕙,清幽纯洁,体态娉婷。他更喜画墨竹朱砂竹,以八法绘就,素影应窗,摇曳多姿。兰竹是中国画传统题材,周波能够从先贤名迹中寻觅心性文脉,追求儒家最高审美范式,进而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人格精神。《论语·八佾》云:“子谓《韵》:‘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可见,“尽美尽美”是儒家审美理想和伦理道德的最高范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周波在艺术中朝着“美”与“善”契合化一的境界努力,他不只手有余香,必然心性通达,灵府透彻,诚如六祖慧能《菩提偈》所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周波笔下的兰竹,正是如此。观者细细品读自然会明澄了悟。浮生转蓬,岁月静好;美善之行,大道所存。

文艺评论家马喆于癸卯端午

 

 

 

 

 

 

 

 

 

 

 

审核:崔守军

责任编辑:冯吉东 谭云标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聘书查询   |   智库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8 华夏访谈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