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人气: 作者:栾新秋
江苏,如一条水墨飘带蜿蜒在诗意流彩的中华大地上,在古淮河的沿岸,在枫晚叠翠的钟池山和古色古香的河下古镇之间,有一块钟灵毓秀的土地,诗书之乡——江苏省淮安市,这片土地曾经孕育了中华大地无数英才,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沈逸,亦从这片绿水青山之中走出,以他的画笔,为艺术留下更多生动的情感,也赋予文化崭新的生命力与延续的可能。

出生于淮安淮阴的沈逸,原名沈重宝,自小浸染在江浙地区诗书继世的环境里的他,很早就展露出过人的艺术天赋与追求,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艺术作为自己毕生雕琢与终身追求的事业,沈逸先后师从著名画家、电影导演石建都、旅美画家朱晨光,并跟随画家徐唯辛,谢宏军学习油画创作,在授业恩师的教导下,结合自己对于古典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沈逸创造性的以西方油画极富冲击力和色彩表现力的描绘方式来表现含蓄内敛的中国昆曲人物,中西结合碰撞,使得沈逸的画作既有水墨画的秀丽雅致,又不乏极具西方艺术特色的真实细致,而沈逸也因此声名远播。他以饱满的情感对待笔下的每一抹色彩,行走在颜色的世界里感受着古老的文化,用指尖触碰着变幻;他钟情传统文化,以传承发源于江浙的百戏之祖昆曲为己任,创造性的利用自己的绘画技巧去描绘昆曲之中的主人公,为我国昆曲艺术的传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初看沈逸的作品,其中蕴含的江南气韵令人印象深刻。江浙鱼米之乡,自有一番钟灵所在,而沈逸则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景致将其落笔绘就,一副山水图,浓淡相映,空灵明净,分明是油画,却兼具水墨般的柔和清淡。山水孤帆,天涯路远的文人风骨栩栩如现眼前,青花瓷般的色彩设色清雅,使得整幅画如烟似雾,气韵与笔力合二为一,用油画的方式携水墨意蕴于纸上,留淡雅自然在心间,仿佛蘸云以描,磨山来绘,秾色却无重彩,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跃然纸上。

在人物绘画上,沈逸最具创意的当属昆曲人物绘画。昆曲作为百戏之祖,是我国非遗文化当中绚烂的花朵,沈逸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对于昆曲有着特殊的情感,也正由此,他决定另辟蹊径,以油画的方式描绘昆曲人物以传承昆曲文化,画面上的《牡丹亭》女主人公,珠翠簪缨,凤眼琼鼻,极具中国传统审美风韵,而细节处亦十分考究,一比一还原演绎时的头饰妆造,以真实还原艺术,用艺术传承国粹,而沈逸的昆曲人物绘画也蜚声画坛,成为中国非遗传承人之一。

所谓书画同笔,在绘画上颇有成就的沈逸,亦是一位书法大家。与画作展现的轻灵俊雅不同,沈逸的书法笔力遒劲,磅礴豪迈,于规整严谨中挥毫泼墨,古朴厚重又暗藏锋锐,落笔力透纸背,张弛有度,可见其造诣匪浅。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是沈逸最真实的写照,作为我国著名画家,沈逸依旧以一个普通作画人的身份看待自己,多年以来,他热心公益,数十万的公益捐款,无数免费捐赠的画作,让这片记录了无数奇迹的土地上留下了他赤诚而火热的名字,一份份荣誉捐赠的证书,是他纯净心灵和艺术人生最佳的写照。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艺术成就的长河,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汇聚而成。书画造诣的成就,是美好心灵一笔一画书写而成。他常说:“一切伟大皆由双手创造。”而他,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书画人生,画室之中,笔墨之间,一支支坏掉的画笔,一张张作废的画作,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方造就一个以书为骨,以画为魂的沈逸。在艺术世界里,他接受着一场场洗礼。他在淡泊中激荡着人生豪情,在宁静中默默全力以赴。以内心澎湃的力量,推动自己的成长,也以笔下不改的情怀,演绎着国粹的传承。虽然丹青难写是精神,但更有笔端浩气展虹霓。在他笔下的嶙峋苍岩间,我们看到了坚毅的品格;在他绘就的山水孤舟里,我们看到了挺拔的傲骨;在遒劲的笔意挥洒间,我们看到了不屈的意志;在《牡丹亭》绘画的清雅柔和间,我们看到了超脱的从容。在书画的世界里,自然、天地和沈逸,组成了一张万物相连、心心相印的艺术之网,思接千载,弦歌未绝,他是艺术,而艺术,亦是他自始至终不变的灵魂。


(栾新秋)